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如何评价于文文、张绍刚在《无限歌谣季》创作的歌曲《无题》?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歌词逐段赏析:张绍刚老师的歌词可以说是在非常严格的时间逻辑顺序下,将实写的“情景”与虚写的“情境”融合起来,以营造出一种虚实相间的“回忆”氛围:在一些地方通过精巧的小细节凸现出一些回忆“全息画面”的感觉,在另一些地方则不时通过一些概念性、总结性、回顾性的“大词”来烘托回忆整体上的“抽离/距离感”。

当然,于文文的谱曲也帮助加强了这种“抽离感”。

这两种感觉的结合恰恰构成了“回忆”的重要特质。

整首歌歌词的时间逻辑结构大抵如下:主歌一:初见、心动、表白、热恋副歌一:甜蜜、瞬间、真短、永远主歌二:异地、疏远、挣扎、分手副歌二:甜蜜、瞬间、真短、永远结尾:回忆、爱情、还在、很淡以下逐段做一些具体的解析:(1)张: 那年秋天北京的风很柔软 你从我身边走过 看到侧面 低垂的眼帘“初见”:这是一个“标准”的初见。

秋季是大学入学/开学的季节,张绍刚老师、多少听众、包括笔者个人,或许都有过几乎相同的“初见”情境。

高考结束、高中毕业后的放松和怀念、大学学习生活初始的紧张和期待、新城市新环境的陌生和新鲜、以及对“遇见 TA ”的想象,这种混杂着许多感受的独特心境想必是很多人“一生一次”的青春体验:“秋天/北京/柔软”的情景和背后的情境恰恰吻合。

而下一句,从“身边走过” 到“看到侧面”,必然伴随了目光(乃至身体)的转动,直到定格在“低垂的眼帘”,完成了一次动中有静的“初见”:前面的“动”还原了初见那一刻的“突然性”——也就是所谓“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中一个“惊”字所要体现的;而后面的“静”则捕捉了那一刻永恒的“印象感”——“低垂的眼帘”这个细节自动地让整个画面放大静止,于是由动到静的“撞击”将这个画面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

相信很多人回忆青春,都能找到这样的“初见”时刻,仔细回想起来或许都能找到歌词里这种 iPhone 里 Live Photo 的“动而后静”的感觉。

(2)张:那年冬天北京的雪飞满天 你红红的脸手很暖 湿湿的发端 白色的雪片“心动”:这段描写的应该是张老师暧昧期的心动时刻。

秋季入学/开学后,到了北京雪飞满天的冬天,两个人已经暧昧得不得了了,但是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现在的同学们估计圣诞节前该表白的就已经表白了,不过考虑到张老师上大学的年代(90年),暧昧到大雪纷飞也是自然的。

“红红的脸手很暖”这句的重点在于“手很暖”三个字:怎么知道手很暖呢?—— 一定是因为碰到/握到了手,才能知道手很暖。

这应该是张老师第一次碰到了初恋的手:可能是趁着下雪天冷找了个理由故意碰的,也可能是在看雪的兴奋中半偶然地碰的,但接触的那一瞬间,张老师突然有了“温度”这个维度的记忆,于是又一张 Live Photo 印到了心里:“湿湿的发端”、”白白的雪片”,仿佛突然有一股电流击穿了这么近的距离,心脏停跳一秒,就要 hold 不住了。

相信很多人也在没表白前的暧昧期里体会过这种差点就 hold 不住的心动瞬间。

(3)文:今天他好像一直站在路边 温和的风若隐若现 斜挎的包 似乎想发言“表白”:经过了上一次的“电击”,估计是再也难压抑表白的冲动了。

暧昧了这么久,虽然已经很自信她对我有感觉,但还是不很自信她会怎么反应。

于是有点手足无措地“一直站在路边”,欲言又止地"似乎想发言”。

心里一遍不停给自己打气(“少年不要怂了,开口吧”),又想要等待表白的最佳时机(“再等一下,氛围会更暧昧/浪漫一些”)——这种青涩和纠结应该就是在第一次表白时尤为典型。

再一次,“温和的风”、“若隐若现”的情景自然地与内心的情境相映衬。

(4)文:今天雪地上两人脚印成串 幸福的感觉天旋地转 一起的两年 想起来 是阳光灿烂“热恋”:初恋的热恋期中“幸福的感觉”用“天旋地转”四个字来描写完全不为过,在一起的时光像是度过了两年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倾向于认为张老师笔下的“天旋地转”和“阳光灿烂”都是既虚且实的双关:或许就有这么一天,或许就是表白后的某一天,灿烂的阳光在积雪上映得有些刺眼,两个人在一片“雪地”上玩耍,“脚印成串”,累得气喘吁吁笑得“天旋地转”——单纯、浪漫、欢乐,多么美好。

