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首答。
人正在美国ucla进修社会学,对中国教育一直很关心也做过一些思考,正好把这些想法汇聚成文章写在这个问题下面。
总体上是一些抽象宏观的思考,同时讨论了一些具体现象,基本都是自己的想法,但是因为看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难免可能有相似的观点,所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调皮)至于如有错别字,语病,那是因为作者很懒(微笑)分割线============================================================================================================================北美四月二十五日,为什么上线6个小时就被封了,感觉很伤心。
我是如此的又红又正。
。
。
一直以为只有小黄文会被封。
。
。
。
。
。
改了两个敏感词,希望能通过?分割线============================================================================================================================几个小时后,看到了负责的管理员的私信。
看看自己写的那段,本来以为写的就很含蓄了,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微笑)直接换成省略号。
。
。
。
但其实对于有人认真看了文章还是很开心的~应该过了吧。
分割线=======================================================================================================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如果要讨论中国教育的现状,弊端以及弊端的缘由,凡此种种,必须要先从讨论教育的真正意义开始。
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其所应负担的社会意义,才能更进一步观察讨论中国的教育在哪些地方出现了偏差。
在我看来,教育本身从宏观微观来看有两种责任,其一是为社会各个行业从工程到艺术输送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而使得社会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不断发展;其二则是使人作为一个单独个体,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包括从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正确”,思辨能力等等,到身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
·关于上述的第一点教育的意义,希腊的柏拉图就曾经在《理想国》中有过详细地论述。
他提出,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而后天的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按照他们的天性,将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的职业者,比如农民,匠人,战士或者哲学家,然后将他们输送到社会里相应的岗位以实现每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必须承认柏拉图的想法的确是在非常理想化的社会中提出的,但不可否认,他的想法是有意义的。
后世的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也提出了自己对教育社会意义的看法,并提出了“民主的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以激发孩子的天性为主,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文中论述的教育(图1) 中国的教育过程(图2)如果用这样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简化出如上两幅简图来描述这两种教育过程。
首先我们必须做出一个假设,既每个人一生用于发展的潜力有一个固定的量,在图中表示为线的长度。
理想的教育正如左图,假定了每个人一生会自由的决定自己会如何发展,而教育的作用是辅助这种发展,从而使此人以几乎直线的方式达到自己的发展终点。
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发展不会如图一般是一条完美的直线,但是经过理想化的教育,可以看作对这条路线上可能的波折进行了近似线性回归,从而仍然高效的使此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通过无数相同的高效过程,实现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而中国的教育过程,通过高考中考两根重要的指挥棒,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增加了可以称之为“阀”的一个外力。
阀限定了社会中被认可为有价值的特有的知识与能力,比如数学,理化,政史,以相当固定的狭窄范围内的知识来衡量教育的成果。
这个阀通过要求所有人的教育必须通过其中,实际上扭曲了图一中的直线过程。
根据简单的几何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可以断定,通过阀的人可能会再也不能达到在理想教育里他们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从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整个中国教育,在扭曲拉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潜力。
不可否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仍有人可以获得最优的发展,但是阀的大小决定了这些人数量,然而目前这个阀于所有可知知识的比例是如此之小,以至于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仍然被这种制度压制了潜力。
也许这个理论同样可以部分解释中国近年诺贝尔奖的缺失,因为中国学生在受到阀的扭曲之后,无法达到其理论上可以得到的最大潜力。
同时,在第二幅图中阀的另外一种影响也必须被考虑,既其对学生发展过程扭曲的程度。
