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如何评价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没有孤儿剪辑师!哪来的《中国有嘻哈》从节目开播,“孤儿剪辑师”就没有下过微博热搜,这也宣告了中国选秀综艺进入“电影式碎片化剪辑”的时代。

《中国有嘻哈》的碎片式剪辑是完全针对观众设计过的,与其把这档节目当做一档“综艺”,不如说“电视剧”好像更符合节目给观众的印象。

这种剪辑模式完全打破了历来选秀节目的观看习惯,剪辑通过打乱的时间轴和碎片式的语言,完全把节目的录制素材拆解成悬疑剧的形式。

作为一档素人真人秀为主线的选秀节目,如果缺少了矛盾、对抗、反叛其实节目的娱乐性就会下降,而如小说三要素一样,“起因、经过、结果”也是一段综艺剧情里需要的内容。

这个制作方可以说是深谙此道,从第一期开始就在为以后的内容进行设计。

很多人并不太清楚,《中国有嘻哈》的录制时间其实非常早,直至半决赛之前的内容,早在六月就已经全部录完。

这时候导演组的手里已经积攒下大量的素材,他们从开始就针对每个有个可能的选手进行大量素材跟拍,直至半决赛阶段,这些素材可以串接起来成为许多故事、当然也可以铺垫许多仇恨。

而剪辑师制作一期节目需要多少素材呢?20多个小时。

这个比例要比上一款火爆中国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翻了一倍。

从第一期海选开始,吴亦凡挂在嘴边的“你有freestyle吗?”成为了热词,刚刚好流量担当吴亦凡,遇到资深的铁麦大狗王可,在大狗“反正他们也问不出什么正儿八经问题。

”的铺垫下,吴亦凡的“有freestyle吗?”勉强成为一个正经问题来破局,而此处剪辑师立刻给了一个大狗一愣的近景镜头。

如果把《中国有嘻哈》每一期节目看做一首rap,那第一期的hook,就一定是吴亦凡一直念叨不停的“你有freestyle吗?”而刚好这一段内容本身也充满了争议,原本是想证明吴亦凡的对制作人实力的证明,但很巧大狗其实听到的表情其实不是紧张的懵逼,而是“这题我昨天刚好做了!”的惊愕。

节目组意外的又从一批比较“聪明”的观众那里,蹭到了一波“批评的”流量。

而《中国有嘻哈》对最成功的操作其实就是对选手人设的铺垫,这个节目组其实有大量的赛下采访,而不仅仅是表演上的内容。

节目组把选手的当做“人”来看的同时,也利用“人”的属性来赚取流量。

在60秒那轮,TY受到了淘汰,BCW则在晋级之后扔链子来表达态度,BCW的性格一下子就出来了。

而孤儿剪辑师,刚好利用这个矛盾,先把扔链子的内容当做预告片剪出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为什么扔?”“什么时候扔?”“扔了之后会怎样?”然后直至结果出来,观众的疑问被解答,一个小小的故事高潮算完成。

继续说回人设,这里不得不提一些早期的FLAG,比如采访小白和PGONE的时候问他俩觉得谁能拿冠军,而后也问过bridge和gai等人同样的问题。

因为这时候半决赛已经录制结束,节目组明确的知道现在剩下的四个人是谁,于是刚好可以铺垫pgone与gai最后冠军的争夺。

因为知道谁在这次比赛里走的更远,所以可以在前几期节目里重点铺垫这些选手的“戏”,典型就是gai的人设就是在早期经过非常多的渲染,从方言说唱的”火锅底料“到针对偶像出身选手的battle,满嘴的“老子”“看不惯”的暴脾气下,在24小时创作的时候又有温情流露。

一个矛盾的、复杂的人,呈现给观众,这是与以往选秀最大的不同。

黄旭就非常的吃亏,前面几期节目只有0.8秒的内容,同样是走到半决赛的选手,这个待遇差别可以说非常大。

这是导演组故意的策略,黄旭优秀但是太稳定,没有起起伏伏,也从不忘词。

稳,这个本来在比赛中的极大优势,在综艺的时代里,却成了最缺乏看点的特质。

所以导演组会选择在半决赛阶段对黄旭进行大量的,集中的曝光,黄旭所有的实力集中在连续的几期之中,重重的炸向观众,来行成一个强印记。

(但我要是黄旭我还是听不平衡的哈哈哈哈。

)但整体上来说,过少的曝光并不太利于人气的提升,可能这也和黄旭当时也没有签约主办方有关系。

节目在做铺垫,做矛盾上算的剪的非常心机,从海选开始似乎所有的地下rapper都在孤立偶像rapper,但场下其实并没有这么针锋相对。

倒是第一期gai想和ty握手,被ty把手打到一边是真真的火药味,其实选手心里都明白,大家来就是想从地下到地上的,没谁要在这时候竖敌。

而欧阳靖的身份,则是反反复复被用来掉胃口,从身份的揭示,到何时回离开,欧阳靖算了扛起了前半程节目的悬疑大旗。

在节目进行到半决赛阶段时pgone与gai的矛盾再次推到一触即发,节目组选择放大gai与pgone之间的矛盾,也算是浑然天成。

一是半决赛阶段本身就没几个人,缺料。

pgone这首《HME》算是给整个节目救场了,在首次录制与半决赛之间修整的一个月gai和红花会线下的beef不断的加深,而pgone又突然放话可以退赛,外加本身pgone受到的关注和粉丝活跃更高,用pgone来加重节目冲突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而gai作为本来脾气就最冲的选手自然是最适合拿来制造矛盾的。

