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艺 > 网易云版权多还是 QQ 音乐版权多?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得出一个新结论,版权大战于各个数字平台而言,意味着需要对版权资源真金白银的投入,于所有用户而言,则培养起了对数字音乐版权的意识,前者加速了以文化知识产权为主的资本竞争,后者加速了国人在音乐版权消费观念上的全新升级。

关于各家版权的现有存量、未来的版权互授、以及其他领域可争取的版权,其实都是可预见的,不论是腾讯、网易还是阿里,最终在版权曲库上会达到一个体量上的均衡,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守住旧曲库,并不代表你拥有了未来,创新依然是数字音乐的重要驱动力,啃老本同样不适用于数字音乐;多元领域的合作,会促进其他节点的爆发增长,例如音乐网综、电影影视剧原声、动画原声等;注重用户体验,挖掘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音乐(消费/听歌/浏览)场景,是未来的核心趋势。

第一点是讲「未来」,数字音乐的未来在哪里?现在各平台的版权趋近饱和,即便是被诟病的网易云音乐也在今年陆续与腾讯阿里相互授权各自的曲库,再加之后续得到的华研、乐华、BTS等版权曲库,网易云音乐在固有曲库的竞争中仍有抗衡的筹码。

但总是啃老是啃不出未来的,我认为,数字音乐的未来在所有年轻、有活力、有真本事的音乐人的身上。

如何为这些年轻但不知名、没有优厚音乐制作资源的年轻音乐人提供土壤,是各家平台需要密切把握的部分。

这原创独立音乐人的耕耘上,网易云音乐的投入相对较大,平台流量更倾斜于音乐人,客观角度来看更适合草根音乐人生长,毕竟扶持独立音乐人的「石头计划」一年投两个亿不是闹着玩的。

其他平台在扶持音乐人上也有一定的投入,但显然扶持的切斜度更侧重鲜肉明星,这一点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第二点是讲「多元」,数字音乐的空间有多大?数字音乐早已脱离了传统音乐的概念,如何把蛋糕做大,是现今各大平台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把蛋糕最大,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优势,那么你才能不会被「版权」的镣铐时刻牵绊着你的步伐。

音乐网综如此,影视原声如此,而这些独家版权,也同样属于新类目的版权,等于你可以自己「造血」。

影视方面可以参考《巨齿鲨》的宣传曲《鲨影》、朴树为电影《大三儿》唱的宣传曲《空帆船》,音乐网综可以参考《我是歌手》《天籁之战》等等,这些都是数字音乐平台拓展多元渠道的真实案例。

第三点是讲「体验」,数字音乐究竟服务于谁?数字音乐的性质及定位正在发生改变,现在的音乐更侧重「个性化服务」,例如民谣歌手的定位就极其垂直精准,他们有固定的形态包装与人设定位,整个音乐方向也是经由策划发展的,而他们服务的对象可能并非很广泛,但是针对性却很强,商业价值也不低。

而数字音乐服务的根基,是体验。

不论是客户端还是线上线下的服务,最终落地的都是用户自身感受到的体验。

例如,音乐客户端的交互系统承载着音乐作品在歌迷群体之间的沟通作用,音乐客户端的UGC(乐评/歌单/电台)承载着广大用户的周边创造力,最终形成数字音乐的健康生态,彼此互利,彼此服务,你所产生的行为,即是你将要影响的,这就是体验。

关于「交互」仍然以网易云音乐举例吧,因为客观讲网易云音乐在这一块仍然是业内首屈一指的。

交互的本质是沟通,包括各位看到并自己参与其中的「音乐评论体系」,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桥梁和内容展示」,桥梁用于嫁接不同的角色(歌手/创作者/歌迷/等等),而内容展示用于实现短内容的二次创作,让全民都可以参与到歌曲的「评价/评论」中,通过不断地碰撞来筛出「经典评论」,这是交互的内容价值,也是门槛最低的沟通价值。

其次是「乐评」,我个人也在网易腾讯等平台写乐评,私以为「乐评」最大的功效是激发音乐并未焕发的灵魂色彩,赋予作品全新的见解,帮助更多人全面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这种基于UGC逻辑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流行音乐寓教于乐」的进行时。

最后是「歌单」,歌单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产品创新,歌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音乐收纳盒」,通过音乐爱好者的收集、排序、整理,最终让非常多且不同领域的用户受益,省去了他们搜歌找歌的时间,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专注于「认识音乐」这件事上。

就像我之前剪节目会在网易云音乐找一些「视频BGM」的歌单,如果你一首首地找会很麻烦,但是歌单会直接给你「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你需要的只是试听和下载。

其实除了上述影响数字音乐产品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运营。

不论你用网易云音乐还是QQ音乐,好的运营,会帮你推荐优秀的歌曲、乐评、歌单,从内容流出的过程中帮你把关,并且会在互动、检举、客服层面上提升用户的好感度,形成一套产品独有的「良好口碑」,用户自然而然会口口相传你的音乐评论区很有看点、你的客服态度很好、举报后云村派出所会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这些都是积累产品好感的细节,最终成为产品的细节之美。

写在最后:音乐近乎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填满了我们的碎片时间,甚至某些网红歌曲能不知不觉地将你「洗脑」,这些事情是一般人不会留意的,但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与认知。

数字音乐版权对于音乐平台是生存的基石,但如果只是仰仗版权去啃老,不去创新,不去洞察用户需求,不去改进用户的使用体验,那么这样的产品是没有未来的。

不因版权失人心,不以版权为武器,和音乐人为伍,和用户交朋友,让更多人因为音乐受益,才是根本。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