我们可以用物理的过程来近似的看这种影响,既学生发展受到阀的外力影响后,发生的是范性形变还是弹性形变。
简单的来说,就是阀的影响可以在之后的发展中被抵消,还是已经造成了不可改变的影响,尤其可能的事心理方面的种种影响。
如果一个在比方说电子技术实践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平常能够自制简单的音箱,如果他受到高考不利的打击,那么他对电子技术的兴趣能否保持?他是否会因为考试失利而放弃自己曾经的兴趣,而导致社会失去一位未来的电子工程师?我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这种现象应当是极普遍的存在于中国社会中。
同样的,这种教育过程被阀强行扭曲还可能直接表现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迷茫无所事事,因为正如之前电子技术爱好者的例子,这些迷茫者可能失去了对曾经喜爱事物的兴趣,而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吸引自己。
综上可见,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应当存在着对社会价值的巨大浪费。
至于第二点,中国教育几乎处于最低的水平线上。
关于中国教育中思想教育的部分讨论,我将放到后文中对中国教育政治性的论述中一并讨论。
至于身体健康的标准,首先我国的近视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次,我国学生运动员的水平,远远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
这里的讨论当然不包括体校,一种我国文化的独特产物,我认为关于体校系统能不能纳进教育系统都应当再进行独立的讨论。
目前,我们必须看到整个中国教育中对体育的轻视。
初中以及高中的学生,应当有十分之一甚至以上的所谓运动时间,在进行无谓的队列练习还有广播操练习,在没有之前研究论证这些活动对学生体质的增强作用时,我倾向于认为这些活动不如体育活动,比如足球或者篮球运动, 而后者几乎不会得到任何主课教师的支持。
普遍存在于中国教师中的观点是临近考试时,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可以被用来进行复习,而且老师普遍认为,当前多做一张卷子,可能比学生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会对学生的一生更有帮助。
而且,尽管中国目前有对体制的要求并在中考中进行考核,但是就我所知,在众多考点,对于一千米等项目的记分存在着极大的水分。
换言之,目前对中学生体质书面报告,可能还高于其真正平均身体素质。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目前中国学校普遍不够重视开展校园地区体育联赛,也可能导致了中国学生体质普遍不够好。
这一点在之后对中国教育可能的改革方面还会再有论述。
上述论述还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教育的教育性方面的讨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使中国教育的现状十分复杂甚至难以改变的原因在于中国教育除了一般意义的教育上(如上讨论),还实际承载了社会阶级移动的作用,以及许多政治观点灌输的政治性作用。
换言之,既中国教育既有教育性,还有政治性,以及作为一种被普遍认为可行的社会流动方式的性质,后两者性质会极大的阻碍中国教育实现其自身的教育性,也就是上文归纳的第一点社会意义和第二点个人意义。
具体教育性是怎么被影响的?首先我们看其社会流动的作用。
这一部分的讨论将主要围绕高考进行。
现在中国社会普遍对高考有一种认识,既高考是人生中的最大考验,同时跨过这一步之后海阔天空,只要你在高考中“获胜”,你就获得了社会流动的资格。
父母总会觉得农民的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就改变了家庭的命运;经济能力稍差的家庭觉得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也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高考之所以留下了这些印象,是因为它采用了一种把所有能力量化成分数(commensurate)的评价体系。
在这种评价体系里,因为衡量标准的高度综合化,使得之前论述的略靠下的社会阶级看到了实实在在从某一方面超过上层阶级的机会。
只要对具体的一些知识掌握得更好,那么农民的孩子完全可能在分数高考中超过千万富翁的孩子,可以想像这种似乎十分简单的社会流动过程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是一种多么大的刺激。
这种机会正是现在高考制度支持者最重要的论点。
但是我们必须思考这种所谓的机会,真的能实现社会流动的意义吗?分两层来讲,首先,这个机会对稍下的社会阶级,尤其是农民来说,并不是这么好把握的。
通过许多纪录片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实际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分布在发达地区。
而发达地区意味着农民无法承受的生活成本,于是农民的孩子只能接受相对较差的教育,而相对上层的社会阶级完全可以负担最好的教育,甚至出国留学。
这种起跑线上的差距基本决定了教育,至少在目前的物质基础上,不能达到社会流动的意义。
从第二层来讲,即使最终有农民的孩子考进了最好的大学,他依然会发现,在真正大学校园里,他来自的阶级和其他人来自的阶级有巨大的差距。
虽然在高考高考评价体系中,这个学生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其他人,实现了一种伪社会流动,但当高考过后,这些稍下阶级的孩子失去了这种自我认识的根基,他们仍会发现,在即将到来的工作竞争中,已经掌握更多资源的上层社会阶级,将仍会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通俗的来说,高考给了所有学生一种你能超过你爸爸的愿景,然而却只会让学生最终在社会上发现,你爸爸依然是你爸爸。
强行将社会流动的责任加于教育制度,完全可能造成这种人才培养的断代,既没有人关心,高考上的伪社会流动,怎么可以转化成真正的社会流动。
我目前的看法是,要区分教育性的教育和以社会流动为目的的教育,因为很显然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
广受追捧的德国教育体系,可能就是通过专业学校和大学的区分,实现了对这两种性质教育的划分从而成功。
