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窦唯在音乐上对王菲有影响吗?
时间:2019-12-16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超一流的“菲艺术家”王菲简史 (李皖)2010-01-25 08:51:36|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本文纸媒版本在《五年顺流而下》,南京大学出版社王菲1969年出生在北京,父亲在煤矿工作,搞技术的;母亲也在煤矿工作,是文工团的歌唱演员。

这是当时的中国特色——父母双方同在一个系统上班,或者同一个队,都务农;1980年以前,属于这种结构的家庭不说绝大多数,起码是大多数。

王菲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戴过红领巾,只差没加入共青团。

她在地坛小学上小学,在东直门中学读中学,北京的大街小巷胡同里弄,没少留下她的身影:教室里琅琅读书,校园中茁壮成长,丢手绢,跳皮筋,几分钱在校门口买零食,见到街坊“叔叔大妈大爷奶奶”甜甜叫人,一直到18岁,都在北京,都和其他孩子一样。

中国家庭喜欢拿孩子逗乐,特别是女孩儿,扎个小辫儿打扮得像个洋娃娃家里来了人便鼓动着唱个歌跳个舞来上一段儿,唱完跳完大人夸几句,女孩儿便很快乐,也更乐此不疲。

王菲母亲在文工团,平日来往的文工团的叔叔阿姨多,这种场面多,王菲学得多,见的文艺世面也多。

上小学后,王菲进了宣传队。

宣传队很多学校有,全称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员几十上百,不仅学校里演,也经常去校外慰问工人农民,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曲目为每一时时下流行的革命歌舞或现代京剧选段。

1977年之后才慢慢改了,改名并分拆成歌咏队、鼓号队、器乐队这些东西。

据说,这是王菲小时候(真伪不能断定)小王菲时期(1985-1987)80年代初音乐生活最惊人的变化之一就是从海峡那边传来了邓丽君、张帝的“流氓歌曲”。

虽然俗世情感抬头,“群众喜爱的歌”仍整体朦胧在《军港之夜》式的革命光环之下。

邓丽君、张帝是与革命歌曲/健康文艺完全不搭界的东西,所以被称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

但是群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是无法阻挡的,不久就从只有小流氓才听变成各式走穴歌舞团都要违禁演唱以讨好观众的曲目。

王菲是内地第一批接触邓丽君的听众,而且,是在那么小的年龄;换在其他家庭不可想象。

邓丽君的歌并不易得,受制于道德政治戒律和私人渠道的有限,邓在最初几年只是缓慢于民间扩散。

王菲处于最易接近和接受这类事物的群体中,当民众还未触及时,王菲已经得了风气之先。

对她而言,这也是母亲所在的文艺圈的一种曲目潮流变化,像很小时一样,每一次的潮流曲目,王菲都会跟着学唱,直学到字正腔圆大人们交口称赞的水准。

1985年,邓丽君在社会的广泛默认中已基本摘掉黄色帽子;6月, “云南音像” 为王菲出版全盘翻唱邓丽君歌曲的磁带,称她为16岁的唱歌小神童。

这盘叫《风从哪里来》的磁带行销全国,属于学得最像的邓丽君歌带之一。

我当时最喜欢听其中的《冬之恋情》,等到后来有机会听到邓丽君的原唱,竟没觉出有多少不同。

据说,这是少年时代的王菲(真伪不能断定)王靖雯时期(1987-1994)1987年,王菲读完中学,与父母一起举家迁往香港。

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香港声乐老师戴思聪,经戴举荐,王菲与新艺宝公司签了约。

当时才到香港不久,广东话都还说不顺溜,公司大概觉得王菲这名字挺老土的,按演艺界惯常做法,给她改名,叫王靖雯。

当时有一张标准照:王靖雯穿黑色露肩装,皮的,有宽带在胸前打叉叉的,衬红纱衣,有点儿像酒吧跳艳舞的。

1989年第一张专辑就叫“王靖雯”。

那一年对内地流行听众其实是个换语年——由于台湾唱片慢慢进来,粤语歌开始从高处往下掉。

虽然也得了香港什么奖,王靖雯却并没受到格外关注。

在唱粤语的一干女星中,她的嗓音不显特别,歌路也不特别,整张听下来如果不留意,就跟没听见一样,包括当时的代表曲目《无奈那天》。

这段经历也可以用另一种描述:大陆去的王菲经过仅2年的学习,就完完全全变成了香港歌星,和其他港星唱得一模一样。

到了第4个年头,王靖雯终于有了2首巨流行的,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一首《执迷不悔》,都是旋律特上口的卡拉OK滥歌。

