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看完电影《为国而歌》,你有什么感想?
时间:2019-12-11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11月14日下午,我们公司组织观看了电影《为国而歌》。

国庆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就经常在电影放映前看到《为国而歌》的预告片,但这部上映于10月18日的电影却始终没有引起我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的主创中没有能引发我观影兴趣的人。

得知公司将组织观看《为国而歌》的消息,我在网上搜索了影片相关信息后,感觉忧心忡忡,我担心会浪费两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在豆瓣上,这部已经上映了近一个月的电影,竟然因为观影人数不足而没有评分。

在知乎上,这部电影更惨,同样没有评分,而且只有两个电影相关的问题。

话说我之前看到有人说过,猫眼、淘票票这两个购票平台评分都达到9.0分的话,票房必爆。

可是《为国而歌》猫眼9.0,淘票票8.9,票房则只有342万。

这342万的票房中,聂耳的家乡云南省贡献了近一半的票房,昆明、保山、玉溪、丽江、曲靖和大理这几个云南省的地市的票房加起来就有158.1万。

这其中,昆明是聂耳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保山是电影中松山战役的发生地(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松山),玉溪则是聂耳的祖籍。

本片的制作方可谓强大,根正苗红。

前面两家党委机关这里就不讲了,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和安徽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是老牌国企了。

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建于1958年7月,原名昆明电影制片厂,1985年3月改用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

之所以称为“民族”电影制片厂,除了该厂拍摄了大量放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外,该厂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译制少数民族语言电影。

北京彩云之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其总经理也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青山。

青山,傣族,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著名的音乐制作人,策划人,聂耳国际文化促进会会长,聂耳音乐传承人,他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先生之侄外孙。

另外,青山的母亲聂丽华女士就是聂耳的亲侄女,她是聂耳三哥聂叙伦的女儿。

聂丽华从小受奶奶彭寂宽(聂耳母亲,傣族)的教育及聂耳的影响走上了音乐道路。

担任聂耳国际文化促进会艺术总监,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同时她也是北京彩云之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国而歌》这部电影是由聂耳后人执导创作的一部关于聂耳的很正宗的电影。

说回到电影本身,在观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本来是不抱什么期待的,我也没有像上面那样详细的查找影片相关信息,我甚至都不打算写关于这部电影的文章。

但看完之后,我发现这部电影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聂耳朗诵国歌的歌词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了,我没想到把国歌朗诵出来也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后来,我意识到和同事一起看电影,这样哭不太好,所以后面我就一直强忍着泪水了。

电影结尾松山战役那一段,我知道导演一定会配上国歌的,虽然当时我也觉得战争戏这块儿演的略尴尬,但当国歌真的响起的时候,配合中国军人的冲锋,又让我忍不住要流泪。

我们的国歌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再配合上战斗冲锋的画面,这简直就是开挂了!结果就是电影结尾的那几分钟,我一边觉得煽情的设置和演员的演技有点尴尬,一边又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想哭却又不敢哭,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咽喉部位感觉酸痛,憋得难受。

回家之后,我又把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聂耳》看了一遍,与《为国而歌》相比,两部影片各有优缺点。

《为国而歌》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特别的完整。

电影以从现在的视角回忆聂耳开始,最后又以追忆完把观众拉回到现代结束,这样处理能够拉近聂耳所处的年代与观众的距离。

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溺水逝世,1938年归葬于昆明西山,聂耳墓位于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

我曾经拜谒过聂耳墓,并参观了聂耳纪念馆。

聂耳墓形似一架弹拨乐器,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

墓碑上镌刻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由郭沫若手书。

下图是聂耳墓前的聂耳雕像。

另一个就是本片以战争场面开始,结尾又回到战争场面相呼应,展现出《义勇军进行曲》对于抗日战争所起到的直接的作用,让观众感受到国歌的力量。

片中这段战争情节的设计源自真实的历史。

据雪夜考证,片中张润武这个角色应该是影片虚构的,不过他所在的部队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是国民革命军200师,历史上师长戴安澜将军曾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该师的军歌。

