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很可惜,在中国大众审美史上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审美抽象化”过程,而这个过程贯穿于西方的美术史、艺术史、设计史等诸多领域。
在西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很多都是有一定设计感的,对比中国国人的审美水平(20**年,中国国人的审美出于什么水平?知乎有此文),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
这种差距与全社会是否经历过抽象化审美思潮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纵向对比,可以轻易地看出,从印象派到极简主义,西方现代绘画不断由写实到抽象的过程。
印象派开始,传统写实逼真的绘画开始发生“震颤式的摇晃”,即是开始强调人恍惚下的感觉,画面的色彩、线条、肌理开始凸出,而不是躲在宗教、文学、政治等主题下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画面的抽象被急速地加剧。
直到极简主义,画面极简抽象到一张白纸、一个色块。
而关于观念艺术的说法,由来已久,从绘画不再清晰再现某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宗教、文学场景,当人们无法用自己的逻辑或以往的经验去“理解”到画面的意义,当有些当代艺术家以噱头、搞怪为根本目的去创作艺术的时候,当代艺术被很多人归为“观念艺术”。
而且,不仅民众这样认为,连一些艺术评论家或哲学家也因一些当代艺术流于观念,而宣告艺术的终结。
而实际上,无论是何种艺术,其根本诉求与目的,都是对人的感性或感觉的肯定与触动。
而当代艺术,以其怪异、另类、抽象等形式来对人的感觉进行刺激,让人在当代艺术面前因无法“理解”而惶恐、失措、无助、恶心、愤怒。
但是,正是这种情绪反应,说明了人在当代艺术面前,其感觉是鲜活的、存在的。
如果一个作品或艺术思潮,其落脚点不是在于肯定或开启人的新感觉,那么,其必会被时代所抛弃,成为艺术史或拍卖行的古董。
当年,极简主义走到极端,其实,也代表着艺术感的无力与苍白,而流于空洞。
至于设计上的极简主义仍在流行(以无印良品、优衣库、宜家为代表极简风、性冷淡风设计的风靡),是另外一回事。
艺术作品与设计品还是存在着区别与差异。
回到题主提到的观念艺术。
的确,现代艺术中有一些观念很强的艺术,但是,我们回溯到我们欣赏艺术的瞬间,无论是观念多么强烈的艺术,我们的接触的瞬间,都是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在瞬间对我们的感觉进行击中,在击中的瞬间,我们也才有一些的情绪反应。
至于观念,其实,在发生在形式与感性发生碰撞之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很多当代艺术的确是充满了“哲学感”,这种哲学感不是观念,而是一种“断裂感”,是人理解的断裂、感觉的断裂。
列维纳斯称之为“异域感”。
虽然,欣赏艺术需要的感性的敞开与自由。
但是,要理解艺术,要在理论上观照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还是很有必要的。
题主有兴趣的话,建议可以看以下几本书或文章(没有理论兴趣的话,还是会比较枯燥)。
例如,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利维纳斯的《从存在到存在者》、斯坦伯格的《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 》、弗莱的《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格林伯格的《艺术与文化》、罗伯森的《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弗雷德的《艺术物物性:论文与评论集》等。
随手答,仅做参考,希望对题主有益。
上一篇:什么是艺术电影?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