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做当代艺术是否要通读现代哲学的书籍?
时间:2019-12-0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谢邀。

很可惜,在中国大众审美史上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审美抽象化”过程,而这个过程贯穿于西方的美术史、艺术史、设计史等诸多领域。

在西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很多都是有一定设计感的,对比中国国人的审美水平(20**年,中国国人的审美出于什么水平?知乎有此文),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

这种差距与全社会是否经历过抽象化审美思潮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纵向对比,可以轻易地看出,从印象派到极简主义,西方现代绘画不断由写实到抽象的过程。

印象派开始,传统写实逼真的绘画开始发生“震颤式的摇晃”,即是开始强调人恍惚下的感觉,画面的色彩、线条、肌理开始凸出,而不是躲在宗教、文学、政治等主题下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派、超现实主义,画面的抽象被急速地加剧。

直到极简主义,画面极简抽象到一张白纸、一个色块。

而关于观念艺术的说法,由来已久,从绘画不再清晰再现某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宗教、文学场景,当人们无法用自己的逻辑或以往的经验去“理解”到画面的意义,当有些当代艺术家以噱头、搞怪为根本目的去创作艺术的时候,当代艺术被很多人归为“观念艺术”。

而且,不仅民众这样认为,连一些艺术评论家或哲学家也因一些当代艺术流于观念,而宣告艺术的终结。

而实际上,无论是何种艺术,其根本诉求与目的,都是对人的感性或感觉的肯定与触动。

而当代艺术,以其怪异、另类、抽象等形式来对人的感觉进行刺激,让人在当代艺术面前因无法“理解”而惶恐、失措、无助、恶心、愤怒。

但是,正是这种情绪反应,说明了人在当代艺术面前,其感觉是鲜活的、存在的。

如果一个作品或艺术思潮,其落脚点不是在于肯定或开启人的新感觉,那么,其必会被时代所抛弃,成为艺术史或拍卖行的古董。

当年,极简主义走到极端,其实,也代表着艺术感的无力与苍白,而流于空洞。

至于设计上的极简主义仍在流行(以无印良品、优衣库、宜家为代表极简风、性冷淡风设计的风靡),是另外一回事。

艺术作品与设计品还是存在着区别与差异。

回到题主提到的观念艺术。

的确,现代艺术中有一些观念很强的艺术,但是,我们回溯到我们欣赏艺术的瞬间,无论是观念多么强烈的艺术,我们的接触的瞬间,都是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在瞬间对我们的感觉进行击中,在击中的瞬间,我们也才有一些的情绪反应。

至于观念,其实,在发生在形式与感性发生碰撞之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很多当代艺术的确是充满了“哲学感”,这种哲学感不是观念,而是一种“断裂感”,是人理解的断裂、感觉的断裂。

列维纳斯称之为“异域感”。

虽然,欣赏艺术需要的感性的敞开与自由。

但是,要理解艺术,要在理论上观照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还是很有必要的。

题主有兴趣的话,建议可以看以下几本书或文章(没有理论兴趣的话,还是会比较枯燥)。

例如,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利维纳斯的《从存在到存在者》、斯坦伯格的《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 》、弗莱的《弗莱艺术批评文选》、格林伯格的《艺术与文化》、罗伯森的《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弗雷德的《艺术物物性:论文与评论集》等。

随手答,仅做参考,希望对题主有益。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