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刘嘉卓因一则吉他指弹视频成了网络上的红人,背后是他父亲长达十年的苦心栽培。
这是一个关于三线小城、天才少年和落寞父亲的故事,有关价值、追求和梦想的代际转移。
做梦也没想过的成名饭桌上烟雾缭绕、觥筹交错。
刘晓龙每隔几分钟就站起来向客人敬酒。
他很少做东,更是10年来第一回喝酒。
这是个会轻易淹没在人群中的中年男人:身穿灰色暗纹T恤衫,中等个子,圆脸,小眼睛,笑起来嘴角有两道纹路,语速略快。
他面颊泛红,声调略高昂,不时拉着他13岁的儿子刘嘉卓一起,给知名足球评论员董路敬酒。
董路从北京赶来,称“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帮嘉卓一把”。
不久前,刘嘉卓的一则吉他弹奏视频突然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的他身穿校服,抱着吉他,点弦、击弦、扫弦、打板,各种技巧之间变换自如,将一曲《thunder struck》演绎得极为流畅。
这段视频本是今年元旦时,刘嘉卓为学校晚会表演吉他弹奏,在办公室等候彩排时,几位老师随手拍下的。
原本只是在老师朋友圈中流传,不知被谁传到秒拍上。
3月16日,“@最神奇的视频”在微博上传了这段视频,并评论“这个小学生,未来的华语乐坛有你一席之地!”高晓松、李延亮等知名音乐人在微博上盛赞并转发了这则微博,还有吉他高手对视频中刘嘉卓的技巧进行专业分析,称“已经掌握难度极高的‘复合节奏’”,“指弹技巧已经非常高超”。
网上许多人更是将刘嘉卓比作“中国的郑成河”,后者是凭借指弹技艺走红网络的“韩国吉他神童”。
董路与刘晓龙一家进行了一场私密谈话,他为刘家许下一系列愿景,其中包括希望帮助刘嘉卓联系更好的教育资源,“最好能去北京发展”。
在宴席上,这个父亲一杯杯往肚子里灌酒。
刘嘉卓在一旁极少说话,他看上去有些累了,但还是听着大人的话语,不时点头或是偷瞄爸爸几眼。
可能是酒精的作用,刘晓龙“无数次感到鼻头一酸,眼泪涌上来,又强忍下去”。
儿子学音乐十年,自己投入了十年,眼下的机会来得这么突然,比预想中的要早了一些,也更戏剧性——北京,名人,他做梦也没有想过。
晚餐结束,夜风中,微醺的刘晓龙脚步有些不稳,腰被儿子和妻子一左一右地扶住,一家三口并排,缓缓向家走去。
趁着夜色,他终于没忍住,红了眼睛。
刘晓龙觉得,仿佛从今晚开始,他的人生价值才刚刚浮现。
卡在缝隙中的父辈和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刘晓龙是个标准的白银“工二代”。
他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父母都是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后简称白银公司)的职工。
刘晓龙不到20岁就进了西北铜加工厂,隶属于白银公司。
那时,白银公司每年金属产量惊人,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刘晓龙与所有白银人一样,有着共同的荣耀感和归属感。
转变来得过于迅速。
伴随国营体制改革,许多工人被买断工龄,多数像刘晓龙这样的年轻人则选择留下,他们才从业不久,即使离开,也拿不到多少钱。
出生于白银的知名音乐人张玮玮曾撰文描写这场上万人的失落:“随着国家极速转型,曾经日夜循环的机器突然停顿了下来,无数人被这个停顿甩了出去。
”刘晓龙卡在了缝隙中。
长达十多年的时间,他领着每月1300元的工资,勉强度日。
为了增加收入,他自学贝斯,日夜苦练,只为加入厂里的乐队,在业余时间多跑些演出挣钱。
90年代末的白银,凋敝的工厂、年轻人无处宣泄的落寞与荷尔蒙催生了歌舞厅的兴盛。
有时,刘晓龙跑一晚场子挣到的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都多。
他用小半年时间存下1000元钱,去兰州买下他迄今为止最贵的东西——一把中低档价格的贝斯。
但质量太差,没用多久,琴杆弯了。
他便自己动手做。
