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不坏。
这个问题主要想问的是,在市场化和娱乐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新的艺术形式能否赋予诗歌以活力?这其实是个方向问题,我觉得大部分写点儿东西的人,都会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说的高贵一点,是如何让我们的艺术理想不死;如果我们说的卑微一点,是如何让自己不会因为搞这个玩意儿饿死……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首先,我必须先对诗歌已死的论调表示遗憾。
理由如下:九十年代以后很多诗歌团体依然保持活动,出名一些的,例如:上海的《倾向》诗刊(陆东东/西川创立);南京的《他们》诗刊(韩东/于坚);成都的《反对》《九十年代》(肖开愚等人创立,倡导“中年写作”);还有像橡皮文学网(诸位熟知的乌青桑在这里)……不一而足,他们都是可以写入当代诗歌史的较为有影响力的团体。
他们依然在九十年代保持活动,并且其中的许多人依然坚持创作。
九十年代诗歌本身是八十年代诗歌发展的延伸和深化,参考臧棣老师的《后朦胧诗: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价值断裂仍然并非是一个可靠的论断。
八十年代的诗歌热潮是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的,繁荣并不一定等于健康。
诗歌作为一种承受苦难的力量,首要的问题是把握当下的经验,故而是个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分割线让我们彼此愉快其次,我们聊一个新问题:市场化是否等于现代主义诗歌的死亡?格非老师有篇文章叫《现代文学的终结》,收录在《博尔赫斯的面孔》当中,我推荐每位对此问题有困惑的同学都可以读一读。
1)市场化是否违背了诗歌的基本精神?我还是先用波德莱尔的《1846年的艺术沙龙》来回答这个问题。
波德莱尔在这篇文本的一开头就歌颂了高贵的资产者,称呼他们是创造历史的全新的力量。
他之所以这么迎合市场,正是因为影响文学创作的诸多因素发生了改变。
虽然,我知道在诸位的眼里理想主义者应该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家都要吃饭。
要吃饭,必须跪舔。
在资本面前,什么玩意都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文学作品本身也会成为一种商品。
如果您觉得不能接受的话,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的抒情诗人》当中有着更为激进的表述,文人的劳动实际上与妓女的劳动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
所以,请先别吐槽矫情的人小清新,理想主义的想法不小清新吗?市场支配之下的逻辑是,没钱就得饿死,又该怎么办呢?您猜,橡皮文学网他们为什么倒闭了?你再猜,《天南》为什么停刊了?我希望,每一位,说这句话的人,都先尊重一下付出努力的人的劳动。
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本身就是和市场/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
请不要站在象牙塔里颐指气使地说,碰了钱的东西都是阿堵物!我希望诸位认识到,当这个世界日益变成一体的时候,那么转向市场化对于中国来说是必然的事情。
我们需要意识到八十年代诗歌辉煌的不可复制性/特殊性。
并不是说八十年大的诗歌成就斐然,就等于那样的井喷式增长是非常正常的。
过度的繁荣反而可能是病态的。
九十年代的诗歌写作,或者说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本身就建立在对于八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的否定之上,它们更加依赖市场。
你需要面对这个问题,而不是躲在象牙塔里装看不见。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
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
海也不再有了。
(《圣经》 启21:1)2)市场化带来的是什么?感谢 @杨书翔 小伙子和我的讨论……书翔小伙子和我指出:当代文学的功能已经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了转译,精英主义无可避免地衰亡了。
对于活在九十年代的读者来说,文学不再承担启蒙/教化的功能,他们希望更为平等的对话。
那么对于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来说,他们的位置会变得很尴尬。
如果不去拥抱市场,文学本身是否能够保持其自身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位置呢?(进行了删改)这点足够了。
格非老师曾经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更为基本的论述:1)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自身的重要性与合法性受到了动摇;2)文学从其功能和作用而言,不论是在教化/认知层面,还是在娱乐层面,都被电视和网络全方位超越;3)文学自身在变化的社会形态和市场前景面前,前途难测。
随着信息交流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到了这项变革当中,自媒体/线上课程等诸多变化正在重新改写我们的时代。
这也就意味着文学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也就是说,诗歌运动当中的口语化倾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的要求就是更亲民,更易懂,更好玩。
市场化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我们意识到的另一点是,怎么卖出去,很成问题。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可以活得很好的。
他们拥有消费目标更加明确的群体(小资/中产),所以可以很好地进入商品化的流通—变现—养活写作者—成为一项固定的职业—产生对应的人才缺口—形成完整的流水线人才生产模式—提供种子选手—写出作品。
诸位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不论是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班,还是新概念大赛/郭敬明办的比赛,都说明了这一条逻辑链条是完美的。
但是诗歌不行,作为一门纯文学,诗歌的商业化道路太难了。
所以当我们回顾九十年代初知识分子写作/平民写作道路之争的时候,这样的分裂是可以理解的。
知识分子写作希望通过构筑专业壁垒垄断诗歌的话语权,这样的话,诗歌对应的道路是称为高雅而无用的艺术;平民写作希望通过写作群体规模的扩大来为诗歌注入全新的活力,并以此企图超越商业本身的逻辑。
可是实际情况是,正因为诗歌自身于商业的格格不入,它无法完成如上的任务。
它拥有庞大的消费/爱好群体,却并没有完善的市场分层。
于是,诗歌发展加速了自身的运动和分裂。
3)我怎么说的又臭又长因为我想阐述的说干净了,我简要回答剩下的问题:现代的民谣不是又一轮现代诗歌的复兴,民谣里面的人作词能力普遍比较糟心;不可否认的是,民谣依然是诗歌市场化的一条不错的道路,既然可以有Bob Dylan,不代表中国不能出点什么幺蛾子;从反抗的角度来定义艺术/非艺术的差别,可能狭隘了,你必须学着适应这个世界;如何区分诗/非诗,辞藻堆砌,言之无物肯定不算。
好好建立自己的鄙视链。
(完)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