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得抑郁症,有的人就不会?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得抑郁的人是不是因为自己太敏感脆弱了?现实地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而且,抑郁症的患病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高。
根据 2015 年 WHO 的统计,全世界有 3 亿 5 千万人患有抑郁症。
美国有约 1600 万成年人和 220 万青少年至少有过一次临床抑郁发作,20%-25% 的美国成年人正在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WHO 预测,到 2020 年截止,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
如果抑郁仅仅是因为一个人太过敏感脆弱,那么很难想象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会同时存在这么多「敏感脆弱」的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在这篇回答中,我将通过成人和青春期儿童的两个案例,来分析抑郁症的成因和病理机制,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心理疾病,减少人们对抑郁病人的偏见和污名化。
抑郁症是一种成因非常复杂的疾病很多人默认只有遇到很大的事情才会导致抑郁,比如:负面的生活事件,比如失去亲人、事业失败、学业受挫;遭遇恶性事件,比如性骚扰、强暴、霸凌、车祸;重大疾病或残障,比如癌症、肾衰竭、残疾。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抑郁症是由于多个相对较小的问题叠加在一起而导致的。
每个问题单独发生时,我们也许可以轻松搞定,但是多个问题堆积在一起相互影响时,就可能超越我们承受的上限。
拿希文(化名)小朋友来说,希文今年上初一,刚刚经历了小升初。
由于适应不良并且缺乏相应的心理能力和社会与情感支持,诱发了轻度抑郁症。
对希文来说,小升初意味着校园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业和行为表现有更严格的要求,以及肩负起家长「好好收心,专心学习」的嘱托。
告别小学校园、步入初中生活,是人生中的正常变化。
老师和家长的「紧箍咒」,希文也能够理解。
但是,这些适应性问题和社交问题同时出现,成了压垮她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抑郁的产生。
希文说,由于大家升入了不同的初中以及学习压力重,她逐渐和过去的朋友断了联络。
在新的班集体里,因为被「班霸」排挤,也没能建立新的朋友圈,她觉得异常地孤独和无助。
回家以后,希文经常说些学校里小孩子间「鸡毛蒜皮」的事情,让父母觉得她没有专心学业,于是不允许她在家说跟学习无关的话题。
希文的孤独和无助得不到理解和帮助,心理包袱越来越重,注意力和心情都受到影响,甚至有了厌学情绪。
学习成绩下降让希文感到失落,也让家长焦急。
父母急躁之下,责怪她不上进、不努力。
为了让她能「知耻而后勇」,父母时常说些别人家孩子的事例来激励她。
然而,压力越大并不等于动力越大。
小升初的正常生活变化加上人际社交中的孤独和不被理解,超过了这名 13 岁小姑娘的承受上限,导致希文从刚开始的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变成了轻度抑郁发作。
我曾说过,心理压力是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所形成的主观感受。
然而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脆弱敏感、是不是应该有压力、是不是值得去抑郁,则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评判标准对他人形成的主观判断。
当我们拿自己的尺去衡量别人的时候,一定是量不清楚的。
只有用他人的尺去看待他人,才可以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感受。
在下图的心理天平中,左边代表的是心理挑战,具体包括压力源和天生易感性,右边则是应对资源,具体包括社会与情感支持,以及心理应对能力。
当左右两边平衡或者心理挑战小于应对资源时,我们的心理通常不太会出问题。
但是当心理挑战严重大于应对资源时,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或者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不论你是不是一个「脆弱敏感」的人。
(这个图片是我瞎画的,没有把 「心理挑战」和「应对资源」这两个大类标示出来,左边的托盘里盛的就是「心理挑战」,右边就是「应对资源」)通过这个模型,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遇到同样的困难,有的人会得心理疾病,而有的人就不会。
希文在中学里遇到的这些挑战,自然不是她独一份。
古往今来,经历过新环境变化、被排挤和不被理解的人有很多,经历过比她更大痛苦的也大有人在,自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因此患上抑郁症。
假设一个人天生的基础情绪比较高,并且拥有强大的心理应对能力和良好的社会与情感支持,那么就可以平衡掉这些困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
反之,对于希文来说,她的应对能力比较弱,缺乏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再加上先天基础情绪不太高,自然容易被困难压倒。
我们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个心灵强大、资源丰富的人,往往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他们的天平同样可能失衡,进而导致抑郁症。
和你分享一个成人的事例 Heather,她是我认识的最坚强的人之一。
Heather 是我多年前在布里斯班私人诊所的来访者。
她30出头,是布里斯班一家医院的医生。
她曾经是国家资助培养的战地医生,在阿富汗等战乱地区服役5年,数月前刚刚退役。
Heather 思维敏捷、聪明睿智,智商甩我这样的普通人几条街。
Heather 一方面患有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另一方面维持着高强度的医生工作,为肿瘤科专家医师的职称努力学习、备考,并且照顾年过80的外婆,属于所谓的「高功能抑郁症患者」。
Heather 用冷静的声音向我描述了这几年来的经历:布里斯班发洪水的时候,她的房子被彻底淹没,她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纪念物。
军令一下,她必须抛下一切 24 小时内奔赴战区。
军队不同于民间,是一个公然性别歧视的地方。
作为女医生,她必须反复证明自己。
每到一个新的战区,她就会面临军士们怀疑和审视,直到她赢得了士兵的信任。
但是不久后,她就会被派驻到下一个战区,一切重新来过。
男医生则不会受到任何质疑,信任是默认的,不需要证明,不需要争取,不论他们的真实水平怎样。
Heather 的外婆年过 80,需要更多的照料。
她的兄弟尽管住的离外婆家更近,但她妈妈默认应该由她承担这个责任,因为是她是女生。
其实 Heather 的工作很忙,更何况她还要进修考职称。
至于她妈妈为什么不照顾外婆?因为她妈妈和一个 28 岁的南非小伙子去追寻真爱了。
5 年的军旅生活破坏了她的亲密关系,男朋友觉得她不重视这段关系,随时都会离开。
这确实是事实,但是军令面前她没有选择。
退役以后,她反复努力试图挽回这段关系,但似乎已经太晚。
Heather 偷偷抱怨过,如果调换角色,男朋友要从军 5 年,她是一定会等他退役的。
为什么他不愿意等她?退役回国后,Heather 觉得很孤独,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过去的同学和朋友们更喜欢聊时尚、男朋友、逛街,她更关心政治、贫穷、公平。
她们说她太 serious、无趣。
Heather 觉得自己不像个正常人,融入不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些问题虽然很糟糕,但真正让她难以承受的是疾病。
Heather 几年前得过脑瘤,开颅手术以后,除了头发秃了一小块,一切良好。
这段经历也促使她选择肿瘤科作为自己的 specialty。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同样的不幸会发生两次。
Heather 再一次得了脑瘤,这一次手术的风险比较大,更重要的是,手术会伤到脑垂体,她将永远地失去生育功能。
尽管 Heather 是一个异常坚强和理智的人,但是孤独、失恋、性别歧视、高压生活,以及疾病让她难以承受,尤其是失去做母亲的权利,更是致命的打击。
很难想象有多少人在这些重压之下,心理的天平可以丝毫不倾斜。
所以,不论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别人的痛苦,先别急着给别人下结论、贴标签。
我们对别人的每一次批评和指责,就是他天平左边压力的来源。
而我们的善意和包容,则是他天平右边的社会支持。
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压力源,抑或是社会支持。
在面对心理疾病时,我们都是一样的。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