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学术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属于生态水文学问题。
在水循环中,植物蒸腾作用会产生很大的水分散失,而且植树的灌溉也是非常耗水的。
但是,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舆论里面,森林涵养水源这一认识仍然根深蒂固。
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存在错误。
森林不可以增加水量,但可以调节洪峰,净化水质。
我们在2018年,nature上发了一个长综述,讲中国的生态恢复国家工程。
后面也被一些学者不停的质疑。
他们主要质疑的是黄土高原变绿,是否导致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分亏损。
Nature编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多次联系我们回应。
我们回复说,黄土高原的治理的确产生水分的过分散失,然而比起来其它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这点水分散失还是值得的。
后来nature就没有发这个评论。
这次nature的这个报道,配图是更西部的地区。
这个问题的争议还会持续下去。
nature的news和comments相对容易。
国外学者对中国的理解也不那么深刻。
所以,有些中国学者如果不介绍全面中国情况,会加重国外学者对华的刻板印象。
补充:在审稿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搞生态环境研究的,真的时时刻刻领教西方学者对华的刻板印象。
现在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环境改善,是喜忧参半的。
他们当然欢迎中国的环境改善和积极的减排政策,这也是他们一直呼吁的,对全球都有利的。
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环境成绩是基于威权体制。
他们现在已经公开讨论了,亚洲国家的环境治理成功,是否证明环境治理中威权主义比西式民主高效,会不会挑战西式价值观的全球普及。
这是他们非常害怕的,尽管很少明说,但是您能感到这种根深蒂固的忧虑 。
但是,中国环境治理的成功,强大高效政府只是一个方面,勤劳的老百姓是更为重要的元素。
比如八步沙林场,王有德治沙,库布齐穿沙公路,都在政府财力极其微薄的时候,靠老百姓筚路蓝缕,开创大好局面。
比西方学者歌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差不到哪里去 。
我们在多篇论文的返修时候,都遇到审稿人从刻板印象出发的苛刻评论,我们也多次说明中国之复杂,中华人民之勤劳努力,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都要来回搞3-5轮,才能说服了审稿人。
有些时候,我们就想,父老乡亲们治沙,也是一棵苗一棵苗的撒,一个草方格一个草方格的做。
我们坚持学术观点,还原真实情景,还父老乡亲应有的荣誉,也应该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写,一点一点的回应,就像他们治沙那样。
各自努力!人民万岁!科学网-我们的Nature论文:中国在改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大成就 – 皋磊的博文blog.sciencenet.cn
上一篇:华晨宇对他的歌迷很好吗?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