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艺术教育能否培育出「艺术家」?
时间:2019-12-0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关于艺术教育的问题,我确实有些话想说,特别是看了大家伙儿的观点…分享下吧…第一个问题——艺术教育能否培育出艺术家?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看到很多艺术家出身自学,并不能否定同样有很多艺术家出身高等院校。

不论是中国的还是欧美国家的艺术院校,都只是一个艺术学习的“中介”,我们不能因为很多艺术家是自学成才就否定艺术院校,也不能因为很多艺术家出身名门高校就否定自学之路。

只是量有多寡而已。

第二个问题——我国当代艺术教育和欧美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什么区别?  我记得曾在之前某个问题中谈到我从侧面了解到的美国艺术院校的教育模式,虽然只是侧面的了解,但总比完全无知好。

我是从一个去美国艺术院校做交换生的师妹处得知美国的一种教育模式(只能说一种,毕竟美国也很大,可能许存在不止一种)。

  我不太了解美国的学分制,但我所体会的中国学分制,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摆设”。

当年我就曾遇到整个年级半数以上学生因学分不足,教务负责处为保证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学分毕业,为整个年级安排记分选修课以便补足学分,以至于学分足够的学生也被迫读完这些“选修课”。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

我曾听过在美国的一些华人学生因特别用功,提前修完全部学分因此提前毕业的事情,我能看出的就是美国式的学分是更为重要的成绩判断标准。

从这些例子里我才会得出美国教育模式的“严出”。

而“宽进”则主要来自师妹的介绍。

在她就读的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艺术学院里,有很多美术学生,在师妹看来,他们基本都属于完全没有美术基本功的学生,手绘功底很差,但他们还被允许就读,只要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平均合格即可入学,如果成绩更高些,或许还可以申请奖学金。

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说?学生只要付得起足够的学费,且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热情,平均成绩合格,就可以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从我国每年大学艺考过程就能看出,中国的艺术教育是在前期就设置了重重门槛,拦住大批真正对艺术有兴趣但基本功不足的人。

加上近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就业形势的恶化,艺术成为就业的一种出路,教育模式也比十几年前更僵化,学生是为功利思想驱使而选择艺术,为艺术理想而选择艺术的人大大减少。

因为每年学生越来越多,对教育局来说加强管理就更重要,中国的高考制度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也是导致中国考学“严进”的一个原因。

在我大学期间,我曾听一位如今在政府部门做公务员的同学说,他进大学就是为了文凭,所以大学成绩只要及格就行,而他需要锻炼的是在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他加入学生会,积极参与年级教务处组织的各种活动,而专业成绩则不必过于拘泥。

每年都会有几个学生因为作弊、成绩过低而不能当年毕业,次年也都会拿到毕业证(有作弊记录的学生会拿不到学位证),但这都是少数,大部分学生总能按时拿到文凭,基本都属于“宽出”。

  对比一下我们或许可以说,欧美国家的学生被允许有梦想,比如说成为艺术家;而我国的学生被允许有钱途,能不能成为艺术家,要看学生肯不肯对抗现实生活的挑战,坚持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以上这些可能不限于艺术专业,基本应该算是国内教育体制的一种特色现象吧。

第三个问题——哪一种艺术教育,更适合艺术家的培养?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答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俗语说的就是所有行业的学习规律。

不管在哪一种教育制度下,真正的艺术家都能日见锋芒。

  相比较而言,似乎欧美的教育模式更适合有艺术天赋、艺术梦想的学生发展。

从师妹处获知的一种美式艺术教育模式,是鼓励学生在基本功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开发个人潜能,比如创造力、想象力、综合协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培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不一定基本功很优秀,可以保证的是他们的创造力会很强大。

而基本功可以通过训练慢慢培养出来,也许这也是这种美式艺术教育会放开招生限制的原因之一吧。

  回头来说中国的艺术教育制度,中国模式是有很多缺点,但中国艺术教育模式最初由徐悲鸿等人从苏联搬过来,原本并没有那么差,也是重在真正培育人才。

只这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里,中国国家制度经济化发展模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摧毁了原本合理的教育模式,使教育体制变得“功利化”,也才会使得“人才的摇篮”逐渐成为“天才的坟墓”。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并非没有愿意坚持自己艺术梦想的学生,总会有一批又一批学生是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而舍得花多年的精力去补习美术,认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顶级美术院校,一次次报考直到考进,他们大学期间也会非常努力,这些学生有很多毕业后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任教,也许他们不一定成为很优秀的艺术家,但他们可以成为出色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他们或许就有可能带出一些同样拥有艺术梦想的天才。

  真正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对艺术理念的坚持和艺术梦想的追寻。

  大学期间是很自由的时间(除去为无关紧要课程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实习、就业问题的困扰和解决),如果自己不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做好安排,大学四年就等于荒废。

作为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严谨、认真、钻研的态度,时常自省,敢于否定自己,更要避免因所学知识产生的骄傲,学会虚心学习,大量学习前辈的经验,以求得专业能力的进步。

这样的学生不在乎有没有天赋,他们都会有成为艺术家的潜质,只要给他们一点土壤,他们也能够高可参天。

  成为艺术家的先决条件,不是这个人有无很高的艺术天赋,而是他能否热爱艺术像热爱自己的生命,愿意为艺术付出极大的努力、忍耐和热情,如果他能做到,不管在哪一种教育模式下,他都可能成为艺术家。

第四个问题——艺术家是否为天生?(这个问题是看到问题补充和一些朋友的回答,作为补充问题来解释下)不否认成为艺术家是需要有一点天分。

  就我所观察到的例子来看,所有的孩子都有极大的可塑性,只有极少人可能有先天的某种缺陷限制了他们艺术的才能,绝大多数正常孩子,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甚至是任何一种“家”,科学家、医学家…哪怕政治家。

  之所以这样说,我曾看到很多孩子在幼年时,都有天生对美术、音乐或某种解密兴趣(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建筑等等)的爱好,他们在描画某些物象时十分认真投入,即使别人不明白他在画什么,他还是很仔细的“完成”自己梦想中的画面。

只要家长和老师合理引导,这些孩子可以成为任何一种大人物。

所以我常说,所有一事无成的孩子都是被他的父母、师长摧毁的!  说天才是1%的天赋加99%的汗水,这话不错,但只适用于明确自己目标的人,而对于那些还没有找到自己目标的人来说,他所有的天分都还只是最初的1%,问题在于由谁、怎样来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1%,并在之后帮助他们付出其余的99%。

************  从我本人的例子来看,我最初接触绘画是在祖父的“错误引导”下,我至今忘不了在我大约只有三、四岁的时候,祖父用一张旧卫生防疫宣传海报背面的空白面,画了一个每只手有七、八个手指头的人,之后我就经常站在桌边照葫芦画瓢。

几十年后我才成为现在的我。

************  天赋是需要的,但也就那么一点点,如果没有走完其余的路程,没有人能成为艺术家或别的什么家。

扯远些…  我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有很大意见,我也会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许多天才,但我对中国的家长们意见更大,因为他们的言传身教毁了很多人才,甚至毁了很多人。

  儿女是父母的试验田,真心不希望家长们让自己的实验失败。

  家长必须负起责任,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1%,并且帮助他做到余下的99%,最好不要用时下社会上的各种规则套用在正处于对外界知识具有强烈吸收能力的孩子身上,更不要用 “起跑线理论” 毁灭孩子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那样反而会导致他们失去所有的1%,因为所有的1%都建立在孩子对此的兴趣爱好上。

  当这些1%成为一种负担,这种兴趣和爱好就毁于一旦。

  观点似乎显得过于偏激,请包涵…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