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兴而答,感谢邀请。
内容有所删改。
我坦白讲一件事情,我是王菲的粉丝。
不过不是颜粉也不是声音粉,纯论声音或者颜值的话,我有另外更喜欢的类型,所以,尽管她气质出众,声音人格鲜明,但这都不是我喜欢她的最主要原因。
我当初之所以粉上王菲,是因为我意识到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令我发现她的独特性。
而跟此题有关的一件事是——王菲的语文能力极其出众。
这体现在:1.王菲唱歌时的断句、咬字、轻重音等方面体现了她极佳的语感。
2.王菲对待歌曲,总能有一个新鲜而又合适的演绎,体现了她极佳的阅读理解能力。
3.王菲能够持续阅读古文书籍。
4.从她的专辑概念诠释中,我发现王菲审题和扣题的能力极好。
5.极其可怕的学习能力。
我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王菲的作词水平。
从93年的《动心》到2016年的《尘埃》,中间差距之大。
当然,如果有人按照编年顺序看一下她的词作,我想,这种体会会更深一些。
以上几点,其他流行歌手几乎全军覆没。
尤其第四点,几乎点出来所有超一线歌手后期的瓶颈,东西和概念给的高大上,实际内容却撑不起来,给不出精确的诠释。
小切口才有可能讲的透,大切口而又讲的好的作者都成了大师,比如托尔斯泰和曹雪芹。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话搁哪都合适。
而语文能力中,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是扣题能力。
既然大部分超一线流行歌手都做不到扣题准确,那能做到的人自然就出挑了。
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对一位歌手的重要性。
再听陈道明说——“演戏不是先演,是先理解,理解的越高,表达的越准确”,这句话同样证明了,语文能力对一位演员的重要性。
那么好,这个节目则充分体现出各类唱演人和导演的审题能力,而观众的回答和看法也充分体现了观众的审题能力。
(我审题能力也一般,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差)幻乐之城——题目幻是流动和变化,乐是比语言更自由的表达,城是意念堆积出的境。
——文案又看节目里的各个小片段,有人审题吗?审题审清楚了吗?“演戏要先理解”,陈道明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的呢?小明星演短剧,丢盔卸甲,陈道明只好先讲了一下剧本的中心思想,一群小明星居然才恍然大悟。
陈道明无奈地说“哦,才明白,干嘛呢?”是呀,干嘛呢?自己参加节目之前,连这个节目给的大题目都没读,干嘛来了?就算自己没接触过新形式,明明白白的文案可在那里放着呢!一,大量利用语言/台词去推动情节发展的作品,都叫跑题。
因为乐是更自由的表达。
当然,对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诠释。
假设我认为语言是更自由的表达,那可以把这些批驳放在作品里。
同样要点题,讲清楚为什么我觉得语言更自由。
目前还没出现这样的作品,尽管作品更多的以语言作为表达手段,但我没发现谁是为了探讨这句文案,他们可能确实没读题或者跑题。
二,但凡不符合“用意念堆积”的作品,也叫跑题。
同样的,你也可以不同意这句文案,去表达属于你自己的城,但还是要点题啊!比如我临时瞎编了一个,我在作品中制造一个幻乐之城,但是最后让这个城破掉或者消失,让作品中的人回归到扎扎实实的现实之城,认识到这种扎实沉稳的城才是根本。
你会发现,实际上是在王菲的收官作品的基础上再延伸发展。
因为,王菲的那个作品,诠释了“什么是幻乐之城”,如果想再延展一层,则需探讨“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以及“怎么做”。
那时间来得及吗?来的及的。
王菲算是小切口作品,仅从“是什么”去阐述,另外两个小切口作品——“为什么”和“怎么做”可以照搬她这个模式。
既然导演能多次进城,那大可以做个系列作品,分别从三个角度去阐释概念,一次只讲一个角度。
而大切口作品,只需要简化概括三个部分即可。
不过要防止大而空。
三,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跑题或者没读题。
然后是王菲个人语文能力的展现。
不光最后一个作品紧扣题目,整个节目也被她的作品和扣题能力拉回来了。
先是在各个剧本研讨会上,王菲多次帮导演去掉枝叶,拉出主线。
除了一些特别坚持自己的,基本上都救了场。
其次 既然几乎所有人都在跑题,这个节目似乎要完蛋。