另外,我希望提到,这种对高考画饼的追求,完全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中国当下的拜金以及物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焦躁的心态,和中国高考制度似乎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目前的高考制度,神似于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认为,其有很大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维护社会统治的稳定。
高考为所有中下阶级,画了很大的一张饼。
不论他们多么穷苦,依旧认为高考会带来希望,而且由于基于高考的伪社会流动是如此简单易达的现状,更加刺激了他们对其的推崇,使得他们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这单一一种(高考)的社会流动方式。
如果换在古代讨论,就是穷酸秀才十年苦读终于登于朝堂的大饼,以及范进中举的类似过程。
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纵观中国历史朝代变化,似乎从来没有读书人造反,这正是因为读书人心中有科举这一张画饼。
现在全中国的青年基本都有学可以上,如果高考依旧只能发挥类似科举的安抚作用,那我觉得制定政策的人没有用心,也是不可取的。
(至于对中国教育政治性的讨论,亲们,我是想写的。
但是知乎不让啊。
所以这一段)…………………………………………………………………………………………………………………………………………………………………………………………………………………………………………………………………………………………………………………………………………………………………(此处省略398字)至此,可以对中国当前教育的现状做一次简单的总结,既中国教育由于本身的教育性,政治性以及作为一种社会流动方式的性质,导致了其本身对教育本质功能的扭曲,在相互影响中,实际降低了中国教育在教育性上成功的可能。
同时,在本身的教育性方面,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会导致对社会潜力的一种浪费,最终导致教育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无法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而且将会阻碍社会以最高效的方式发展。
接下来,笔者将对可能的中国教育改进的方式做一些简单的讨论,并对比分析一下目前似乎更为成功的西方教育模式,尤其是美国的教育模式。
首先,中国教育应当进行的改革就是教育性,政治性与社会流动性质的分割。
比如建立技校与大学之间更加明确的社会分工。
由较下社会阶级学生,可能限于其本身能力以及可以接收到教育资源的多少,先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然后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阶级,积累财富,然后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进行社会流动,而大学则主要更着眼于教育意义与学术的发展。
至于政治性,可以取缔教育系统中现有的部分,以党校的发展来代替,主要针对那些有加入共产党志愿的学生,同时强调这种在党校的进修应当秉承资源的原则。
这里存在着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这样的第一类划分,是不是有歧视的嫌疑?我必须承认可能存在,但是如果以歧视的观点看北上广学生的待遇以及乡村学生的待遇,或者观察一线大城市所有学校重点学校,以及每个学校重点班级的存在,是否这些存在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畸形产物,同时暗示着一种歧视?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问题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还在于社会财富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
比如美国,只有在全民的生活水平和财富都处在较高水平之后,教育资源分配才能较为平衡优质,才能实现教育性的优化,而且因为美国人民可能不需要受如此之大的社会流动的需求驱使,是美国的教育能更贴近本源。
于是我们可以回到前代领导人的口号“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中国教育的许多问题,似乎必须随着社会发展才能得到解决。
之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如何能从中国教育教育性的本身出发,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到的就是高考作为“阀”的作用。
从上文的讨论中看,如果要在有阀的情况下实现个人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那么必须扩大这个阀所能通过的范围。
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基本不受影响的走上自己潜力最大化发展的道路。
目前,美国的教育中同样存在类似中国高考的SAT考试,那么其和中国高考的区别在什么地方?SAT主要考核学生在阅读理解,英语语言运用写作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核心能力”,因为无论是哪一种,在学生整个人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运用价值。
无论学生对什么科目感兴趣,他都会需要阅读理解的能力,来阅读专业文献,或者仅仅通过阅读来培养发展自己的人格;至于逻辑思维能力,以数学的方式表现,主要考核学生能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语言更是作为一国国民必须详细掌握,同时经常使用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几乎都是学生必须有所发展而且将来也会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能力,如果将SAT和高考都视作一种“阀”,那么SAT所能提供的广度是高考远远不能比拟的。
除了SAT作为美国核心考试考核”核心能力“,美国同时提供非强制的SAT2考试,考核学生总计二十们不同的”专业能力“,辅助性的在SAT作为主要的”阀“之后,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分流方向。
可以看出,这种制度的设计,具有极大的科学性,同时贯彻了曾经提到的柏拉图以及杜威在西方教育思想方面的贡献。
以此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现行高考制度的劣势。
