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成就是张学友吧(仅指表演,流行乐我完全不懂,从小就从来不听毫无感情,而且歌手和演员相混淆虽然在香港是常态,唱作俱佳的男演员也是香港特产,但毕竟完完全全是两回事)。
你没发现刘德华最近几年拼命转戏路,尽量接拍很多严肃题材,表演难度比较高,表演参照系非常学院化的电影么,我觉得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要争取历史地位的年纪了。
虽然他依然是最红的华人明星,从受众面本身而言几乎没有之一,但其个人底子上的缺陷是很明显的,最后能以什么形象留在历史上,真心不好说。
其实因为这种大众偶像定位,其实老刘错过了很多突破期,你想想张学友在演男人四十的时候,老刘在演无间道,这倒不是说无间道不好,但对老刘自己而言成长是有限的。
相比之下,张学友就轻松多了显得,说实话,技术层面,老张的艺术天赋确实在老刘之上,关注度却没有老刘那么高,身段要自如很多。
至于其他两位,好像和这两位差了好几个身位了已经。
最令人唏嘘的是郭富城,年纪老大,但你看他不断努力去突破的东西,其实本该是给下一代余文乐他们干的事情。
其实这四个人诞生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香港商业娱乐文化应该说当时是畸形爆炸式发展的,从邵氏时代一下子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其中实际上照搬了很多日本模式(比方说可分可合的天团模式,刚出道时,这四个人真的很像SMAP的定义,当然,日本娱乐业模式在香港娱乐业中的照搬痕迹不止这么一处,几乎无处不在),但终归并不成熟。
到最后,除了黎明这个尴尬的存在以外(其实真的很可惜),其他三个人可以说都在寻找各自的定位,寻找自己最好的一面,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他们都成功了,或者正在走向成功。
可问题是同时代可不止四大天王,在那个过热时代的无数大小明星能撑到00年之后的,又有几个人呢?其实香港演员(歌手)在个人发展模式上更为成熟的是陈奕迅、余文乐这一代人,底子应该说是上一代人无法与之比较的,但遗憾的是,他们成长起来的时候,香港娱乐工业却无可挽回的衰微了。
不过说到底,历史地位什么的,能吃吗?说起来是很感慨的,80到90年代间的香港娱乐盛世,可是基本靠一群电视台速成班或者歌唱比赛出道的同仁撑起来的啊。
是,有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也有非常好的艺术教育体系,但和香港近三十年的娱乐业大繁荣关系却并不大。
今天我们能说香港通俗文化时代已经过去了吗,也许已经差不多了,香港电影、香港小说(武侠和疑似科幻,不管观感如何,香港式通俗小说的代表作家,到今年或者早已过世,或者已至八旬九旬,如果算上其他领域,应该说整个香港的国语通俗文学圈都已经彻底老去了)、香港漫画甚至香港式的流行乐,纷纷走入暮年,成为记忆。
所以艺术历史成就什么的,其实再高的艺术历史成就,高不过活着,活下去,死者的丰碑,不如活人的一碗牛腩面。
香港终归太小了,不过此后经年,五十年,一百年,我们都会记得那个一座城市撑起华语通俗文化的年代吧。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