这个场景被“一起的两年”这句拉长;或者说,一起的两年在回忆中“想起来”就像是被压缩成了“今天”。

(5)张:你说湖边的小石子肩并着肩 树叶间的斑斓好看耀眼文:他说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只有一瞬间张:你说在一起的两年时间真短 好想能一直到永远文:他说永远就是比没尽头 还遥远“甜蜜”、“瞬间”、“真短”、“永远”:前两句呈现的是在一起时不同于上句“天旋地转”的另一种幸福。

“肩并着肩”很显然既是说石子也是说两人,大概描述的是一种日常“陪伴”的甜蜜瞬间,是一种“小确幸”。

相信很多人会同意,这种“小确幸”背后所代表的一种“伴侣感”,其实相对于热恋期那种拍电影一般的“情侣感”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甚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

后两句扎心了:“小确幸”中幸福地简直让人忘记时间,一回神就已经两年了,于是妹纸们十分典型的“不安全感”或“多愁善感”自然就表现出来了,而小哥则是一次又一次地好言安慰、坚定承诺。

这一段副歌可以认为是“抛物线的顶点”,既是幸福的高点,又是下坠的起始——这两者恰是矛盾而又不可分割的,张老师的词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正是由于太过幸福而使得时间感觉走得太快,才加重了难以留住这种幸福瞬间的惶恐;而说出了自己或许都相信了的“永远”,体现的是一种在抛物线顶点附近一种竖直高度上的“静止的假象”(想想跳楼机到顶点的感觉)—— 以为湖边散步的静好可以就这么一天一天地重复下去,没有尽头。

(6)张:那年春天满街柳絮很壮观 你在另一座城市 好像很忙 一定也艰难“异地”:不知道张老师是大二或大三开始的初恋,还是找了个学姐之类的,somehow 谈了两年后依稀就毕业开始异地了。

张老师貌似一直在北京,应该是妹纸离开了北京,到了另一个城市工作或读研。

不管怎样,进入社会、或是到了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好像”很忙,“一定”也艰难。

“好像”和“一定”两个猜测语气的词语,体现的是所有异地情侣都难免的隔阂感。

这种隔阂感在对方“忙”和“艰难”时会尤为严重:一方情绪本来就没有那么好了,而另一方干着急却也很难帮上忙、甚至会给对方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顺带说一句,“柳絮”是典型的“感时伤怀”、“离思念想”的意象,加上“壮观”二字非常准确:刚异地时的思念之情,恰如满天的柳絮,铺天盖地。

(7)张:那年夏天像南方阴雨绵绵 你的信越来越少 新的生活 好像已出现“疏远”:从隔阂慢慢到了疏远,心中是江南梅雨的憋闷感,“阴雨绵绵”、难以发泄。

“新的生活,好像已出现”再次扎心: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刻,或许在张老师(以及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又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

(8)文:今天打开终于来了的信件 除了忙就只语片言 不停地问 何时再见面“挣扎”:前两句接着上文继续加强双向的“隔阂”和“疏远”,但到后两句插入的“挣扎”既矛盾而又真实。

“不停地问,何时再见面” 透出了“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无奈感。

(9)文:今天窗外阳光特别的灿烂 信写的越来越简单 只是牵挂 没有说再见“分手”:这一句大概描写的就是所谓的“无疾而终”。

第一句写景尤其好,阴雨已过,阳光又重新“特别的灿烂”了——停止了内心的挣扎,一切都开始变得淡了,也就逐渐可以接受了。

当然,还怀有善意的牵挂,但是已经“没有说再见”(对照上段的“何时再见面”):新的生活,都 move on 吧。

(10)张:你说湖边的小石子肩并着肩 树叶间的斑斓好看耀眼文:他说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只有一瞬间张:你说在一起的两年时间真短 好想能一直到永远文:他说永远就是比没尽头 还遥远这里副歌的重复,就像是无疾而终后的回首:哦,我们曾经一同走过这么些年,那些幸福和美好仿佛还在昨天。

同时地,“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其中滋味,自己体会。

(11)张: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剩下藏在角落的牵绊文:如果再过很多很多年 曾经的爱情藏在从前合:无论多久仍然还在 哪怕很淡 很淡“回忆”、“爱情”、“还在”、“很淡”:“分手信”中最后的“牵挂”气若游丝却连绵不绝,被藏在回忆的一个角落中很长很长时间都没有触碰,可能已然变得都模糊了。

然而当张老师再次找到了这块回忆的“化石”,仔细一看,整首歌前面描写的大历程和小细节就都出来了——无疑,这就是曾经的爱情。

没什么需要遮掩的,这原原本本就是属于“我”的青春和爱情,“无论多久仍然还在”,“哪怕很淡、很淡”。

最后这一段可以当作是从前面回忆的“冥想盆”中抽身而出后的感叹:给出了“现状是回忆”、“定性是爱情”、“期限是永远”、“程度是很淡”的总结。

最后一段前四句拉开的长时段和最后两句“无论多久”的结尾,呼应了上文副歌中的那句“他说永远就是比没尽头、还遥远”——这一块回忆的化石,或许也应该算是一种“永远”吧。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