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为什么很多日语歌听起来让人想流泪却又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感觉?
时间:2020-03-25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是的,不过日语歌好听是有原因的。

学日语两年,极爱听日语歌,电子琴过十级的。

听我分析两点:日语本身、音乐共情。

从日语本身来说首先,日语的发音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是极为好听的,这得益于其几乎1:1的元辅音比。

(虽然语音学并未严谨证明) 辅音多,那么语言更难念,变化多,但是听起来分辨率更高,可实际好听程度会变差,因为口型、送气比较复杂多变,音不够清晰响亮。

例子如俄语,匈牙利语。

你会发现好听的匈牙利语歌、俄语歌,普遍不是很流行。

(当然也无法严谨举出反例说瑞典语元音多却也不流行)其次,日语的节奏非常好,音节之间普遍独立,这一点中文也十分明显。

因而我们中国人对日语这种音节表达法非常熟悉和敏感,容易接受。

不过这并不代表英语系这种非独立、流式就不好听,恰恰相反,英语系这种流式风格表达感情要比独立音节更容易,它丰富的语调和重心,丰富的长短音和间隔,都决定了它的歌词曲调会非常灵活,抒情也好,发泄也好,都能适应,这也是为什么欧美乐坛确实享誉世界。

然而日语的独立音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天然亲近优势啊,和韩语一样,我们接受起来十分容易,假如你不知道五十音图,你也可以查罗马音把歌词记住,想当年我也是艰苦的很呐,hhh喜欢日语歌,却还没开始学日语。

(现在的我抄了180首歌词了都)再从音律上说说。

首先是普遍性的,一会儿再说答主的特殊性的问题。

大和民族钟爱发和悉(4&7)是很出名的,很多经典曲目以4起以7落,这就符合小调的特点。

(题主的歌以6为主线,同样是这个特征)我没有从理论上了解过具体特征,不过细腻曲折这个小调的特点肯定是潜移默化进了大和民族的心中,影响了代代曲坛,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日文歌走柔美抒情路线,因而触动心灵,给人悲伤大哭之类的情绪释放,但是动听的感觉又会给人一点点欣慰,而少见中国进行曲之类的大调或者西方恢弘的交响乐主章那种(学识所限,谬误之处务必请各位指出,此处尽量讨论一般,特殊处学识尚浅)其次是答主说的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是音乐共情和主观文化印象所致。

刚才才说了音乐,先说后者吧。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谈起日本,脑中会浮出什么意向呢?当然,樱花,和服,可能还有动漫,京都,东京,富士山,点心…——困死了睡起来更。

…写饿了——更新当我们先入为主、闭上眼睛设想由日语歌词和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场景画面时,不自觉会加上柔美滤镜。

这其实相当正常,谁听到浓重的鼓声和其他强打击节奏不设想军队、不生出雄壮豪迈之情呢。

而很多人日语歌,是不注意歌词,而只听歌手美妙的嗓音和悠扬动听的音乐的。

举个例子,我最喜欢的日语歌,君だったら这首歌前奏十分优美柔和,主唱嗓音甜美动人,背景音乐缓和时抒情,激昂时让人共鸣:太好听了吧。

可是不看词,不懂日语的话,第一印象肯定是这是,甜美,令人向往。

可实际上这是描写与爱人分手后的未来,给原来的恋人写下的悲伤的倾诉:如果身边的人是你,该有多好啊!加上我们脑中的粉色樱花,恐怕积极向上之情就都出来了。

这就是意象带来臆想,音乐共情催化啊。

再说点题外话。

题主的感觉也有选择、放大推广的嫌疑。

因为其实现在主流音乐app上流行的日语音乐多是动漫曲、电视剧曲,时间多为1995之后,面向青年、少年,其实很多老曲子名歌,风格真的像中国60-80年代的老歌,(如改革开放后很多港澳台歌手用了很多日本曲子改词一变成为中国流行金曲,就是爸妈爱听的那种)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建议不妨听了你现在喜欢的风格的很多歌曲以后,找一些日本所谓金曲听听,可能又是一个天地~~(最后强烈推荐我自己的歌单(*^▽^*))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