王靖雯一共出了8张唱片。

转机出在第4年,在王靖雯有点儿红起来之后。

第6张专辑《十万个为什么》让人觉出王靖雯与其他港星有点儿不一样。

《十万个为什么》10首歌曲环环相扣,像是一个概念专辑;其中《冷战》低腔宣叙调和高腔副歌唱法并用,有点脱离港式口水歌的调调。

这年王靖雯人气急升,经过单曲、EP等忽左忽右的细碎助跑后她的声音像突然高了一个层次。

1994年1月1日推出《胡思乱想》时,王靖雯已完全变了个人,不仅歌曲全面走高走飘,名字也变成了王菲。

1994年是王靖雯/王菲的错杂时期,王靖雯在出国语,王菲在出粤语。

王靖雯在好听地卖流行,王菲显出一点怪腔怪调。

这只是表面现象。

细听之下,就发现二者其实在十分一致地于好听流行和另类调调之间飘移,由实向半虚半实飞奔——半实半虚的声音,也是半实半虚的音乐形象。

国语《天空》(王靖雯专辑)、粤语《胡思乱想》(王菲专辑)标明一个持双语(粤语和国语,流行和另类)的新王菲已脱壳而出。

变化的背后,歌曲演唱者做了这样几门功课:学习美国另类女星Tori Amos,唱钢琴叙事曲《冷战》;学习苏格兰乐队Cocteau Twins,唱《胡思乱想》、《知已知彼》;学习爱尔兰乐队小红莓,唱《梦中人》、《挣脱》。

这是出版目录所提示的,没有提示的幕后功课一定更多。

其间,王菲的表现可以说是照模照样,原唱如何,翻唱也如何,不同的只是英文变中文,另类变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天空》专辑中的王靖雯——在台湾制作人杨明煌的引导把握下,王靖雯发出一种并不特别新异但是摆脱了学习原型的声音,一种半真半假又飘又高同时还雅俗共赏的声音。

这个声音,刷新和升级了港台流行歌的流行腔调。

王菲一期(1994-1996)1994年,王靖雯改了名,王靖雯与媒体不合作,王菲变成了另类。

这小妮子身上的巨变还包括:与北京老乡,也是摇滚明星窦唯拍拖;宣布不再灌制粤语大碟(1995年)。

1994年《胡思乱想》(粤语)、1995年《Di-Dar》、1996年《浮躁》,3年3张专辑变成另类的冲锋,风格孤绝,绝少四面讨好的流行歌,态度极其强硬。

媒体称那是王菲的自我,按北京话可说“爱谁谁”。

巨变首先在粤语唱片中发起,即1994年的《胡思乱想》。

王菲是个学习型歌手,王菲式嗓音是后天养成。

她的嗓子不错,未至天才级,但她的学习劲头绝对天才级。

在人类各个领域,最令人生畏的人物,往往都不是天才,而是有一定天赋而学习欲望惊人的集大成者,王菲正是这样一个人物。

1994年,以《胡思乱想》起步,王菲展开了向国际潮流最前沿女声学习的旅程,最炫的、最高技巧的、最时尚且酷的,往往最能吸引她,她充满热望的眼光一度扫到玛丽亚·凯莉、托里·阿莫斯、小红莓、比约克,但最终牢牢吸引住她的是“另类音乐界最美的女声”——Cocteau Twins主唱伊丽莎白·弗雷泽。

1994年的《胡思乱想》,1995年的《Di-Dar》,1996年的《浮躁》,全都是在向弗雷泽致敬。

在窦唯、张亚东等帮助下,王菲不仅把弗雷泽形神兼具地“翻译”成中文,甚至创造出完全中国制造的Cocteau Twins作品——一部词曲唱都是王菲为作者的专辑《浮躁》。

这一时期,王菲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学得太像了;而王菲最拙劣的地方也在于,学得太像了。

王菲二期(1996-?)在历经3年的高蹈之后,1996年,王菲发表了《王菲》,风格变得不鲜明,却可能是新进步的始端。

风格不鲜明,是放弃了鲜明的弗雷泽/小红莓风格,转而捡拾起较寻常的唱法,包括杨明煌时期的唱法;但弗雷泽/小红莓的味道却留在了其间。

这样的专辑一直持续到2003年《将爱》,虽中间偶有起伏,但迄今未见终止迹象。

这是一段温软/流行/平和/杂色时期,飙嗓子的、奇异的王菲很少集中出现了;但王菲学习过的各式演唱风格——在不同的专辑,甚至同一张专辑的不同歌、同一首歌的不同段——作为几种固定元素不断轮换出现。

