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对音乐娱乐app所具备属性的分类:1.工具属性:普通人的音乐娱乐需求:听(高频)->唱(中-高频)->创作(填词)(低-中频)->创作(编曲)(低频、高级玩家)->创作(作曲)(低频、高级玩家)。
2.社交属性:玩家级别由低到高:分享听到的音乐、一起听歌->分享自己唱的歌、一起唱歌、互相点赞、评论音乐->分享原创音乐、专业的音乐评论。
在这两类属性的顺序中,越往后代表越重度的玩家,因而用户粘性也越高。
唱吧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全民k歌同时具备工具与社交属性,而强的社交属性更容易换来可持续的用户粘性,此为前提。
目前腾讯音乐构建了以版权授权(toB)+音乐播放器(QQ音乐+酷狗+酷我)(toC)+K歌app(toC)+音乐直播(toC)的覆盖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音乐约了业务,因此我们的直接竞对全民K歌具备了一些相对优势:1.流量;2.版权;3.数据量(不代表数据质量)。
过去,我们在建设企业护城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布局麦颂和咪哒等线下业务。
在我看来,这更多是防守端的布局。
而在进攻端的动作(与“我想和你唱”的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因为此合作在工具与社交属性两方面都为唱吧吸引了较为重度的玩家。
个人认为,唱吧与全民K歌的差异化正应体现在用户的差异(重度与轻度),及社区的调性(较为专业与随便玩玩)。
由此,我有几点粗浅的想法:1. 唱吧在进攻端加大力度,争取增强app的工具和社交属性中较为靠后的部分。
因为纯粹与全民K歌比拼用户数量不实际也意义不大。
高的用户质量带来更强的用户粘性和付费比率。
2. 由此展开,在app功能方面是否可以逐步加入一些高阶的功能,比如:指定歌曲旋律的歌词创作、甚至作曲的功能。
3. 进而,配合在营销端的填词、作曲等比赛,及用户投票等的互动,为唱吧吸引并沉淀重度玩家。
这也契合唱吧在聚集自由音乐人,对接音乐人与发行公司方面的战略目标。
谨记录一些粗浅的想法望借此与公司交流。
有误区与片面之处还请谅解。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