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行时住条件较好的酒店有必要么?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其实十一已过,题主都旅行回来了。

而且题目加入了 去酒店度假 这个圆桌,那我就肆无忌惮地发散了。

感触颇深,要声情并茂地怒答。

前几天我才和朋友进行了一次旅行中是选 Airbnb 还是酒店的讨论,我的答案是,如果我的预算充足到可以选择大部分五星级酒店时,我会考虑 Airbnb,否则,我倾向于我能付得起的最好的酒店。

有点矛盾咩,后面再解释。

首先我想先讲一些故事,或者说我自己的琐事,它们不能贡献理论价值和攻略价值,只是我的个人体验,但这些体验让我逐渐感觉到,好酒店存在的价值。

我想茫茫 1000 万知乎用户中,可能有人已经/正在/即将经历与我一样的体验。

放在三四年前,看到这种问题,我会鄙视地扭过脸去,「你们这些商品社会的奴隶,你们知道什么叫超然物外吗?肉体享受算个毛?」那时候我在一家地理杂志工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出差,但由于出差目的地的关系,在旁人眼里全算作旅游。

那几年我的「旅游」经历全一个「苦」字了得。

我住过一大堆青年旅社和快捷酒店,住过不少次寺院,蹭住过几回朋友的职工宿舍(有一回还没有被子没有电),住过几次高速公路旁边的旅馆,更多时候是住在县/村/乡招待所里,累崩溃了也住过两三回 4 星级酒店。

我只能记得那几年旅途中寥寥几个房间的样子,原因也都在住宿条件之外,因为那个时候「住」对我来说很不重要,我有幸亲历过一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地方,每天在外瞪圆了眼睛生怕错过丝毫,夜晚时段统统略过。

用时髦的话说,我结结实实地「穷游」了好几年,「穷游」最重要的一条标准,高度个性化深入体验,我「穷」啊「游」得相当透彻,融入当地啊广结善缘啊不在话下。

然而一次集体 Outing 教育了我,一本地理杂志居然安排了跟团游。

目的地是这里有一位朋友提到的斯里兰卡。

那一次行程,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很尴尬,在旅游商店里很尴尬,在景区和所有人一起猛拍猴子、花草和岩石时很尴尬,集体乌泱乌泱上大巴下大巴时很尴尬,在每一个休息区被当地儿童包围娴熟地索要巧克力和美元时很尴尬……最让人愉快的就是踏入每一间酒店的时刻——门房取走你的行李,女服务生涌上来在你脖子上挂上一串鸡蛋花,再递上一杯橙汁和一块曲奇,每个人都在你面前绽开露出 8 颗牙齿的灿烂笑容。

不夸张地说,那是我每天遭遇到最多来自陌生人真诚和善意的瞬间,虽然我知道那真诚和善意是标准化的,连 8 颗牙齿的笑容也是标准化的。

那次 Outing 我们一律住在海边的酒店里,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尤其到了晚上,四个字,别想出去。

我和同事尝试了 Spa、健身房等各种休闲项目之后还是剩下了大把时间,最终的选择只剩下两项,在泳池游泳,去海边发呆。

我发现一些白人游客,他们好像就是专程来游泳和发呆的,吃早餐的时候在游泳,吃晚餐的时候还在游泳,上午趴在海滩上,下午还趴在海滩上。

他们全无我上蹿下跳般的焦虑感。

那次 Outing 告诉我两件事,其一,当你没有时间、精力和机会打破旅行中与当地环境的隔阂时,好的酒店服务能为你提供非常重要的安慰;其二,有一种旅行方式叫肆意地浪费时间,它的奢侈度远高于安排了 N 个目标的旅行。

其实也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怀疑起通过短途旅行深入一个地方的可能性。

当你以一个客人的身份造访某地时,单位时间内,你的深入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人投入地接待你或不投入地接待你,投入的极致我遇到过,但那借助了我工作的正当理由,不投入的极致大概就是旅行团遭受的待遇。

被郑重对待应该感激,没人拿你当回事也没有资格感到不平,唯一可以坦然收下的就是酒店的礼遇了吧。

而后我换了工作,「旅游」终于只是旅游。

我和一位好朋友进行了一次新年日本游。

我们把行程分为两段,京都段住青年旅社,东京段住精品酒店。

京都那家青年旅社是一位旅美的日本画家开的,新年时,他正好回国。

旅社非常漂亮文艺范儿,小画家也很擅长 Social,旅社的餐厅、酒吧、客厅等公共区域,随时洋溢着 Party 的气氛。

但房间里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住 12 人间(双人间早早被订走了),12 个人里除了我俩,看起来都像是来自各国的大学生。

有两位亚洲女孩,白天似乎没出过门,一直在睡觉。

因为她俩,所有人进出房间永远是蹑手蹑脚的。

恰好我朋友把在京都的行程安排得极满,每天我们早上不到 7 点就出门,晚上 12 点之后才回来(中午有时候回来坐一会儿喝杯酒),每天屏着呼吸上下床的时候,我都有一种错觉,我在参加大学军训。

