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的美国之声,然后中国好声音开播后慕名看了几期,没看下去。
。
个人感觉有以下几个原因:修音中国版修音太严重,你可以在不夸大选手唱功的情况下做适当修饰,但是你把有些修的连他妈都不认识了就过头了。
特别是海选和直播的对比之惨烈,我不期待你唱的完美无瑕,但是好歹要有一个能打动的我的地方,结果感觉每个人都在尽力“唱准”而已,鲜少能涉及“情感表达”。
风格单一华语乐坛主流就是成人抒情,偶尔有几名R&B、摇滚、民谣选手来串个场。
一旦听惯了美国好声音多元化的曲风,中国版的就显得单薄无趣了许多。
美国版里,导师风格鲜明(请参考《中国正在听》的导师阵容为什么会选择蔡依林和李健? – 音乐这个问题里邹小樱的答案)——Adam早期另类摇滚,现在虽然转型的连亲妈都不认识,好歹摇滚底子还在;Blake旗帜鲜明乡村代表;Ceelo主攻黑人音乐,soul、R&B、funk玩的得心应手;CA妈风格杂糅了许多,以流行为主;后来补上的狼姐不必说拉丁音乐;最新一期的gwen早年ska punk出身,s单飞后另类流行音乐;usher 和 菲董补ceelo的位置。
海选的选手风格也多元开放、针对性也强。
反观中国版的,那英和张惠妹撞了,杨坤也是流行挂的;刘欢正统音乐可以和民族音乐扯上关系、庾澄庆算摇滚吧,汪峰、流行本质披了摇滚的皮……当然,这和华语乐坛环境分不开,民谣小众、摇滚落魄。
总之结果就是,来海选的一众歌手各种流行情歌唱起来,听多了挺腻味的。
节目内容(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上面两点,都可以归纳成“华语乐坛与欧美相比实力相差太大”,这是客观因素,没办法一下子改变。
但是!!!作为一个“导师制”音乐节目,“指导”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结果呢,节目指导的部分放5秒,煽情讲故事播5分钟………………呵呵。
反观美国版,导师指导的分量很重,哪个音没有上去、这里应该用长音不用颤音、这个音是情感重点表达的地方……我是从高中开始看的美国版,那个时候对摇滚、爵士啥的一概不知,也完全搞不懂导师们说的“too dramatic”到底是几个意思,但是看的越多,慢慢的我也会跟着去感受这是什么风格、为什么导师们在这个地方转身;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会慢慢引导我去查阅资料、学习了解。
美国版也有讲故事煽情的部分,但是真的没有中国版占用节目时长占用得如此丧心病狂。
把指导的部分拿给大家看,观众多多少少也能学习些什么吧(如果是导师根本没什么可指导那我无话可说……) 其实真的就节目内容来说,我认为我是歌手是高于中国好声音的。
虽然我是歌手也有稍微修音,也有故意煽情的部分(选歌原因什么的),但是从洪涛导演的态度上(听审的多轮笔试面试、设备灯光、乐手配置),节目对编曲的态度上,比中国好声音认真很多。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