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作”这个现象的盛行,多少和亲密关系里缺乏界限意识有关。
中国的家庭当中对于界限的概念非常模糊,两代人之间的等级性非常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非常强调顺从。
所以说许多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里,对于亲密关系里的健康界限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界限意识的缺乏,在很多家庭里不会立刻造成显而易见的问题和冲突,因为父母和子女如果住在一起,或者经常往来,那么很可能本来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这样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也就谈不上有效的界限维护。
比如成年后的你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可以随时进出你的房间,原因是他们负责洗衣服和打扫卫生。
换句话说,家庭关系里的父母一方可以比较轻易地干涉你的空间,选择和自由,因为他们有一些看上去合理的借口:我是长辈,我负责照顾你,我是为了你好,你要孝顺。
。
。
可是谈恋爱的时候,这些借口是不存在的。
因为健康的恋爱关系一个基本的特点是平等和相互支持,而非单方面的依赖。
但是由于很多人从小习惯了缺乏界限的人际关系,所以在进入恋爱关系里以后会产生两个状况:1.他们会分不清自己和伴侣的职责/义务,无法以两个相对独立平等的个体的身份去相处。
结果是他们对于伴侣都会有很多“越界”的期待,比如男人帮女人拎并不是特别重的包,比如在不沟通不表达的情况下期待伴侣读懂自己,比如试图全面监视和控制伴侣的社交关系。
这些期待本身是不合理的,越界的,但是许多人会在伴侣关系里把事情说成是合理的,证明爱和忠诚的行为,并且要求伴侣无条件接受。
结果就是,越界行为影响了关系和对方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对方抱怨你很“作”。
2.他们会不懂的尊重自己的伴侣,从而在表达需求和沟通的时候,以居高临下的,占有的,口吻要求和逼迫自己的伴侣。
任何一个被指为“作”的人,在关系里一定都是有很强的占有、拥有的心态的。
他们认为因为我和你是伴侣,所以我拥有你的一切,我也有权利去要求和左右你的选择。
这样的模式其实很大程度上习得于家庭关系里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
结果就是在表达自己需要,尤其是合理需要的时候,许多人的出发点是“你必须给我。
。
。
”,而不是“我希望你可以。
。
。
”,这样的态度本身,就很容易让人暗暗感到“作”。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意思就是:同样的行为,女朋友身上叫作,妈身上叫啰嗦。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