跨年的夜里,我们从清水寺敲钟回来,发现旅社热闹极了,大家在开 Noodles Party,额,就是每个人举着一纸盘火锅挂面和一杯鸡尾酒跳舞,空气中飘荡着 Pot 的味道。

说真的,那群年轻人 High 得实在很可爱,我们也忍不住喝了一杯跟着嘻嘻哈哈吵闹了一会儿,但我们不想吃面条,也不想再喝了。

于是我和朋友再次出门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共浴室,和几位欧巴桑一起泡在池子里喝着牛奶度过了安详的跨年之夜。

而当我和朋友终于抵达东京,躺在酒店的床上,给自己煮上咖啡和新买的抹茶,摊了一床的地图、杂志、旅行宣传册和 iPad,可以任意用正常音量商量着接下来去哪儿,我们都觉得松了口气。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文艺青年如我和我的朋友,也有消受不了文艺青年旅社的时候。

不舒适和不方便是没法成为优点的,可能年纪、经验和想法走到一个时间点,你就再也无法忍受它们。

而且也无需为自己提高的物质需求感到愧疚,想想小时候学校组织的那些「忆苦思甜」活动有多愚蠢吧。

我的那个「不能忍受不舒适和不方便」的时间点起始于我开始装修。

本着闲着没事的精神我看了许多国外设计年鉴和设计杂志,研究了一堆欧洲和日本的椅子、灯具、沙发、金属家具品牌(全都买不起),还把淘宝翻了个底儿朝天。

这时候我才发现,想布置一个花团锦簇的青年旅社,大概靠一家地中海/法式乡村/工业 Loft 风结合的淘宝店几乎就能满足所有需求了。

而我最最中意的灯,淘宝上可没有,在 east 酒店里挂满了一整个餐厅!喏,这款:我最最中意的家居装饰品牌 Fornasetti 的花瓶、盘子和靠枕,淘宝倒是有几件假货,真品出现在我朋友秀的一张朋友圈酒店房间照里!喏,Fornasetti 的标志就是这个盘子上的美女……算了,不喏了。

否则变荐品帖了。

总之在装修的过程里,我重构了自己对于舒适和方便的认识,也建立起对好酒店的敬意。

我明白了它们和快捷酒店之间的差距不止多一张 10 万块钱的床垫,跟青年旅社之间的差距也不止多几幅抽象画。

好酒店是无数心思和细节堆砌出来的,是严肃的。

关于好酒店的讨论,在 去酒店度假 这个圆桌里面已经有许多,无需我展开,我还是继续发散我的。

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雍和宫的五道营附近找东西吃,我打开大众点评网,朋友一下按住了我,他说:「在五道营这种文艺青年聚集地怎么能参考大众点评网呢,文艺青年胃都还没发育好呢,怎么知道什么东西好吃?」刻薄了一点,也是自黑,但文艺青年的要求真心不高。

那些我住过的青年旅社们,虽然只是随便住住,也有些印象。

它们十之八九洗澡水是硬伤。

其中一部分因为是平房改造,不符合消防标准,只能装电热水器,热水烧不了多久,于是忽冷忽热;另一部分虽然有燃气,但管道还是民宅规格的,一出现许多人同时洗澡,水就凉下来了。

一个会在餐桌上摆鲜花、把墙面刷成天蓝色的青年旅社,不能提供稳定的热水,你说它是用心还是不用心?我觉得,有热情,有好意,但没有标准,是很让人痛苦的一件事。

这种状况在使用 Airbnb 时我也遇到过。

我在香港住过一间 110 美元左右的房子,用漂亮的床品,设计品牌的垃圾桶,金刚鹦鹉把手的创意马克杯……但空调是中古式的。

中古到我完全没有见过那么巨大的挂式空调,也没有听到过空调发出那么巨大的声音,躺在空调底下的我,那几天基本就没有睡成觉,戴耳机都没用。

这种情况,如果想要提前避免,你需要在出行前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跟房主沟通,还要具备火眼金睛地分辨图片的能力。

我希望我的时间是宝贵的,不是可以被随便占用的。

另外,如果你不具备从一位手艺精湛的街头小店老板那里套来一些珍贵信息的能力,那么你选择旅伴,选择房东,都只是为了热闹而已。

所以我才有开头的那番言论。

只要力所能及,有一些钱的时候,住标准化酒店,有更多钱的时候,住精品酒店,钱还要多的时候,终于可以考虑 Airbnb 了。

Airbnb 上有很多好房子,比如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自己布置的家,良仓的微博和微信里就经常推荐,那真是一个比新闻联播里还美好的世界,每间房子都是全球独一份,但它们的附加值一定高于五星级酒店,有条件才能消费。

(补充解释,Airbnb 上还是便宜的房子多,主要是一个追求高性价比的工具,只不过由于近几年公司做得比较大比较红,所以高端房主也会在上面发布房源。

)有条件的时候,我一定会去消费一下,算是我对认真、专业和创造力的一种赞美方式。

原本最后一句是祈使句,发现被推送了日报和微博,于是把祈使句收回了。

我没有能力仅凭个人经验为上千人提供完全符合他们的建议,也无意干涉他人的消费观,我只是分享我的见解——选择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最好的酒店,不是束缚,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