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很多人说英国只有工人阶级喜欢足球,上层阶级不喜欢足球,这是真的吗?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确实如此。

在英国社会对于不同阶级的复杂歧视链中,“足球/体育”算是比较典型的元素之一。

但往往只是刻板印象而已,反正不是什么绝对真理。

当然有不少热爱足球的”高层人“,也有大量不怎么在乎足球的“底层人”。

最多只能说;足球已经成了人民一种下意识文化水平拆分/疏离/偏见工具。

先说几个体育文化分离循环的因果(是因还是果,难以判断):1)最重要的是教育,值得详细讲。

英国93%的孩子上免费 state schools(国立学校)。

这种学校只需要满足每礼拜两个小时的基本体育义务。

然后比较随便。

很多时候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体育设施,只能轮流租借公用场地。

而公用场地比如公园草地,往往只能玩足球。

所以缺乏多种其他运动项目的条件。

要玩其他运动,也需要另外掏钱找特殊培训协会。

如果有针对某种特殊运动的专业体育老师,国立学校一般也请不来的。

这种老师都会跑去私立学校或培训机构工作。

说白了,国立学校也缺乏内部体育精神。

举个例子:我们村子上的国立小学(3-11岁就读),就在我们老家正对面。

全校总共也就100个孩子,四五个老师。

体育方案有点粗暴;每周三下午带所有孩子一起到village green,让大家随便闹着玩;也就是足球为主。

偶尔带孩子到城里学游泳,因为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每年夏季还有一天叫sports day,各种田径比赛,整村的人几乎都有去看)老家村庄对比一下 “贵族学校”、私立学校、还有文法学校(免费但是有很高的考试录取门槛)。

土地资源丰富,有自己庞大的内外体育设备体系,提供二十几种运动课,还有游泳池什么的。

除了每周一小时游泳课、一小时内外田径/体操/长跑以外,每天下午2-5点都有额外的体育必修课。

相当于每礼拜20小时以上体育时间,比国立学校多十倍。

轮流各种选择性体育项目。

课后5-8点,还有诸多付费协会可报名,包括不少体育培训协会。

我列几个公立学校找不到的:攀岩、划船、击剑、枪术、射箭、各种武术、骑马、马球、健身比赛、英式棒球、英式橄榄球、滚球、手球、排球、网球、羽毛球。

而且各种运动分得很细。

即使有足球项目可选,但是很多学生没必要去选。

再说,一个班只有 5-15 个学生,也都有配个专业老师独立上课。

学校内部分很多house,每个house有自己的积分体系、房子、换衣室、等等,所以肯定有house之间的许多赛事。

比如说,我当时选了攀岩,也都能做成比赛性质,可以经常出去参加爬山之类的活动。

每周都有各个年级出去代表学校跟其他同类学校的赛事、郡内比赛、国内比赛。

学校甚至会把年级某种运动按能力水平分为 A、B、C、D、E五个队。

有时候,比如橄榄球,我们学校某项运动高中A队伍。

还能完爆约克郡成人队伍。

这就很容易强大起来(比如上个圣诞节那个live的结局,弟弟学校队和约克队在打)。

五个弟弟中,只有两个(Tom和Ben)比较擅长体育,已经达到了国内学校之间的顶尖。

当年他们还能在世界到处跑,参加好多国际同龄比赛;香港、洛杉矶、新西兰等地。

这种各方面一对一培养到顶端的教育,都是以学校名义单位的事。

英国私立/文法学校发展出了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有点夸张吧?也不是说学校只在意体育,其他各方面也很认真。