找来一个不锈钢棒作琴杆,用煤气罐来塑形;又找来一块木板,画出贝斯的样子,拿502胶水粘起来;最难弄的是琴品,刘晓龙动了动脑筋,将自行车链条剪成一段一段,问别人借了个调音器,一点点地焊上。
一次演出时,一位出身农村的领导视察,好奇地问他:“晓龙,你的琴怎么坑坑洼洼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是自己做的。
领导受到触动,立刻向工会反映。
第二天,工会打来电话:已经批下一笔钱,让他去兰州挑把好的。
自此,刘晓龙成了工会眼中的“先进文艺工作者”,举办大型活动时,白银公司常把他“借”去演出。
有的领导甚至承诺,“铜(加工)厂效益不好,有机会把你调去白银公司”。
“借了8年,说了8年”,刘晓龙不曾挪窝。
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人生一片暗淡。
辞职在家照看儿子人生的希望是在儿子3岁那年燃起的。
某一天,刘嘉卓随口哼出一句曲谱,刘晓龙听出来,是钢琴曲《星空》的前奏。
他惊讶地拿起吉他,按照儿子唱出的曲谱一弹,旋律一模一样。
他自此认定,儿子有天赋,必须好好培养。
他暗定目标,在刘嘉卓10岁之前,要存够钱为他买一架电子琴。
次年,工厂发下了拖欠多年的工资,一笔10000块的“巨款”。
刘晓龙先用其中一部分换了一间稍大的房子,手中还剩余4000块,他咬咬牙,为儿子买下当年全白银最贵的一架电子琴——卡西欧CTK-3800。
请不起钢琴老师,刘晓龙就买来教材,先自学,再教儿子。
他的人生围绕儿子展开:拒绝一切应酬,下班就回家,全力督促儿子练琴。
有时甚至近乎严苛,每天刘嘉卓需要在琴前练满3小时,他那时还没有电子琴高,只能踮着脚去够,有时边哭边练,但从不反抗。
7岁那年,刘晓龙的哥哥刘晓亮来家做客,后者也是白银早年间最顶尖的吉他手,并在当地开设了私人教学班。
听见嘉卓弹罢一曲《大海》,刘晓亮当即决定收侄子为徒。
他为侄子准备了吉他,并决定免费授课。
每周末,刘嘉卓便背着琴准时去大伯那里报到,坚持数年。
刘嘉卓9岁那年,刘晓龙做出一个决定:辞去工作,全职在家照料儿子。
妻子拦不住他,也不清楚原委,只说工资低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似乎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刘晓龙至今不愿提及这件“不愉快的事”,也因为“这件事”,他再没有碰过贝斯,无论儿子如何请求,他最多只拿起一把吉他与儿子合奏。
离开铜厂后,刘晓龙有过1年的打工生涯。
由于常常加班,他失去了督促儿子练琴的时间。
那段日子,每晚回到家,电视机总是发烫,沙发上布满油印子,“孩子一定是吃睡在沙发上了”。
刘晓龙回忆,妻子容易心软,根本管不住儿子,“我不在,孩子就放羊了”。
他与妻子商量,由他在家照看儿子。
他郑重地鼓励妻子,同时也是鼓励自己:“撑个几年,有信心能把嘉卓培养出来。
”没有工作经验的妻子找到一份超市的工作,一家三口依靠那份不到2000元的月薪过活。
“你的父亲是个失败者”刘家最贵的家当,是三把价值六七千元的吉他,一把是品牌赞助的,另两把是刘嘉卓前些年比赛赢回来的。
为了学琴,这个家庭已经无法负担多余的开销。
刘家几乎两周才开一次荤,刘晓龙夫妇称他们都不爱吃肉,儿子也不爱吃。
但在一次采访间隙,一名记者请刘嘉卓在路边馆子吃晚餐,看到他将一只鸡腿啃得干干净净。
刘嘉卓长这么大只吃过一回肯德基,还是因为过生日。
刘晓龙几乎切断了自己的社交圈,每天除了外出买菜、料理家事外,所有的工作只剩下督促儿子练琴。
在一个三线小城做一名家庭妇男并不容易,周边人的眼色让他感到颜面受损。
有时他难免烦躁,每月为赞助厂家录视频时,儿子的出错、表现不够完美都容易勾起他的怒火。
父子俩时常吵起来,有几回,刘晓龙还动手打了儿子。
最严重的一回,刘嘉卓撇下吉他,大喊“我再也不弹了!”刘晓龙也冲儿子大吼“不弹就不弹!你以为我天天盯着你练就轻松吗!”父子俩一个在客厅,一个在卧室,一块怄气。
一大段沉默过后,刘嘉卓默默地走到客厅,拾起了吉他,又练了起来。
有一次,刘嘉卓目光向下,略带愧疚地跟别人说,“爸爸都是为了我好。
为了我,他放弃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压力”。
关键时刻,他也会护着父亲。