(我看待一个节目,是它首先得成立)但令人惊讶的是,王菲最后一个作品《一念》和第一个作品《梦中人》,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把中间跑题的作品拉回到轨道上,结果,重新定义了跑题作品,它们并非跑题,而仅仅是众人意念的堆积。
于是再看待这个节目,我发现,幻乐体验官的意义得到了新的诠释。
体验官是整个节目作品的线索人物和情节推动者,以体验官的幻梦为起始,节目逐步推进意味着幻的流动和变化,而体验官在节目中体验的各个作品,是众人意念的堆积,最后,体验官以乐的方式表达感想。
同时结尾点题并升华——你在我的梦里,我又在谁的梦中。
整个节目是体验官的一场幻梦之旅,她似乎醒了,但真的醒了吗?好巧妙的一个节目,好惊艳的一个综艺作品,重新诠释了综艺节目的新形式——它不止是一气呵成的新艺术,整个节目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都值得我惊叹。
如果要我给导演提意见,我之前一直希望他们能读题,并且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
但现在看来,他们跑题对这个节目本身而言,好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另外,刚刚看到其他答主提到节目的宣传问题,想多说一些。
我没太关注过国外的宣传,听说很不错,主要国外能各归其位,艺术家专心搞艺术,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单说国内宣传,我没见过特别好的。
国内能红的东西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粉丝经济;一类是内容受众群广。
前者正应了朱一龙作品的发展规律,粉丝的二次创作,令作品内涵一再扩展。
这也是许多节目热衷于请流量的原因,粉丝的力量实在太大。
但是,尽管作品质量确实好,这种宣传仍旧跟作品本身无关。
只是用粉丝滤镜放大了作品的优点,然后以庞大的粉丝群形成号召力,从而引起其他路人的注意。
而这些,节目是做不到的。
背后的原因是:1.畸形的产业体系就我所知,国内作品的宣传体系一直都存在大问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渠道。
观众往往不是被内容吸引而来,而是被其他与内容无关的东西吸引而来。
比如明星,比如绯闻,比如刻意制造的冲突。
杨幂在2013年左右凭借一己之力扛起8000多万票房,正式开启粉丝经济时代。
观众花钱,买的不是作品,是对杨幂的支持。
往上一代,则是买的绯闻谈资,于是会发现,上一代的作品,热衷于制造荧幕情侣,而这一代作品,只需要请流量就够了。
至于正经的宣传方式,并未有太好的模范。
甚至我记得当年的《东邪西毒》,还是作为一部武侠商业片去宣传的。
刚刚溜了一眼快本,它的名字跟《圆桌派》和《康熙来了》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快本的节目宣传点/名字还是明星,而非节目内容。
你看快本的名字,基本上就知道哪些明星来了,至于内容,你并不清楚。
《康熙》和《圆桌派》则相反,名字以内容为主,谁来了,点进去才知道。
而《幻乐之城》,它的名字,还是以明星为主,而非主题和内容。
我想,这点也需要改进吧!2.个性化表达消解权威。
专业乐评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一些诞生于互联网、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大v,逐渐掌握了话语权。
这些人大多没有太高高在上的审美标准,所以更容易引起共鸣。
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许多大v热衷于以唱功和唱法作为评判级别的标准。
而早期的一些乐评人,则更侧重于思想和美感。
后者不易感知,难以引起共鸣,导致权威性被质疑。
如果朱一龙没有这么庞大的粉丝群,即使业内人把他吹上天也没用,观众只会把作品高高挂起,根本不会有了解的欲望。
人们习惯于去寻找认同感,所以某些时候,同类人群的推荐更容易被接受。
但接受者也未必能够认同作品的意义,毕竟像这样的作品,终究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
我还是那句话,观众真要有这么高的欣赏水平,现在就不会是烂片横行的时代了。
所以,你指望着这档节目大火,我觉得是天方夜谭。
怎么宣传也没用。
现在是粉丝经济的后时代,作品完全是由粉丝去推动发酵的。
你请流量,未必有实力;请实力,未必有流量。
只有又有粉丝又有实力的人,才能让这档节目得到应有的宣传,那种人不多吧!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