对大众更柔软的耳朵来说,王菲有时还是很飙的。

王菲一飙,乐评人就欢呼她的向艺术的疾进;王菲一不飙,乐评人就叹息她的倒向了市场。

其实这个时期王菲一直很杂很斑驳。

偶尔飙一飙,往往是某一种学习元素一时占了上风。

总体感觉,王菲风格偏软、偏模糊时,反倒是王菲最像王菲时;王菲风格较鲜明、尖锐时,反倒是王菲最像别人时。

这一时期,王菲的优点是开始有了融的感觉,越到后期越融,越唱小曲越融;王菲的缺点是始终不独立,有些东西总也融不了,越风格鲜明时越融不了,所学对象动不动就以原型出现,像一些化不开的色块儿。

或者某一首歌,比如《将爱》里的《夜妆》,弗雷泽披着白袍趁着夜色就飞出来了;或者歌曲某一段,比如《王菲》里的《你快乐》、《闷》,唱到副歌小红莓张嘴就来了段啦啦啦。

属于王菲的标志性元素——有时候是食而不化的色块——包括以下四种:——来自小红莓的非中国语言的象声词和唱法,大众称为“王菲式的啦啦啦”;——来自弗雷泽的孤绝的高蹈风格唱法及其近亲,戏剧女神/女巫/女妖般的高腔唱法。

——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真假转换的、时尚又通俗的高飘式流行美声;——格外轻、格外清、格外小心翼翼的、口型略变形的微妙咬字法。

2000年《寓言》之后,王菲歌艺达到巅峰水准,咬字、发声、共鸣均至圆通精准、完美澄明之境。

虽说艺术不能彼此取代、艺人各有各的精彩,但论到各方面的表现,王菲还是傲视群芳,吐字、用腔、高音、低音、音色、意境、形神,都明显高出其他女歌手一截,堪称世纪之交华人第一女声。

此外,“名牌总是汇聚最好的资源”,这是工业界的铁律;王菲的唱片,也总是汇聚了华语圈最好的作词、作曲、编曲、制作队伍,一起煅造着华语音乐界第一流的好唱片。

按说有这些表现,王菲早应该进入杰出艺术家之列,但是可惜,王菲欠缺作为杰出艺术家必不可缺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坚硬的、不含糊的、贯通整个艺术生命的,神魄身心俱皆前往、一眼即明是王菲本人的东西;艺术到最高层面就是人格,就是与艺术家本人息息相关的力量、品格、立场、态度和个人生命;不管见到哪部作品,都像见到艺术家本人的画像。

但王菲作为艺术家,她的本人暧昧不清。

王妃时期(?-?)王菲身上涂满了颜色。

她的音乐涂满了颜色:最新潮流的各色光影不断在她声音中变幻;她的脸上涂满了颜色:新化妆、新发型、新造型不断改换着王菲的新形象;她的名字涂满了颜色,她名字中的“菲”字玩够了游戏:“菲靡靡之音”、“菲流行”、“菲卖品”、“菲精选”,俨然这个时代最酷的名字;她的行为也涂满了颜色:今天跟这个离婚,明天跟那个拖手,今天出现在电影里,明天跟哪个记者耍酷……学“菲”字的文字游戏法,“王菲”也可以写作“王妃” ——她真的像这个声色光影的娱乐时代的王妃!这个国际潮流的、多潮流变幻的、多国时尚互换的、多媒体互转的娱乐时代,仿佛一个巨大无比的T型台,美得超现实、美得像妖的模特在台上无穷走动,光影变幻,音乐变幻,像是没有生活,像是生活在虚空。

说到今天这个又超又酷又炫的时代,我们好像都身处其中,其实没有一个人真的生活其中,但王菲好像真的在那,整个人都在那,整个生活都在那——音乐形象,媒体形象,自我创作显示的个人形象高度一体;“飞”一般地生,在“飞”一般的时代舞台上;唱歌、说话、声音、面影、心情,都在时尚光影中无穷变幻。

这个多色变幻的时尚潮流造物,生活在我们每天看得见、又永远看不见、在这个世界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幻空。

而与她一起长到18岁的北京同学,现在有的当官,有的下岗,有的做白领,有的经营生意,有的留洋海外,有的当家庭主妇……他们在我们熟悉的街道、大楼、家居、四邻日日生息,平常过活。

我相信王菲也有与此相关的人生,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的记忆,她的苦乐,有些甚至还非常亲密。

但是她沉默着,不知会不会说出来。

2004年6月四日星期五注释:Tori Amos,中文译为特里·阿莫斯。

Cocteau Twins,中文译为科克托孪生仔,我以前用过“双生鸟”的译名。

小红莓,英文名为the Cranberries。

玛丽亚·凯莉,美国白人灵歌手,英文名为Mariah Carey。

比约克,冰岛女歌手,英文名为Bjork。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