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中国好声音十月七号晚上《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终于落下了帷幕,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是觉得很爽很过瘾呢?还是觉得怪怪的?不过就我个人而言,《中国好声音》播到这个份儿,于我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可言了,以后如果不是闲得实在无聊没事做,估计都不会再看《中国好声音》了。
也不知道《中国好声音》是怎么给自己精确定位的,据我揣测的话,它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由华人共享的巨大音乐舞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这样的定位当然还是挺好的,至少它已经超越了当年《超女》《快男》对“青春”“快乐”“活力”的宣扬,应该说占据了更高的层次。
但再怎么定位,也终究只是一个口号,其究竟符不符实,还是要看节目本身的。
其实,《中国好声音》跟其他同类型选秀节目并没有太根本的差别,可能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它比较火吧。
但不管它怎么火,无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好声音》的流行只是一个现象,本质上跟当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流行是一样的。
就好比当时国内尚无哪家电视台推出面向全国、完全大众化,且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综艺性表现形式、品牌化打造模式的选秀节目,这时《超级女声》横空出世,填补了这一空白,随后的《快乐男声》则从“男声”选秀的方向更进一步,算是又火了一把。
而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国内的选秀节目已可谓是层出不穷,但基本思路一直沿袭“超女”“快男”的做法,没有太多突破。
直到《中国好声音》出现,在国内首次采用盲选和导师制,比赛形式跟以往有很大不同,盲选给人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感觉,是对音乐本身更好的尊重,导师制则让节目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聚焦到导师身上,借助明星效应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这是《中国好声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也是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创新之处,有创新就会有关注,跟其他任何一档火爆的节目一样,《中国好声音》的创新(暂且不说它是买了美版好声音的版权)让它在收视率上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同样和“超女”“快男”最终的消沉乃至停播一样,一个现象的涌现固然快速而凶猛,但巅峰之后一定是不断走低,直到落幕。
尽管好声音第四季又创收视新高,说这话似乎太杞人忧天,但仔细想想《中国好声音》这几届还一直保持着创新和突破吗?并没有,如果硬要说什么不同,那就是第四季请来了周杰伦做导师,粉丝效应可谓做到了极致。
可以说好声音第四季引发的收视狂潮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周杰伦的加盟,因为从节目本身来看,确实已经没有太别具一格的亮点了,一年换一拨的学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观众对此已经审美疲劳;所谓的新赛制也无法在盲选和导师制已经奠定的框架下有任何根本的突破,不过是小修小改,不温不火。
一个选秀节目的生命周期通常只有那么五六季,生命力强一点也许可以延长一两季吧;往往第一季会有轰动效果,之后两季到三季会走上巅峰,随后便是下坡路。
究其原因,还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因为观众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明星。
下面是《中国好声音》在巨大光环笼罩下依旧难以掩饰的缺陷(其实就是我的吐槽==):第一,综艺性太强,竞赛性较弱。
看中国好声音就感觉是在看一档精心策划好的电视节目,从选手入场到比赛前采访,到台上演唱,再到演唱后的点评互动,一直到选手立场,一切都仿佛是有剧本的,像是演出来的,毫无现场感。
前期比赛全是录播,官方称最后的决赛是直播,但是究竟是不是直播很值得怀疑,因为每届决赛直播前都会有人放出话来说冠军是谁谁谁,看完比赛冠军还真就是那个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那么是先前就已经比完,观众看的实际上是录播,要么这冠军干脆就是内定的。
《中国好声音》这一系列的做法给人的感觉就是,节目方大概就没打算把它当做一台比赛来执行,而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综艺节目,只不过是披着比赛的外衣。
对于选秀节目,到底是娱乐优先,还是比赛优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我看来,忽视选秀竞赛性的节目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第二,比赛流程不透明,忽视了竞赛的公平性。
基于上一点说的强综艺性、弱竞赛性,《中国好声音》自然而然也会淡化处理一场比赛最重要的属性,那就是公平性。
看《中国好声音》第一期就不禁在心里萌生出各种各种疑惑:参加盲选的选手是怎么选出来的?有海选吗?如果有,那海选的机制又是什么?这些都没有进行任何交代,就直接看着一名名准学员迈着自信的步伐,怀揣着满心的梦想,走上了好声音的舞台。
另外,决赛又是怎么计票的,当初看好声音第三季的决赛,只听见一下宣布张碧晨票数领先,一下子又说帕尔哈提票数领先,各自多少票也没说,至于计票结果到底是不是真的,鬼才知道。
不过第四季算是有所改进的,还是会公布票数,另外还有媒体人现场投票,但这样的做法也不足以让投票的公正性得到保障,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冠军内定”的声音不绝于耳呢?第三,广告投放过于泛滥,商业化色彩太重。
这一点……真的不说别的,就说决赛最后优信二手车的广告吧。
这一则号称“史上最贵的广告”,噱头可谓是赚足了,然而看完那“惊魂60秒”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老白金的一贯套路吗!还以为能看到美国超级碗那样的经典广告,结果让它恶心得掉了一地鸡皮疙瘩。
“优信二手车”这几个字倒是借助《双节棍》节奏下那一轮又一轮此起彼伏的“上上上上上”深深地印刻在了观众的脑海里,说不定将来还真能复制老白金的成功,但是《中国好声音》这整个节目的品质却因此大打折扣,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个纯粹的音乐舞台,却始终不忘用自己的那点知名度狠赚一笔巨额的广告费。
如果真的崇尚音乐,又怎么会让这些十分生硬的商业广告在节目中到处横行呢?其实商业化运作的节目放广告再正常不过了,但还是要注重投放策略,应该让广告跟节目本身更好的嫁接,而不是一放广告就等同于告诉观众“尿点到了”,就算真是起着“尿点提示”功能,那也没必要放那么多又放那么长吧。
商业化这种东西对于一档节目正常的运营非常有必要,而观众也不见得全然反对,但是在形式上做得太露骨,这不是件好事。
暂时只吐这么多吧,其实我对《中国好声音》没有任何偏见,毕竟本身就很少看综艺节目,看一看好声音主要还是因为一开始对内容有点兴趣,至于那些明星导师,抱歉我根本就不追星。
所以我想我更多的还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这个节目,也许比较挑剔,但要知道只有挑剔的观众才能造就经典的节目。
最后简要评价一下《中国好声音》吧,它以国内此前一直没有的盲选和明星导师制夺得观众眼前一亮,可谓轰动全国、盛极一时,但其所有的成功也仅限于此,很难再有新的创新和突破了,加之过于强调娱乐性而忽视其竞赛性及公平性,急功急利、商业化气息浓重,《中国好声音》已走上一条越来越浮夸的道路。
先前的“梦想”还在吗?或许压根就不应该谈梦想。
转载自我的公众号:管理科学家(ID: guanlikexuejia)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