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把两部都看了一遍。
比起第一部来《完美音调》2中的配乐确实更燥一些,增添了更多的说唱和打击乐的成分而减少了人声音乐的比重,和《完美音调》1中的阿卡贝拉音乐风格大不相同。
但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恰恰反映了当今阿卡发展的两种趋势:重视人声和谐还是重视编排及舞台表现。
《完美音调》1中的Barten Bellas在Beca加入以前是很传统保守的,她们唱的都是20世纪的女生歌曲,并且风格也是重视和声的(她们赛前动员也是数到三唱和声),而Treblemakers的风格就欢脱的多,无论是声部编排,律动性,舞台表现力都很抢眼,因此在与Bellas的较量中一直占据上风。
直到Beca加入,利用她擅长的混音和编排给Bellas带来了全新的亮点,并最终获得全美高校阿卡大赛冠军。
Bellas最后赢就赢在编排的丰富性上,最后比赛曲目先开始是Bellas传统的合唱风,但随着Lily的Beatbox进入,马上全场的气氛就达到高潮,亮点不断涌现:Chloe的重低音(这个我看电影时被震撼到了,这完全是男低的音域啊),Synthea Rose的说唱,Stacie的舞蹈,加上全团火力全开的表现,使得整首歌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自然获得最终的胜利。
第一部电影诠释的是编排的胜利。
而到了《完美音调》2时,这种现象却有了变化:Bellas在不断拓宽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加入了各种道具,如步枪,呼啦圈,彩带等,但这些过于花哨的装饰不仅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那位女评审直言不讳“简直像看马戏团表演”),也让Bellas失去了自己的和谐,最终在面对整齐划一的Das Sound Machine时败下阵来。
Das Sound Machine追求的就是像汽车一样高度的自动化,表演时基本全靠男女两个主唱和神Beatbox压阵,其他成员则像首长手下的士兵一样完成整齐的,机械的动作。
这种高度的统一自洽加上团员本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的高度,也使Bellas“beat them at their own game”的想法化作泡影。
受挫的Bellas来到拓展训练营,在Aubrey的帮助下抛开花哨的编排,重新从最基础的和声训练开始,加上拓展训练以及篝火边的交流谈心,Bellas的成员们找回了她们曾经的和谐,以及作为合唱团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最终在四年一度的世界阿卡大赛上,Bellas用她们深情演唱的原创歌曲打动了大家的心。
所以第2部表现的是和1完全相反的主题:当编排和舞台表现力的潜力发掘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回归阿卡无伴奏合唱的本质,重新寻找最初的和谐简约之美,这是一个优秀乐团必须意识到的问题。
目前世界阿卡界两种风格的优秀乐团都不少,比较重和声的像King's Singer,the Swingles,以及爵士乐团The Real Group和富有芬兰特色的Rajaton等;而像PTX,Basix这些表现力很强的乐团更是不在少数,而且似乎中国高校界的阿卡团体选择走后一条路的更多一些。
不过这两种风格确实很难比较高低,更多的是一个个人喜好问题。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