首先,虽然名义上高考能够以相同的语文来代替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考核,以数学来代替逻辑能力的考核,但实际上,都是对”阀“的大小的巨大收缩。
首先,高考数学的难度,同SAT数学有着天壤之别。
我个人认为,这种难度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能衡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范畴,达到了如此大的一种程度以至于使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畸形的对数学方面又天赋的孩子的偏爱。
这种偏爱,加上中国对奥数的强调,造成了中国教育中与数学有关的种种乱象。
之后可以观察一下中国高考的语文,作为十分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来说,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简单的说几乎一无是处。
不可否认,作文方面起的确几乎能和SAT相比,而这是由于写作评价本身几乎只有一种单一方式。
而在阅读理解的方面,以填空题来考核主观题,然后以固定的几点来衡量是否正确,这种方式远远差于SAT以选择题考核主观阅读理解的方式。
SAT的方式基本给予了是学生最大的自由,因为有选项之后学生被给予了几个大的思考方向,学生需要做的是判断哪种更加合理,而这是一种富有操作性的方式。
相较中国语文,学生被要求回答类似“请鉴赏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这类非常开放性的问题,然而学生已经被评分标准限制其实不能以自由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这其中隐藏了一种教育的欺骗。
而且在这种看似的自由中,蕴含了无形的所谓答题标准的枷锁,实际是在强迫学生以出题者的方式认识世界,而这有何自由可言?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目前中国高考语文试卷的选材,有很大一部分阅读材料可以归类到无用的类别里,这些材料基本不存在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而反观SAT考试,所有阅读材料基本都有明确的思想观点,或者文学价值,这又是语文不如SAT的一点。
从这点的讨论中,我们其实可以引申出关于中国教育政治性对语文考试的影响。
比如一篇文章能否入选课本,首先取决于他是否站在政治正确的一方,而非思想价值或者文学价值。
可以看出,这种政治性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负面作用,更不用提到执政党曾经的延安文艺座谈以及最近的一次文艺座谈。
让我们回到中国高考和SAT的对比,另一个鲜明区别就是在这些核心能力的考核之外,对专业能力的考核。
在高考中,这些考核是强制性的,而且普遍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普通高中没有分科之前学生必须学习众多可能并不会和他之后发展有关联的科目。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高中学习的全科课程,到现在你还记得那些,或者哪些与你之后大学专业的学习仍有关联?或者是哪些数学知识解题技巧仍可以运用?这种遗忘,非常简单的可以归结为对一个个体有限学习能力的巨大浪费。
而在笔者与美国高中同学交流之后,发现美国高中科程具有极大的自由行,学生可以进行广泛的选课,而这是对个人潜力最好的发挥。
根据以上论述,高考的改革以及中国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的改革必须进行。
可以看出,目前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就正在进行对“阀”扩大的改革,课改也是对课程的尝试,但是力度难以恭维。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对自招的限制有些不知所谓,在逆向改革,但分科的尝试还是取得了成效。
至于课改,我们必须认识到,限于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放向美国高中一样的自由课程。
然而,认识到课改中限于发展力的改变难度,不等同于因为困难而放弃课改,中国教育部和学者应当组织研究如何进行这种课程的改革,并拿出切实的计划,可以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长期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步进行。
另外一点还值得注意,并且是中国教育中相对好实现的改革是针对体育教育的改革。
中国普遍以广播操等替代如足球篮球等运动,且对这些运动远没有美国的重视。
我到美国后,曾经有幸参观来每国最低级地区女足联赛的训练过程。
她们配备了专业的教练和设备,时间达到了两三个小时,频率则不清楚。
这几乎和中国大学院队系队的训练强度相近,而这些女孩子还就读于初中。
这种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归根结底身体才是本钱。
而教育应有之义就是让学生成为更健康的人,而运动是最好的途径。
相对来说,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源是有的,然而没有有实际效力的,有效果的硬性规定规范指导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所以这一块的改革可以被首先提上议程,且相对容易进行。
近年来,中国体育在世界奥林匹克上取得了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教育体系里的体育教育获得了成功。
体校正是种成功背后畸形的产物,并且广受西方媒体诟病。
因此这些光荣不应影响到我们对自身体育教育的认识,而在全民体育这方面,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并向美国学习。
这里提到的所有与美国的对比并非是崇洋媚外的体现,而仅仅是鼓励中国向“先闻道”的美国学习其经验,根本目的也是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现状。
后记:写了很长的一段文章,主要是抽象宏观的分析了一下中国教育的现状,然后讨论了讨论可能的改善途径。
因为人在美国,难以接触到国内的专业资料,所以就凭借自己的经历和国外的一些研究写成了这篇文章。
本来按照了一些论文的格式来写,但资料引用完全懒得弄,所以还只是更类似于感想随笔一类吧。
上一篇:陈奕迅哪句歌词让你瞬间落泪?
下一篇:有哪些让人回味无穷的歌词?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