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旗帜鲜明的一人一票党,我参与负责的两个比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华语网辩)全都是一人一票制,我个人也完全没有变成多票制的意图和想法。
实际上和多名常驻两大国际赛评委的国辩前辈聊过此事,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支持我的观点,认为一人一票更佳。
当然,也有很多支持三轮投票的,因为都是私聊,具体谁支持哪方我就不说了。
辩论赛的评判体系,大方向分为打分和投票两种。
先说打分制,由于很难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分表,每个评委打分下手差距又太大,所以打分制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问题。
比如去年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北京赛区第一轮,中国政法大学在几乎得到全部评委支持的情况下,因为一个评委算法大输一百多分,法大居然以几分之差被淘汰。
这件事影响很大,后来总局给所有赛区打了电话,要求还是用投票制。
有同学说,那就去掉最高最低就好了,其实效果也不好,有的评委下手分差都很小(满分100,胜负差5分以内),有的评委分差极大(满分100,能打出70:40这种分差),哪怕你去掉了最高最低,也都会受到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2012年人民电器杯辩论赛,由于评委对核心议题打分的理解不同(25分,有的评委给胜方25负方0,有的评委则20:15这种),导致了赛后的很大争议。
去年上交的捭阖曾设计过方差计算来解决评委下手的问题,我看不懂就不评论了。
打分的另一大问题是分表安排,大部分的打分分表都是根据环节来的,但辩论赛是一个整体比赛,于是在口径上就会出现问题。
2004年全辩就是打分制,有几场比赛评委打完后立刻抗议,表示自己明明觉得正方赢怎么打下来反而反方分高。
而2007年全辩那种立论40交锋30配合30这种分表,我觉得还不如不设分表。
目前国内打分实践下来相对较好的是浙江大学岚星学长发明的分表体系,他的打分非常细,许多评委打到后来都不会记得自己打了什么。
但在捭阖的实践中,也有许多评委反对这种方法,当时在人人网撕逼很凶,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结论是,即便是相对设置最细的“岚星分表”,在各地遭到的争议也不小,其他不科学的分表就更加了。
回到投票制。
“一人一票制”是我认为最公平的投票制度,所有评委话语权均等。
在实践中,评委最好在五人及以上,在确保专业性的前提下,所有评委最好来自不同的地区/行业,以保证判准的多样性。
“一人一票制”的好处是不用多说的,对于主办方来说也是最不容易引发争议的评判制度(相较三轮和打分制而言)。
但一人一票制的缺点在于,他在“展示比赛”方面做得很不充分。
比如,一场比赛其实正方只比反方差一点,打分的话每个评委手里正方最多比反方差几分,但最后投票下来,正方0:5反方,看起来是完败。
第三届世锦赛帝国理工VS天津大学一战,天大0:5告负,但其实场面上天大有来有回,差距并没有这么大。
再比如,一场比赛其实一方场面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逻辑上出了问题,最后被评委判负,这就会引发观众的不解。
比如2011年华辩的一场比赛,正方场面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离题了,反方场面劣势但是指出了对方离题,最后反方5:0获胜,观众都觉得很震惊。
那场比赛的结果当然没问题,但反方场面劣势下的5:0对于观众来说确实有点冲击太大。
简而言之,一人一票制是最公平的赛制,最能体现比赛的整体性和评判的独立性,但由于一人一票制只有一个结论,所以对比赛过程的展示并不充足。
为了消解这一问题,世锦赛除了投票外,还有环节分表作为参考,当然环节分也仅供参考。
下面到一人多票制了。
大陆最早采用一人多票的,是CDA网辩,当时CDA由于战队太多、评委资源不足,所以采用了资深评委和战队评委不同票的制度。
比如资深评委有5票,战队评委有3票。
