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融合进了哲学、美学、宗教学等等东西于一体的社会百科全书(有点夸张了)2.引用 @安德 引用的那句巴别尔的话:"If the world could write by itself, it would write like Tolstoy." – Issac Babel托尔斯泰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个世界,只是还原了世界的本来面目罢了。
至于这个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历史。
3.托尔斯泰这本书很无聊。
因为虽然写的是战争与和平,却在大段大段讲和平。
等在真正到了战争的场面,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些精彩场面(好比说骑兵冲到步兵方阵切菜切瓜)。
而且他所写的几个主人公参加战争,那叫一个惨烈:安德烈公爵第一次负伤,出现了几秒真男人的情况,突然负伤倒地。
尼古拉参加战斗,结果手被打伤被迫撤退(而且后来还向人吹嘘自己多么勇敢)皮埃尔想要参加战斗,结果被炮弹震晕,醒来之后就跑了。
拿破仑莅临战场指挥战斗,无非就是在那里喝喝茶,听听报告,并没有带领士兵冲锋。
这就是战争吗??这就是那场曾经将数百万人卷进去的事关俄国民族存亡的卫国战争吗?是的,这就是真实的战争。
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战争。
在战争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而作为浪漫主义者的彼得·罗斯托夫的遭遇,或许是暗示浪漫主义战争的非真实性与悲惨结局?4.托尔斯泰这本书写得棒极了。
尤其是那些与主题看似无关的通篇大论,尤其是在尾声的最后,讲了一大堆纯粹理论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正是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
5.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简单讲的话,就是历史是由权力推动的。
历史的进程包含着无数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共同组成了历史的必然性。
尽管在偶然性只下,可能会出现一两个杰出人物,但是这些任务在历史面前也是身不由己的,不过是小丑罢了。
对于历史的洞察,需要真正的生活的睿智而非理论理性的把握。
6.权力,并不是一般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在托尔斯泰看来,权力是人对人的一种关系,不同的权力集中到一起,成为了历史的合力,形成了一个历史权力金字塔。
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就是我们认为的英雄人物。
7.历史的偶然性就是金字塔底端的基座,这是作为历史的大多数。
但是通常,一般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时候,觉得这些无数的偶然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就从中抽出一个特例或者干脆直接找金字塔顶端的英雄人物进行解读。
但是这解读的只是历史的某个小部分,并非整个历史全部,尤其是作为大多数的金字塔的底座。
而且从权力金字塔本身来看,作为顶端的英雄人物,他只能去直接影响自己下面有限的一部分。
而对于权力基座的大多数偶然性,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至于那种以英雄人物作为历史原因的、动因的,则是非常可笑的的。
英雄的命令经过层层传递,到达底部的时候已经是面目全非,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英雄的命令都能传达到地步,真正能够传达的总是少数的,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历史的原因,只不过是所有原因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这里托尔斯泰极力将英雄人物的独特作用贬低,甚至将他们当作普通人中的一份子来看待。
这也就是托尔斯泰独特的英雄观。
而他更为看重的,则是作为权力金字塔基座的广大偶然性——人民群众。
8.托尔斯泰的英雄观,是对传统的唯心史观的颠覆,尽管他的观点是建立在历史怀疑主义上的(历史的真正原因我们并不知道)。
而对于这点的阐述,则是体现在拿破仑这个人物身上。
托尔斯泰笔下的拿破仑,不再有英雄的光环。
而成为了某个自认为自己的英雄的英雄。
里面提到拿破仑有抖脚的习惯,这无非是拿破仑认为的能够使自己像英雄的举止。
甚至拿破仑也可以去模仿凯萨等人一言一行,这与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拿破仑完全不一样。
