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准备开始写这个帖子。
不知到该说些什么,只不过,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比较。
音乐成就应该是见仁见智。
当然, 对于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这个就是一个宣传问题,贝多芬的身世,生平,与性格,都符合宣传的目的,当然, 他本身也很伟大。
而巴赫,可以说是一个更接近宗教,却运用理性数学的音乐去诠释宗教。
目的不同,巴赫自然不是宣传的对象。
残疾人这个问题,还真是好笑,因为,按照现在的说法,两个都是残疾人,一个是聋子,一个是瞎子。
不过,“残疾人”比健全人厉害多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只能说,我们都太渺小了。
只能用我一点点浅薄的知识与理解来说尝试总结一下。
巴赫与贝多芬都写了大量的作品。
两个人的创作都分为三个时期。
巴赫早期很多键盘作品,管风琴,大键琴。
然后是乐器类,弦乐器协奏曲。
最后是合唱类。
数量极大。
在迪斯尼动画中,Fantasia里面讲到第一种纯粹的音乐,出场的就是巴赫的作品,而手冢的作品里,也是把巴赫的音乐描绘成绝对的音乐,单纯的音乐,好像建筑一样棱角分明的。
巴赫的作品是逻辑智慧技巧与美感的完美结合。
对我来说,那也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科学数学的美感所带来的,缺少情绪的理性的神圣的东西,献给上帝的纯粹虔诚。
用哲学比喻,更接近于(老庄)的无边的宇宙。
巴赫的天才好像与生俱来的。
在对位与赋格上,无人能及。
再题材上自然也是以宗教为主,当然,他的日子还是过的不太差的,有公爵的财力的支持,也不算流离颠沛。
所以音乐里没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而且当时也不允许搀杂个人感情在音乐里吧。
音乐是为宗教与金主服务的。
巴赫在死前一年,开始视力减退,直到手术后完全失明,但也继续作曲。
贝多芬的三个时期,就比较具有戏剧性。
前期主要传承了古典时期的特点,作品比较象海顿与莫扎特的风格。
中期开始推崇英雄主义,也开始了很多内心的抗争,写的全都是大部头的作品。
后期,失聪严重,到完全失聪。
形式上很多结合用到年轻时学习的对位,而变的更有新意。
作品越来越个人化,更加深入内心, 更多智力的付出。
更多的创新。
而引导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期。
贝多芬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
其创新也是不可比拟的。
这与年代关系很大, 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一种变革,古典的音乐,更多强调的是和声而非对位,而音乐也丛不表达感情变成一种自然的感情表现。
更加接近人而不是神。
更好的教育,变革的思潮,影响着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
贝多芬是为大众写曲子,他具有他独特的创新性,在音乐形式上打破了太多的常规。
在结构上的,在演奏的精确要求上,在他的作品复杂性上,都很大的突破。
而在反映思想上,尤其是贝多芬的性格,反映了他的深度。
所以,更多的人性,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
。
我好像跑题了。
。
。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