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赛事、全国赛事到网辩到新生赛,各级比赛的评委都当过,简单说下。
大型比赛(国际赛事、全国赛事、省级赛事),大部分的队伍都比较职业化,很少会出现极其荒谬的论点,相反,这些队伍的立论都非常保守。
原因很简单,越是大型的比赛,越不敢奇袭,除了极其劣势的题目(譬如第五届世锦赛半决赛新国大VS人大、第二届新国辩港中文VS中山)或者对手明显比自己强一截(第三届世锦赛南审VS武大),否则大部分的队伍立论都是稳得让人想睡觉。
此时,如果出现奇袭,其实评委一般会带着一种“坏坏的期待”。
什么叫坏坏的期待呢,主要分为两点:1、我知道你这个论点反常识,我不会直接判你输,但我会看你有没有做到基本的论证,如果做到了,那我默认你成立,没做到不好意思直接判负;2、一般情况下,打大型比赛的队伍还是能至少自圆其说的,那么我就会看对方是否发动了有效进攻,奇袭方面对进攻是否能守住。
如果对方面对奇袭没有及时反应,奇袭方获胜;如果对方对奇袭方发动进攻,则评委会根据在自己的判准下是否守住来评定胜负。
所以,高水平的比赛,其实出现荒谬论点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在劣势题或者弱打强中真的出现了,那么辩手评委一般会对“奇葩”论点宽容一点,会根据对手是否发动进攻来评判。
但实际上,在国际大赛上奇袭八成是会悲剧的,因为国际大赛的队伍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奇袭怎么拆,案例就是今年世锦赛新国大二辩王韵娇就开始丢掉自己的东西纯拆人大的奇袭,最终获胜。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评委认为“不合题”。
典型的案例是08年名校杯,武大在场面优势的情况下被上交5:0击败,视频地址是2008名校辩论赛初赛一:“拼车出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场比赛的辩题是“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武大的立论是“只要有尾气就会带来环境污染,拼车出行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弊大于利;虽然拼车比自己开要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再减少也是有污染,因此弊大于利”。
这个立论你能说有错吗?一点错都没有,还很高屋建瓴,但是评委们当时一定都觉得自己被逗了,因为他们原本是来听双方讨论拼车带来的黑车等问题的(其实武大小品也是在讨论这个),结果居然是讨论环保问题。
所以,即便武大控制了战场,即便武大阵容华丽令人发指,但没有任何一个评委把票投给武大。
类似的案例在世锦赛也出现过,在第二届世锦赛苏州大学VS南京审计学院一战中,黄执中在内五个评委都给了苏大更高的环节分,但最终苏大0:5负于南审,原因是评委认为苏州大学没有在论证辩题。
因此,论点本身奇特不要紧,评委一般不会直接判负,但如果论点让评委觉得和辩题离题万里,那他们基本是会直接判负的。
补注1:谢谢各位回复讨论比赛的亲,你们的讨论很有营养,从你们的讨论中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常识和理念真的差别太大了。
这里推荐于兮学长关于拼车出行比赛的赛评:或许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个人浅谈上交与武大之战|2008名校杯辩论赛(14届)|华语辩论网),回帖也很值得看。
补注2:下面有同学回复说觉得上面两个例子的评委有问题,他们怎么可以预设“这个题目应该怎么打”呢。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直接贴一下不要小视辩论赛的“心证”(转自南审校队主页)。
这里再强调一下结论:任何评委都有心证,如果你们的立论反心证,那么就要承担风险。