但如果细心的人可能还是会发现,gai在个人采访的内容时,提到pgone还是称“老万”。

这应该是剪辑的一个疏漏。

当然总决赛因为关注流量已经完事具备,也不需要留下悬念,而剩下的每位选手,也显然都接受了公关教育,刺头也不会再存在,大家相安无事就是最好的出道方式。

对于双冠军的结尾,其实主办方倒是赚到了,因为这种时候如果真分出来一个冠亚军来,可能整体的戏剧性还不如这个双黄蛋有爆点。

至于这张双冠军的冷漠的脸,其实并不奇怪,这俩人折腾了几个月从地下来到地上,在台上三个制作人开小会商量的时间并不短,关于冠军的可能性他们的内心估计是预演了无数种了。

而共享这样一个结果反倒是成全了两个累到接近崩溃的人。

中国的选秀节目的几次热潮,其实也是中国综艺剪辑方式变化的几次标志。

从央视根正苗红的《青歌赛》开始,历经全民造星的《快乐女生》,励志选秀的《中国好声音》,到今年魔鬼剪辑的《中国有嘻哈》。

每一种的节奏都在加快,每一种对剪辑的工作量都在加大。

《青年歌手大奖赛》这种老节目,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看过,但姚贝娜就是在《青歌赛》里比出来的。

《青歌赛》的并不需要剪辑,只要导播切好镜头就可以了,赛制简单,没有任何情感牌,没有人设,纯粹的技术较量。

唯一的娱乐内容则是常识题目还是有很多歌手答不上来。

《快乐女生》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改变了全国人民选歌手的方式方法,但这个时代的剪辑模式依旧是保持了传统,他们尽量控制对每个选手的镜头时长来保证公平的曝光。

而选手其实没有过多的个性展示,选曲造型就是《快乐女声》的人设内容,而个性曝光的机会则绑定在湖南卫视的几个传统节目上。

这时候选手之间的矛盾其实表现的并不是那么明显,而粉丝的互掐代替了选手的对抗。

主办方的角色则更多是保持公平公正,所以前几届三个评委其实都比较收敛,但之后随着人气的下降,主办方除了更个性的选手之外,还是更多的加重了导师个性的内容,曾轶可的那一届是这个变化的分水岭,但是这种程度的娱乐救不了中国人。

所以《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再次让国人眼前一亮,《中国好声音》的火爆标志了选秀节目进入了剪辑作为主导的节奏里。

《好声音》的录制时间非常长,基本都是要录制到半夜的,然后从这些内容里剪出一期节目来。

在《中国好声音》里许多选手是带着故事来的,他们的背景有很多是节目组的编导给定的剧本,因为纯粹的技术流素人缺乏的煽动性与记忆点,而汪峰老师的“音乐梦想”显然也是设计过的。

选秀综艺在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主动性,如果选手的戏剧性不够,剪辑与编导也是可以通过节奏的拿捏来把控整个节目。

但到《中国有嘻哈》的阶段,导演组的剪辑已经完全掌握了节目戏剧性的方向。

本身嘻哈群体的个性就是极好的素材,同时用大量的单人采访的内容来挖坑,之后通过表演内容来填坑,剪辑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中国有嘻哈》是一种美式真人秀的剪辑模式,会主动的放大选手之间的矛盾,虽然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么大矛盾,但是没有关系,节目组可以通过剪辑来实现。

让这个节目一开始就充满了撕逼的味道,因为《中国有嘻哈》属于网络综艺,本身在节目尺度上就得天独厚,而撕逼本身就是互联网用户的主题。

这种真人秀模式其实也非常有爆点,每一期的悬念,这些个性选手的去留,都像美剧一样,同时也保留了几个主要群体的主线贯穿。

与其说这是综艺节目,不如过这就是个音乐真人秀,平均20余个小时的素材剪辑一期节目,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了,导演组有足够的料可以来制造矛盾,但导演组的恶俗味确实有点太强,甚至用这种碎片式的手法来剪辑半决赛的投票环节,这个就属于太刻意的为了悬念而不顾合理性了。

另一点《中国有嘻哈》的剪辑师细节操作非常之骚,bridge在第一次唱《老大》的时候,有一句“巴黎的模特陪我睡”,但节目播出时“睡”就变成了“醉”。

剪辑通过减掉了一个音,成功避开了敏感内容。

在这样的一个剪辑组面前,选手其实只是一个素材,所有的内容都有可能被拿来放大,节目越往后期走,“真人秀”的既视感会越强烈。

这其实也就是很多人表示为什么“孙八一”“bridge”…走了就不想看了,因为这太像真人秀了,很多观众并不是来看谁能夺冠的,看自己觉得更有趣的人才是更主要的目的。

《中国有嘻哈》对中国嘻哈音乐有多少贡献,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在嘻哈之后我们可能会面对更多这种美式真人秀剪辑手法的综艺节目。

最近做了一个同名最近申请了一个同名的公众号:曹孟德斯鸠欢迎来找我。

最近打算抽个奖,《漫威之父》的书。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