这一制度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操作中也出现了不少争议:比如两个战队评委支持A队,资深评委支持B队,最后如果A队赢了B队会抗议说战队评委不懂辩论,如果B队赢了A队会抗议说明明他们才是多数票。
这就是所有的一人多票制度都存在的问题:评委的独立评判性会被打破,一个评委将有可能扭转多数评委的评判。
以去年华辩北京赛区的一人七票制为例,理论上一个评委如果铁打7:0,他可以抵充最多6个评委的3:4;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如如何看待华辩北京赛区对外经贸对传媒、北大对中财两场比赛的争议事件? – 夏惟桐的回答 这样的奇异场景。
这就是一人多票制的另一个问题:赛制越复杂,评委执行难度越高、执行步调越不统一。
根据一个前辈的回忆,去年珠海新国辩的评委会议上,不同的评委对于三轮投票制就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评委认为他手里的三票应该反映场上的局面,激烈就2:1,不激烈就3:0;而其他大部分的评委虽然不这么认为,但他们对印象票和总结票的区别理解迥异,比如有的评委认为总结票应该偏重论点,但有的评委则认为应该侧重交锋。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评委是按照不同的方式投票的。
这还是新国辩,评委都是执评多年的老辩骨,用的也是最成熟的马来三轮投票制,都尚且出现这个问题。
更别说在普通的比赛中,评委对一人多票的理解更不会相同;更别说在普通的比赛中,那些不成熟的一人多票(比如华辩京区的)所会带来的问题。
以上,是我为什么坚持一人一票制的原因,至少一人一票制的赛果争议是最小的。
当然如果只说弊端那就太不客观了,我来说说三轮投票制的优点。
注意我是特指马来西亚传来的、经过十几年成熟应用的三轮投票制,而不是大陆那些改造过的奇怪的一人多票制。
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是因为三轮投票制虽然存在上面写的一人多票制的两大问题,但由于它的设计比较严格(印象、分数、总结各有区别),所以对于一人多票制的弊端可以最大程度消解。
比如评委独立性上,只有题主说的2个2:1和一个0:3时会出现少数派获胜的局面,但既然有两个评委投2:1,说明这场比赛确实激烈到少数派获胜有理(当然还是会有争议的)。
比如执行步调不统一的问题上,资深辩手通过开会至少能趋近判准,这一弊端也可以获得消解(当然就像毛老师说的,评委水平一般的话用多票制就很难趋近了)。
三轮投票制的优点是:它能够最大程度反映比赛的真实情况。
现在的国际赛都非常激烈,高水平的队伍打到后来很少会出现论证和交锋双输的局面,一般各擅胜场。
尤其大陆队伍和海外队伍比赛中,海外队伍一般都更灵活,而大陆队伍则更沉稳。
因此在这样的比赛中,三轮投票既可以通过分表反映环节攻防,又可以通过投票反映全场整体性的,无论比一人一票更能反映比赛的局面。
尤其是分数票这一设计,可以反映出比赛每一个环节的局势优劣,又不至于出现最前面“打分制”所出现的很多问题,因为不同评委的分表都只作为独立一票,是不叠加的。
如果在未来,三轮投票的印象票和总结票能够形成共识,那么一场比赛的论点和交锋、环节和整体、论证与辩驳等都可以在结果中全景展现,那么无疑对于解读比赛更有帮助。
(楼下说得很好,现在三轮投票制的一大亮点是评委述票,这对比赛的公正性会有推动,也能帮助观众和辩手更好理解评委对比赛的选择。
当然述票并不根属于三轮投票制,一人一票也可以有。
)最后来点小总结。
总得来说,一人一票制是最公平的赛制,但对比赛的展现太过单一;三轮投票制是对比赛展现最全面的赛制,但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争议(一般出现在少数派获胜,或者总结票跳票导致赛果逆转时)。
两种制度都是比较成熟的制度,具体的选择看主办方的偏好。
我是保守型主办方,所以我是坚定的“一人一票”党,但我也不会排斥三轮投票制。
国内有许多三轮投票制的变种,比如现在的CDA分表投票制,捭阖2015地两轮投票制等,也都反映了主办方对于结果不同因素的偏好侧重,整体实践下来效果也不错。
但纯粹的无差别的一人多票制,恕我直言,尤其在去年北京的事情后,我变得非常反感了。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