(虽然我有时候也会抱怨这一点)我们家五个男孩子的母校;有1400年的历史。

总共2000多学生,100多位老师。

右边小圈是我爸妈现在的家,也能说明他们对该校的信任程度。

我妈之前教课的私立学校,在约克郡北边山里。

也挺熟的。

虽然只有300学生,30位老师,但是规模比例也挺大的。

最北边那个楼也是游泳池。

爸爸当年的文法学校,在约克郡西边。

今天很多具体体育领域也是他们领军。

大致意思:英国教育文化机会决定了一切对于体育多样性的阶层认知。

从小就主张灌输各式各样小众运动。

这种学校普遍非常不重视足球。

也很可能对足球有所偏见。

说得难听一点,真实一点,普通民众选择不多,只能普遍重视足球。

因此,私立学校在足球领域争不过民众,自然就淡化忽略足球了。

2)就算把教育因素甩一边去;工人阶级孩子平时不上学的时候,周末和假期还能怎么玩耍?如果他们父母也是同样的阶级教育背景,那可能一点也不在意其他运动项目了。

只有足球这一种运动比较普及。

城里和村里到处都有公共免费的足球场地。

父母一般也舍不得花钱让孩子去学别的运动。

稍微有点热爱擅长体育的孩子,往往只有足球一条路可走。

不像“资产阶级”,活在自己的三观世界里,孩子有很多运动的方向可以走。

3)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孩子出去接触到更加高级家庭的孩子。

所以孩子出去玩足球成了一种尴尬怀疑的事。

如果出去玩别的运动,反而更有面子。

哪怕真的喜欢踢足球,有时候也必须掩盖或装出鄙视足球的样子来。

导致公开表现和私下表现非常不一致。

4)想到“足球粉丝”,脑子里自然跳出“足球流氓”。

譬如说,你去看其他运动比赛,就没有那么多暴力闹事和无脑站队的现象。

一旦去看什么足球,就算是在国外,身边就冒出一大帮非常让英国丢脸的子女们。

不应该说是傻瓜,但把事情想得那么黑白,没素质,真有点侮辱智商。

背后也有许多历史事件,因为足球情绪而犯罪,所以足粉总有点负面智商的名誉。

高层有压力对足球保持距离。

5)说到底,英国足粉会集中在pub这类低俗简单酒吧看球赛。

去这种地方,就算是中国,看别人因为球赛闹来闹去,也容易让人感到特别尴尬。

别人把某国某城的小事看得如此重要,就算是“自己的”,在欧洲上流社会也是一件挺让人不舒服的脑残表现。

比如上次在上海某酒吧,遇到了一些这样的欧洲人粉某个足球队,然后吵起来,我就真的很难理解。

教育自己孩子什么的,如果对这种激进表现有所敏感排斥,足球会是最明显的核心问题之一。

谁想要自己孩子变成地图炮流氓?6)英国的大学环境,这也是一种阶级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训练、交流、学习过程。

大多数大学生也是第一次遇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

虽然大部分心里思维三观是幼稚童年时期而钦定的,但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文化冲突。

这时候,许多人快速发现自己的足球粉丝情绪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尴尬。

夸张到故意把这些心里因素掩盖掉,保留面子。

宁愿保护自己素质形象,也要放弃之前的低俗站队思维。

这一点很可能只有英国本土长大的人才能有所理解。

不说谁对谁错,所有大学生都会经历过这样的文化重置洗礼。

主要是学会英国典型自愧自讽精神为主。

我也有这体验。

7)更核心的思维冲突是这样的:无论你是什么”阶级“背景,如果你比较热爱学科、比较宅、比较喜欢看书学习、比较喜欢电脑、比较喜欢动脑子而不动身体。

这样的孩子在欧美是非常容易被欺负的。

各种jock虐待nerd。

这种反智主义,简直无法跟中国比了。

中国文化很看重成绩好的孩子。

英国没有这个精神,特别是私立学校没有。

对于老师、对于同学,很多聪明的孩子都特别讨厌鄙视身边的民间体育无脑圈。

也涉及到了很多非主流独立做人的青年被歧视的冲突仇恨,都从很小年龄形成。

在中国,真的难以体验到这么恶劣反智现象。

问题是,这些学科性的人成年后都发展得比那些反智人群更厉害了,掌握了更大的权利和财富。

等他们占了强势社会地位之后,容易产生对之前流氓孩子的作对行为和批评态度。

或者这样看吧:那些能够用能力逃脱自己阶级背景的人,或多或少也都负面看待之前不怎么学科性的邻居孩子。

这些情绪偏见都会映射到足球上面,因为足球流氓者正是他们小时候成长环境最大的敌人势力。

8)类似的现象也很多。

比如反对现代低俗音乐,反对现代大众明星、娱乐界各种low-brow低俗节目,反对某些低俗游戏电影,反对父母的传统保守歧视性思维或宗教迷信思维。

这都是聪明孩子心理最讨厌最不爽的事。

足球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反过来,长大环境比较不错的(上层)孩子,他们没有必要反对其他熟悉运动,因为小时候没经历过类似的文化反智虐待。