一次学琴时,大伯刘晓亮对嘉卓说,“不要跟着你爸学,你爸是个失败者”。
为此,刘嘉卓再也不愿跟大伯学琴。
刘嘉卓称,他已经完全入门,在大伯那里“没有更多的可学了”,再加上自己对指弹技巧兴趣浓厚,“他(大伯)教不了”,便开始自学。
指弹是难度极高的吉他演奏方式。
他从各种吉他爱好网站上找来指弹视频,调慢视频节奏后,对照着视频一节一节地学,父子俩称之为“扒谱子”。
靠这样的方式,刘嘉卓练习了越来越多的曲目,也掌握了更多技巧。
有网友留言,称他“只会模仿,不会创作”,他便开始下意识研究同一曲目的几个版本,并将不同版本的技巧融合在一起,甚至会稍作修改。
刘嘉卓每月录制两个视频上传至网络,收获千名粉丝,还有人称他为“b站的扛把子”。
他对吉他愈发入迷,由父亲驱动变为兴趣,若是几天不碰吉他,就觉得“手痒痒”。
他每天一练几个小时,每隔几首曲子站起来喝口水,再坐下继续练。
有时在睡梦中,他会突然有节奏地敲击床板。
刘晓龙知道,那是儿子在梦中练习打板。
有时,看着儿子弹琴,刘晓龙仿佛看到了自己,“我做不到的事,希望他能做到”。
刘晓龙口中“做不到的事”,是指以自己的爱好为职业,不用为生计发愁。
谈及此处,他数次用手抹拭湿润的眼眶:“我喜欢上音乐时已经20岁,太晚了,也没有条件。
他3岁就碰了音乐,我觉得他一定能(练)出来。
”去北京深造?如今,刘晓龙一天会接到十多个合作邀约的电话,有电视台邀请刘嘉卓做节目的,有乐器厂家愿意提供赞助的,还有自称要签下刘嘉卓为他做包装的。
刘晓龙都拒绝了。
他全心信赖董路承诺的帮助,并期待他能为儿子寻觅更好的资源。
董路回京后为刘嘉卓接下几个大型电视节目的邀请。
他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用于讨论刘嘉卓的“发展事宜”。
在董路等人的介入下,刘晓龙已与校方达成约定,今后刘嘉卓将不再参与学校下午的课程,转为接受私人补习,强化语文和英语。
“嘉卓需要的是专业化学习。
”董路的观点与刘晓龙的不谋而合。
不同的是,在刘晓龙原本为儿子制定的规划中,终极目标只是“在白银成为一名优秀的吉他老师”。
他甚至与儿子商定,读完初一就辍学,“学校的负担太重了,孩子没有时间练琴,我怕他两头不到岸,还累垮了身体”。
刘晓龙最远去过兰州,从没出过甘肃。
小城越发割裂的阶层让他深信,“没有关系,基本不可能得到晋升”,而刻苦与实力在这里可能竞争力最弱。
这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对儿子未来的想象:“即使成绩好,没有关系也分配不到好工作,不如休学,练好手艺。
”去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深造音乐,是刘晓龙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现在,很多事情都可能发生改变。
儿子的突然走红,让刘晓龙清楚,机遇和危机都可能埋伏在前路。
不断有人提醒他,要警惕一切商业化运作,小心变成“伤仲永”的故事。
刘晓龙总郑重地点点头。
这几日,面对媒体和种种声称要“合作”的人,刘晓龙心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怕自己做出的某个错误决定,会影响嘉卓的一生”。
一个记者提醒他,“小心不要让嘉卓成为另一个林妙可”。
他立刻直起身子问,谁是林妙可?对方回答,是另一个年少成名,又因种种原因被舆论伤害的未成年人。
听罢故事,刘晓龙不忘追问:“她现在怎么样?毁了吗?”按照董路的规划,刘嘉卓日后将举家进京,“孩子接受专业化训练,父母可以同去照顾”。
刘晓龙坐在沙发上,双手不停地来回摩擦。
他深感自己见识有限。
“现在嘉卓面临的舞台太大了,”他皱起眉头,“感觉自己黔驴技穷了。
”一段短暂的沉默后,他叹了口气。
“如果嘉卓真的能受更好的教育,我已经想好了,”他抹了一把泪,“我就放手,让孩子往更高的地方飞。
”文 / 卫诗婕 编辑 / 陈璇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ID:meirirenwu)。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