而且在拿破仑远征俄国的一开始,亚历山大一世拍了个近臣去见拿破仑,拿破仑在这个使臣面前的自以为是与粗鲁举止,证明了拿破仑无非就是一个借助时势起家的暴发户而已。
后面在描写博罗季诺会战的时候,拿破仑的自负与傲慢也暴露无遗,甚至在军事指挥上,他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更多的是刚愎自用。
因而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极力普通话,则构成了他对英雄主义史观的深刻颠覆。
9.而在描绘拿破仑的对手的时候,德国将军们是非常严格的理性主义者,相信军事科学的存在,可是在托尔斯泰这里,他认为军事科学是虚妄的,军事史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军事行动组成的,这些德国将军显得无比可笑(尤其还有一段调侃德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俄国人的自信,认为德国人的自信源于对于绝对真理的信仰,俄国人的自信源于无知的睿智——这一点表现在库图佐夫的身上)。
10.托尔斯泰专门描写了巴格拉季昂公爵的绝地反击战役。
里面有一个细节,说是巴格拉季昂公爵故意表现出勇敢,这是作为一个统帅应具有的品质,但是他当时对战局并没有确切的把握。
这里也是对于英雄主义的颠覆。
11.在描写库图佐夫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库图佐夫的虚弱与衰老,甚至当库图佐夫最后去世的时候,也是用很平静的一句话描写的。
可是为什么这么一个老头子,能够打赢当时的绝世统帅拿破仑?这是因为库图佐夫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睿智,这种睿智是洞察历史规律的重要能力。
在博罗季诺会战之前,库图佐夫一直在后撤,等到与法军展开会战的时候,俄法双方损失惨重,正当众人认为俄军胜利的时候,库图佐夫认为他们已经输了这场会战,他主动要求部队撤退。
后来法国人溃逃的时候,众人皆以为可以追击法军,库图佐夫极力阻止众人的行为,当有人真的去追击了,却遭遇了失败。
尽管我们认为,在整个博罗季诺会战及其后,库图佐夫显得十分软弱,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所作所为是深思熟虑,是在考虑了俄军与法军的真实情况下做出的结论(法军虽有溃败,却也有战斗力反击。
俄军虽然处于优势方面,但是在追击法军的过程中,非战斗减员请款十分严重,而且俄军在追击过程中也精疲力尽,无力发动彻底的歼灭法军的行为。
)这就是库图佐夫的睿智。
他能够洞察表象之后的本质,作出符合具体情况的选择,这一点,也只有库图佐夫才能把握到,与他相比,其他的将军则显得庸俗(追逐名利)。
12.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书中标准的男一号。
私生子、在国外生活过10年、理想主义者,这些标签无疑使他成为了上层社交圈的另类。
在皮埃尔刚登场的时候是在安娜·帕夫洛夫娜的晚会上,这个玩会正如托尔斯泰在后来说的那样,是一个政治风向社交晚会,也是上层较为重要的社交圈子之一。
而我们亲爱的皮埃尔同志,一上来就展现了冒失的一面:在晚会上谈论有关拿破仑的问题,并对拿破仑具有比较高的评价,结果被安娜·帕夫洛夫娜以优雅的社交技巧堵上嘴。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初入社交圈的冒失的皮埃尔,国外的生活与教育经历,使得他具有国内一般贵族所没有的眼界,他的脑海中有着那么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却也很难完整表述。
不过他身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善良此时也已表现出来。
善与爱在他心中尚处于萌芽阶段。
他所变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软弱。
皮埃尔尽管具有良好的心性,却也是一个意志薄弱的浪荡子,在安德烈公爵面前保证与多罗霍夫之流断绝联系,转身便去参加酒会,还做出了出格的举动而被逐出彼得堡。
此时的皮埃尔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初期,在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之后,尽管在外人看着是炙手可热的最佳择偶对象,而他自己却还是保持着以前一贯的善良、不成熟的特性。
后来在自以为的情况下向海伦求婚,缔结了一段让他痛苦的不幸的婚姻。
而后,在醋劲的作用下,皮埃尔提出与多罗霍夫决斗并取得胜利,这一冒失的举动并没有带来平静,反倒是让皮埃尔与海伦彻底分开,顺带着敲了皮埃尔一笔。
接着就是皮埃尔的第二阶段,共济会阶段。
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对皮埃尔影响最大的阶段,虽然我们说后来莫斯科大火以后的皮埃尔转变更为迅速,但不能否认的是,共济会阶段已经将皮埃尔内心的善于美彻底拉到了台前,也让皮埃尔的模糊的善与美的观念成为了具体的概念,尽管这个阶段皮埃尔的这些想法还是有着浓厚的理想性甚至是空想性。