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本片中戴安澜由于荣光饰演。

而影片中所展现的战斗应该是龙陵战役,影片中说松山战役是不太准确的。

松山位于龙陵县,松山战役是龙陵战役的一部分。

十战松山从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开始,到1944年9月7日,松山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而三战龙陵则以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的爆发为起点,以1944年11月3日远征军收复龙陵,日军沿滇缅公路向芒市溃逃,龙陵会战结束。

而片中张润武参加的这场战斗应该展现的是国民革命军200师599团经历的龙陵战役,在前师长戴安澜殉国后,副师长高吉人继任200师师长,郭琦为当时599团的团长。

1944年8月,为策应驻印军对日军的反攻,200师开赴保山集结,随后开赴前线协助友军作战。

9月初,200师加入对于龙陵的战斗。

由于该师初到战场,未明前线形势,陡遭日军反击,其先行加入战斗的先头团第599团被日军迅速击溃,其中两个营损失惨重,营长皆阵亡。

随后该团残部被配置在5412高地,奉命以残破部队对日军发起反击,又遭日军挫败。

是月中旬,该师第600团、第598团先后抵达,旋即对日军发起新一轮进攻,在炮兵的掩护下先后夺取三个高地,并收复龙陵老城和文笔坡。

随后该师奉命固守阵地,并补充第599团。

龙陵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反击攻坚战,同属于滇西缅北大会战的一个重要战役,该战役的胜利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歼灭,成功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更好地支援了华中华南的战场。

另外,导演青山不愧是搞音乐出身的,聂耳的音乐传承人,音乐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这个电影的配乐也都设计的特别有感染力。

据我的不完全统计,《为国而歌》中至少涉及了聂耳创作的六首歌曲:《码头工人歌》、《卖报歌》、《饥寒交迫之歌》、《铁蹄下的歌女》、《开路先锋》和《义勇军进行曲》。

并且由于电影展现了这些歌曲背后的小故事,使得聂耳80多年前创作的这些歌曲都变得更加鲜活,很感染人。

而国歌就是《为国而歌》这部电影开的外挂,因为国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都太重大了,因为只要国歌的前奏一响,就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人心潮澎湃,更何况这部电影还根据不同的场景做了不同的改编。

聂耳在钢琴上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每一个琴键都敲击到了我的内心深处。

所以我觉得由于开了国歌的外挂,使《为国而歌》这部电影在音乐的感染力上做到了极致。

不过也正是由于本片是青山第一次导演电影,他本身是搞演出和舞台剧的,因而这部电影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演员演技略显尴尬,本片过于煽情导致有很多事情没有讲清楚,1959年版的《聂耳》表现出聂耳从劳苦大众中来,他就是劳苦大众中的一员,而《为国而歌》中的聂耳则感觉与人民有了距离等等。

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感性和理性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一个电影讲的太过理性,就很难调动观众的情绪;而如果朝着感性的方向去做,势必有些内容就无法讲得太清楚。

《为国而歌》选择了通过音乐对观众连续进行情感轰击的路线,依仗着有国歌的外挂,使我就算看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尴尬和一些问题,但还是会激动地热泪盈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我能够感受出主创们的诚意和认真,这不是一部为了圈钱而拍的电影。

从电影几乎没在宣发上投入就能看出,这部电影的制作经费是实在紧张。

从电影上映后,这一个月的表现来看,或许《为国而歌》选择在9月30日国庆档上映的话,说不定口碑和票房能以《攀登者》为目标;但这部电影却选择了10月18日才上映,错过了今年主旋律影片最火的那个风头。

关于这部电影的名字,其实是可以像1959年那部电影一样,取名叫《聂耳》的,不过我觉得《为国而歌》这个名字更好。

相比较“聂耳”而言,“为国而歌”这个名字更有气势,电影所表现的层次和内容也会更多;而且“为国而歌”这个名字,代表的是所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人,给人带来那种大合唱的力量感。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