这样一个好问题,却没有看到科学性的解答,感到可惜。
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看到Neurosci大牛系统性的回答分析。
思考的时候出现的声音,学术上一般叫Inner speech或者Inner Voice, (并不了解中文,望指正),这是一个在心理学/ 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中还没有被”透彻“研究的领域,在这里谨做一点介绍。
————————–开始回答分割线———————-先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从发“声”机理上讲,思考时出现的声音,很大可能是自己的。
绝大多数人都过有inner speech的体验。
简单来说,它是自己对自己说话的过程– 自己讲,自己听,适量的inner speech有助于时间规划,解决问题,自我激励,和理解性阅读,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认知能力,并且还可能会成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诱导因素。
(“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在脑海里交相辉映的场景。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勤奋小人好像被打死了)对Inner speech的研究起源于30年代,心理学大牛Lev Vygotsky将inner speech定义为:能讲出来语言的内化版本,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并不能支持继续的深入研究。
直到影像学高度发达之后,研究者才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我们知道,大脑皮层可以按功能分为很多区,其中和语言输出相关的一个叫Broca's area (布若卡氏区):如图,圈中所指的就是,Broca's area研究发现,在人正常说话的时候,Broca‘s area是被激活的。
如图,是大脑在说话时候的fMRI图像,有颜色表示在活动。
可以看到,在人说话的时候,语言中枢Broca,和控制嘴部运动的皮层都在活动所以,问题就来了那人们做inner speech,暗暗说话的时候大脑是什么样子的呢?如图,在志愿者进行inner speech的时候,broca area依旧是活动的。
为了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研究者选择性刺激了志愿者脑部的Broca区域,发现无论是讲话,还是inner speech都大受影响。
由此推断,Inner Speech和普通讲话一样,都和Broca’s Area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后续的研究里,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们在inner speech的时候,呼吸节律与自己普通讲话时相似人们在inner speech的时候,语速与自己普通说话语速相似。
这似乎进步一佐证了,思考时脑中的声音和正常说话的声音是同源的,这个推断。
不过其他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很多口吃的志愿者报告说,自己在进行inner speech时并不会口吃。
后续更详尽的fMRI研究也表示,虽然Inner Speech和普通讲话都有调用Broca's area,但是对于脑区其他位置的激活程度并不相同。
所以,你要是问,思考的时候脑子里的声音具体是哪里来的,我也只能不太确定的告诉你:可能是自己的。
:(——————————————–补一个理论2013年的时候,UBC的博士生Mark Scott在Pyschological Sci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解释Inner Speech机理的的理论,在这里简要介绍下。
很多人都曾经好奇,为啥别人挠痒痒就特别痒,自己挠就不痒呢?答案是:因为Corollary Discharge在起作用。
(未查到中文,请指正)简单来说,在挠痒痒这个例子里,corollary discharge会在肌肉活动之前,提前复制一份信号给感受器,告诉它,肌肉活动了,我要来挠你了哦。
Inner Speech里,也有corollary discharge在“捣鬼”。
当我们说话的时候,Corollary Discharge也会复制,并且传递,一份“说话的信号”,告诉听觉系统,我要说这个了,所以这个就不用仔细听了,集中精力听其他环境的声音吧。
Scott进一步指出,在完全不说话的时候,corollary discharge也会产生 — 换句话说,当人不说话,而能听到自己声音的时候,听到的其实是corollary discharge。
(本来为了抵消真正说话而产生的corollary discharge 被听见了)[ 感谢 张潇月 捉虫 🙂 ]进一步说,如果inner speech的源头是corollary discharge,那如果人在inner speech的时候,给予和inner speech一样的外界刺激,这个刺激就会像自己挠痒痒一样被“抵消”. 而实验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类似,让志愿者脑子里重复“隔壁老王”这个词,同时音响放“隔壁老王”,志愿者对于这个相同的外界刺激,就不会那么敏感。
)但是,corollary discharge到底是不是inner speech的来源呢,目前我们还不清楚。
不过,如果corollary discharge的理论成立的话,那inner speech的声音,就毫无疑问,是自己的了。
Reference:Scott, M., Yeung, H. H., Gick, B., & Werker, J. F. (2013). Inner speech captures the perception of external speech.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xpress Letters, 133, 286–293.Mann, V. A. (1980). Influence of preceding liquid on stopconsonant percep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28, 407–412.Scott M. (2013). Corollary discharge provides the sensory content of inner speech. Psychol. Sci. 24, 1824–1830 10.1177/0956797613478614Vicente A., Martinez-Manrique F. (2011). Inner speech: nature and functions. Philos. Compass 6, 209–219 10.1111/j.1747-9991.2010.00369.xones S. R., Fernyhough C. (2007). Thought as action: inner speech, self-monitoring and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Conscious. Cogn. 16, 391–399 10.1016/j.concog.2005.12.003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