只要不是评委脑补过度,否则这就不是评委的问题。
回到正题,在政策性辩论里面,有一种东西叫做“初步不成立”,意思是如果正方也就是政策变动方没有完成需根解损的论证义务,评委是可以判负的。
当然我对政策辩不是专家,在此召唤 @Phantom。
不合题也会影响奥瑞刚的评判,以前南审打人民电器杯全国奥瑞刚赛,当时我们的对手香港浸会大学就被评委认为没有完成论证义务因此判负。
说实在的,其实当时我们赢了也很郁闷,毕竟我们准备一场奥瑞刚整整两个多月,查阅了几百页英文韩文资料,结果赢比赛居然是因为评委认为对手不合题,其实对手当时立论很用心….不跑题了,这里不说政策辩论,毕竟是我不算非常熟悉的领域。
但在传统辩论赛的政策类辩题中,辩手千万要注意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什么叫常识,其实这一块评委圈根本就没法统一,譬如在马来西亚打比赛,他们的常识标准很低,无论什么荒谬的论点都会被评委默认成立,因此在马来西亚无论什么比赛都会看到无限质疑流。
但在大陆,常识的标准要高很多,而不同的比赛评委对于常识的要求也不同,大陆的辩手也更习惯由评委判定对方立论不好,而不是自己质疑。
一般情况下,专家教授评委的官方比赛,他们对常识的要求很高,常常会出现一票否决制,大学生说出来的很多自以为对的话在他们眼里可笑幼稚之极。
但如果是辩论人评委,他们的常识要求不会那么高,辩手评委一般要求是高中会考水平。
但其实,因为评委的阅历、学识、专业等不同,常识判断必然不同。
譬如很多人知道我是税务工作者,所以如果税务类的辩题我不由自主就会要求高一些,要是在我面前连增值税和消费税都搞不清我肯定会扣分;但如果我去评一个理工科的辩题,我只能什么都不懂,默认两边都是对的,看哪边的论据更能说服我,譬如转基因的辩题。
在接触多了后我就会发现,评委常识标准的不同是辩论圈评判标准不一的最主要原因。
譬如在很多大二当评委的低水平比赛中,有的评委连赵括是谁都不知道,因此场上出现“赵括和秦国打平了”这种惊人言论也不扣分,我满醉的。
至少我当评委,除非时间不允许,否则我都会查资料有一个基本概念的。
下面就是说低水平比赛了。
在相对水平较低的比赛,比如校赛和新生赛中,荒谬的论点就层出不穷了。
各种雷人的观点、例子都会出现(比如以前江苏一场比赛,“拿起/放下更难”,结果其中一方从物理学的角度比较了拿起和放下哪个做的功更多…),而大部分的时候,对手也不会及时应对。
在这种时候,评委更多时候是在“比烂”,他们真的很想两边都判负。
此时,和上面说的大同小异,就是比较哪个更触犯评委的怒点,同一场比赛,可能评委会有三种看法:看法1:A队观点极其雷人,评委认为不合题或者过于违反常识,直接判负;看法2:A队观点比较雷人,但评委认为也不是没一点点道理,此时就看A能否自圆其说,能的话就认了,继续看攻防,不能的话就判负;看法3:A队观点极其/比较雷人,但是对手B队居然0反应,评委觉得B队居然连奇葩都对付不了,直接判B队负。
在这时候,评委到底选择哪种,真的是随机的。
你还真别怪评委,谁让你立论这么奇葩,就必须承担这种风险。
对我来说,我其实也不一定会根据一种标准来评判。
譬如新生赛的话,我觉得新生赛主要是看人为主,所以如果B队没反应,我会判A队赢然后把A队骂一顿。
但如果是校赛或者市赛,我个人肯定会对立论荒谬的队伍扣很多分,因为都不是新手了还这样胡来,在我看来是败坏辩论的风气。
但我很少会直接判负,我至少会给荒谬方一个机会,看看他们能不能自圆其说。
不过,如果其它评委直接判负,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正常。
最后多嘴一句,其实,除了常识性错误或者逻辑硬伤外,大部分看起来荒谬的论点,并不一定真的那么荒谬,而只是因为辩手能力不足而无法驾驭。
你们让大一辩手执行老僵尸的立论,他们执行出来的效果一定是让评委觉得很荒谬的,但老僵尸就能让大家接受,这是能力问题。
所以,多苦练论证和表达的能力,多看点书规避常识性错误,这样你们即便奇袭,也只会让评委觉得你们很精妙,而不会让评委觉得你们很荒谬~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