我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中国人看到我是英国人就觉得我一定要喜欢英国的一切。

喜欢的东西,跟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说不定有的英国人还很讨厌足球这件事。

9)也不能说完全敌视足球。

学校等等组织有时候也会安排足球活动。

但每次发现我完全不理解足球游戏规则,也一点都不理解英国有什么足球队有名,老师这就有点懵逼无语,然后可以不玩了。

所以不会觉得那些老师有什么不对;都是自己缺乏足球经验导致的问题。

10)后来多年从事自动化博彩行业,有时候跟足球领域密切相关。

这就需要去理解足球游戏规则了。

可是发现大部分同行学计算机数学背景的同事,毫无一个真正对足球感兴趣的。

好吧,可能有一两个看管交易的trader,但都不是擅长做模型的核心员工。

收入越高越是把底层足粉看作可利用对象。

感觉很难完整表达,到底如何换位去思考英国人的文化舆论环境?举个例子,媒体里面的梗:英国有个非常著名的电视剧。

Have I Got News For You。

每周五,1990年到现在,已经700多集。

从小长大,我们都看,特别熟悉。

主要内容是讽刺每周最搞笑的内外新闻,非常值得一看。

30多年来,这个节目里面,一直有两个队长。

一个是 Ian Hislop,牛津,典型的 upper class 高层阶级,有自己天天批评政府一切内幕的杂志《私探》,也挺搞笑的。

被各种政工科控告过,但是一直活下来了。

另一个是 Paul Merton,典型的 working class 工人阶级背景,没读过大学,可是更加好玩,一直用装作无辜的方式去表达尖锐精彩的看法。

(后者也有一个关于中国的幽默电视剧系列,部分还很幽默,比较推荐)这两个人呢,虽然都已经很有钱了,但是看法一直很对立。

现在已经达到了基本共识互尊,有个非常全面撕开各种社会问题的节奏,即使好笑也的确很有道理。

往回看他们三十年的互动变化,彻底反映出了英国这段时间的社会变化。

他们故意把最接地气普通人的问题甩给Ian去揭破,把最国际化政策化的问题甩给Paul;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讽刺吵起来。

这里面就有许多阶级化的梗。

最著名常见的是 Ian 一直搞不懂足球之类的贴切底层的话题。

毫无知情,也不感兴趣,甚至露出一种鄙视。

有时候他故意假装装逼一些足球冷知识,然后被 Paul 戳破玩弄。

左Ian,右PaulPaul与FarageIan 与 Phil WangPaul与伦敦市长Boris(很经常的一集)Ian 与 Jacob Rees-Moss。

19世纪穿越过来的英国绅士政客我觉得这一点真正反映了英国人对于足球(以及各种阶层化民间议题)的核心差别。

(每次请来贵族学校背景的政客,也经常涉及到了这样的梗。

)其他电视剧也都有类似的梗,但没那么明显放大。

HIGNFY 做得好,就是因为这一点。

其他媒体也都有阶级立场请想想,很容易看出他们对于足球之类的不同看法。

还有一些英国民间公认的事实:精英政客往往都对足球明星一所无知。

然后都是装出来的。

所以无论是极左Corbyn还是极右Farage,也都有这种”伪装支持“哪个足球队的事实。

因为不支持就显得自己架空、不亲民。

可是这都是假的装出来的,很容易被媒体戳破。

(可以搜一下前首相Cameron经常改变自己足球上的立场,当时有一大堆媒体负面报道。

或者根本不知道超市各种东西的价格。

或者Corbyn那些关于根本不知道影音明星是谁,也冒出了各种媒体文章)换个角度,你问英国不同家庭对于Beckham(贝克汉?)这种足球明星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他是谁。

但在不少底层人的嘴巴中就成了偶像英雄。

在其他人的上层阶级口中,就是一个讲话极傻无知明星,英国人的尴尬等等。

弟弟Ben(下右),和他现在的大学橄榄球队Ben,比较喜欢体育的弟弟,也从来没怎么玩过足球。

最近发现他的twitter…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