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本能的东西往往带着一种轻蔑和知见,因为他们是与生俱来的、从不需要我们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学习和感悟就可以获得。
我们对待本能的态度,有时犹如我们对待身边的亲人,我们对朋友总是彬彬有礼,然而对他们有时任性有加。
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时空的压缩,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频繁的、持续的与不同圈子里的人们交流着、共舞着。
突然发现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时空都上线了,我们与圈子里的每一个人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许除了睡眠,我们无时无刻享受着这样的躁动和快感。
这是我们真实的感受吗?这真的拉近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了吗?这到底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生命状态? 行走作为我们的一个本能,好像不再被我们关注和感受。
关于行走,我们可能最先联想到的《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的形象,其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执杖奔行于大野的形象,给我们一个上古行者的一个鲜活形象,也给我们中国几千年,来自官场、民众、文学领域等不同行者的形象开了先锋。
生存、生活、生命,是我们人生状态的三个层次,这其实是伪命题,因为层次是要递进的。
少部分人也许一生没有体会到生存的境界,大部分没有感受到生命的境界,而生活就成为了消费品,也是我们日常提及最多的词汇。
生存告诉我们危机意识,生活告诉我们热爱之心,生命告诉我们体悟之感;危机意识成就我们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热爱之心成就我们感受到的幸福指数,而体悟成就我们探索本源的那颗童心。
我们可以为了生活而生存,更要为了体悟生命而让生存做先锋去热爱生活。
作为一个凡人的生活而言,有四大端,曰衣食住行。
从时间的维度去观察,人类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特点的“衣食住行”;空间的维度去体察,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阶级有各相径庭的“衣食住行”。
也许有一个规律也许是始终不变的——同一区域同种文化,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架构和模式决定了其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也就决定了“衣食住行”的各种表现形式。
“行”的境界有三个,暂且用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状态来描绘,三个境界无高下先后之分。
徐文兵老师经常批评我们认字但不识字,那到底是什么是“行”字,让我们来看看萧启宏老师的《中国汉字经》中关于“行“这样写到:十字路口,君向何走。
有道则行,无道难酬。
行音通星,序行成周。
人仿天星,仁义作斗。
”行“代表了我们走到了十字路口,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有道“就意味着在思维层面有战略和策略,在实施方面要有方式和手段,知和行的统一最终达到目标,因行是知的功夫,而知是行之始,这是从空间角度认识”行“。
从时间角度认识”行“字,《周易·艮》中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告诉我们变通趋时,准确地掌握时势与时机后再行动;《孟子·公孙丑》载”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小米之父雷大叔那句”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从时空的维度把”行“进行分析、解构、重组。
现代企业家和古代先哲们英雄所见略同啊呵呵,其实猪飞不飞不重要,关键是风来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是否有飞翔和落地的能力。
因为风欲止,猪摔下。
又扯远了,回到甲骨文的“行”字。
各版本字典典籍一般引用罗振玉老师的释义,即”行“像四达之衢(音qú,四通八达的道路),人之所行也;《说文解字》中的行即“行,人之步趋也.凡行之属皆从行;《释名》关于“行”曰:“两脚进曰行。
徐行曰步。
急行曰趋。
趋急曰走。
奔,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
” 当我们在行走在人生的三个境界时,那个我们到底是谁?是那个身体硕壮或优美纤细的有形身体?还是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无形”元神“?全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各种与实验科学和逻辑学无关的大家们,都在寻找探索这个问题。
当一个观点或认识彻底打破你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所谓的”知见“就悄悄浮现在你的内心深处。
但回归到本源,我们的信息的获取及学习模式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并准备突破,那么意味着你即将上升到一个你从未到达的一个高度,这个高度足以让你“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自古以来自为圣智者,愈爱用己,英雄豪杰尤是如此,此为有我而不能无我,知人而不能自知之病痛。
《道德经》中曰”不自见故明“,即为”明者不自见,而以天下人之见为见,故能大明。
“一个有趣的事情,现今咨询公司的运作模式和核心理念,都不离”不自见故明“。
呵呵,没想到老子原是是咨询业的鼻祖,是每一个咨询人的祖师爷。
思绪再回到主题。
我们对”行“字的本义也许刚刚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我们了解”走“吗?关于”走“萧启宏老师是这样描述的:从止从土,起身走步。
路在足下,走不离土。
走音通诹,听取言路。
走为上计,趣事百出。
伙伴们从字义上了解,“走”是足在地上行走,再高的山峰也可以 踩在我们的足下,“走”不离土。
而“诹”(音zōu,方言说这个人“胡诹”,就是“随意乱说”的意思)从言从取,意思是走到一起商量问题,听取意见,前辈们经常教导我们兼听则明,放下知见,听取意见很重要。
所以“走“是描述的核心概念是”行动的力量”,同时“兼听则明的务实作风”,把一切困难障碍踩在脚下,朝着理想指引的方向不辞辛苦的坚定前行。
行和走是统一的。
关于行走,于丹老师说:“用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的行为拓展“;理学家王阳明说:“知行合一”,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
若领会其意,只说一个知字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藏地牛皮书》,作者一直,曾经一度使国内深度游急剧升温,这是写给独行背包客的一本书,这本书陪伴了我在西藏的行走那段难忘岁月和旅程。
书的装订很优美,扉页上写着一句话,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心怀理想,不放弃,快乐,走”。
这句话影响感动了80后一代的背包客们和热爱行走的人们——“只有等你真正上路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行走的快乐,才明白那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不过是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差不多忘记原本而已。
”——也是对”行走“之本能的意义的诠释。
公众人物也许有不平凡的背景和经历,但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只不过有些人在平凡之中获得各自不平凡的人生,这也许是我们平凡人的价值所在。
”行“和”走“是合二为一的,其实一个”行“字已经足以根极精微,象括宇宙。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