这里得先拽点俄国思想史的内容。
俄国历史上,共济会还真的是存在于俄国上层,并且对俄国知识分子的诞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俄国的知识份子最早源于贵族,而在贵族知识份子正是形成之前,贵族知识分子总是一小波一小波的小群体,联系这些小群体的就是共济会。
皮埃尔在共济会,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善与爱。
共济会的入会仪式神秘而庄严,这正好符合了皮埃尔的心理变化:当遮蔽在双眼之上的黑布被去掉后,光明便涌入皮埃尔的内心。
从皮埃尔的言行举止来看,他是真的信仰共济会,这与同时期的其他共济会成员不同。
当他与安德烈公爵再次见面的时候,皮埃尔满怀热情向安德烈公爵一吐心声,从他的言语里我们能感觉到皮埃尔的真挚信仰。
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感觉是在不断减弱,那么失落的皮埃尔又会怎么样?于是到了皮埃尔的第三个时期,1812年莫斯科时期的皮埃尔。
皮埃尔之前曾经做了个占卜,预示着他将要亲手刺杀拿破仑,结束他的残暴统治。
皮埃尔怀着这个信念留在了莫斯科。
有意思的是,这时候皮埃尔选择的是去导师的书房里面沉思、思考。
一些法国人来到了这里。
尽管皮埃尔决定要隐瞒身份,可是在他熟悉的法国人面前,他软弱了,刺杀拿破仑的坚定信念也随之动摇。
在动摇之中,因帮助亚美尼亚女人主持公道而被法国人逮捕。
这时他遇到了对他影响最大的另一个人:普拉东。
普拉东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兵,可是在皮埃尔眼里,他是最纯洁的人,是皮埃尔心中善于爱的具体化身。
如果说共济会阶段的皮埃尔认为的善于爱就是共济会所推崇的哪种抽象的爱,那么对于现阶段的皮埃尔来说,真正的现实意义上的爱,就是如同普拉东那样生活,对生活充满真挚的善意与热爱,也可以理解为身处逆境中的人格的自由。
有个插曲,就是皮埃尔走出板棚大喊的那句话:你是管不住我的,我就是我,绝对的不朽的灵魂(与原文有出入)。
·我们发现,在此皮埃尔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被生活所左右的皮埃尔,而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尾声里面,从彼得堡回来的皮埃尔。
这个时期的皮埃尔,在彼得堡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怀着崇高的热情,意欲参与社会改造。
这里所讲的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就是十二月党人。
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标志着俄国知识分子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
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贵族小团体,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爱国主义的感染下,众多贵族投入到保卫俄罗斯民族的1812年卫国战争,在俄国军队离开俄国,直至占领巴黎的这段过程中,这些贵族青年份子看到了西欧的现金与文明,看到了不曾在俄国看到的自由。
等他们回到国家以后,发现整个卫国战争,高涨的民族情感无非是为现存的制度提供了新的支持。
那么怎么办?干!干掉这旧世界!皮埃尔这里的十二月党人,还只是处在密谋阶段,尚未提出武装起义的想法(毕竟离十二月党人起义还有一年时间。
)以赛亚·伯林说,托尔斯泰笔下的皮埃尔·别祖霍夫是一个探索者的形象。
我赞同这个观点,而且认为皮埃尔探索的正是生活中的善与爱。
这种善于爱是深刻蕴藏在人性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大致勾画出一些图景,可是这些都是非生活的善与爱。
真正的善与爱,在于你发自内心的生活方式、待人处事的态度。
我还认为,皮埃尔的探索者身份,是某种意义上的俄国知识份子先驱的写照。
这条线索就是是赫沃罗斯季宁公爵——十二月党人。
普列汉诺夫在其著作《俄国社会思想史》中认为,赫沃罗斯季宁公爵正是俄国知识份子的先驱之一。
他自幼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对于俄国社会的症结有着深刻的体现,尽管他的思想并没有后世的知识份子那样激烈,却也点燃了俄国知识份子的叛逆的精神火种。
早期的皮埃尔正是这位思想家的写照。
假如皮埃尔能够活到80岁,那么他将卒于1865年。
或许他会成为斯拉夫派,或许是40年代人。
未完待续……
上一篇:人需要掏耳朵吗?
下一篇:迈克尔·乔丹到底有多伟大?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