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哲学有用吗?为什么要学哲学?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相比最初的回答,更新了三点:1. 增加了对第一个问题的评论;2. 增加了第二部分中的第4点“表达的清晰性”;3. 增加了对“学了哲学和正常人交流会有麻烦吗”这个问题的回复。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哲学有什么用”和“学哲学有什么用”不一样。

对于前一个问题,哲学有没有用,我不好说。

我说有用,也会被喷。

我说没用,也会被喷。

这个问题就不回答了。

虽然不回答,但还是想多说几句。

当我们说“哲学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这个有用是针对谁有用的?“有用”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对学哲学的那个人有用吗?如果是针对学哲学的人有用,那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指哲学可以让学哲学的人赚更多钱吗?还是指可以给他各种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是指可以让他活得更快乐?还是别的?是指对别的学科有用处吗?如果是指哲学对别的学科有用,具体是指什么?是指哲学可以指导别的学科发展?还是指哲学可以解答别的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终极问题”?还是指哲学的方法可以用到其他学科上去?还是别的?是指对整个社会有用吗?如果是这样,那具体是指什么?是指哲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指哲学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还是指哲学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还是别的?当我们问“哲学到底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问什么?最好把这一点说清楚,不说清楚是没办法回答的,贸然回答不清不楚的问题很容易挨喷。

以这个问题为例,如果我回答“有用”,那么就有人会说,哲学又不能造出宇宙飞船,又不能让我赚钱,又不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如果我回答“没用”,又有人会说,哲学确实让我活得更明白了,哲学对科学是有意义的,哲学对于社会的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完全就是由于问题本身的模糊性导致的。

所以我选择不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学哲学”和“哲学”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行动,后者是一个学科。

当我们问“学哲学有什么用”的时候,显然我们不是问“学哲学对于社会、对于其他学科”等等的用处。

通常我们问“xxx行动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显然是在问,xxx行动对于做出这个行动的主体有什么用,可以给这个主体带来什么好处?因此,当我们问,“学哲学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们是在问,学哲学这个行动,对于这个做出行动的主体来说,有什么用处。

相比于“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学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至少会清晰一些,因为我们至少知道,这个“有用”是针对学哲学的人来说的。

虽然“有用”这个词的语义还是很模糊,但是我们至少有了一个回答的方向——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学哲学这个行动可以给他本人带来什么。

这里就说一点,学哲学会对一个人的思维带来极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思想的开放性、思维的批判性、思考的逻辑性。

并且,学哲学会让一个人学会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1. 思想的开放性这个概念太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吧。

刚学哲学的时候,我心里早就有自己固定的三观了,当面对那些哲学问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居然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那你活着干嘛,怎么不去死?居然有人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身边的只是幻像?真中二!居然有人觉得科学是不对的?有本事你自己搞出来啊!居然有人觉得东西只有在我们看的时候才存在,不看的时候就不存在?有猫饼吧!居然有人觉得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德标准只是我们人类演化博弈中暂时达到的均衡?这样认为的人肯定都不守道德,都道德败坏!居然有人觉得法律可以不遵守,觉得法律不合理?你去犯个法试试看啊!居然有人觉得被强奸怀孕的女性没有资格堕胎?居然有人觉得上帝这种虚幻的东西是存在的?你把它叫出来给我看看啊!居然有人觉得色情、毒品都不应该禁止,应该合法化?你肯定就是自己想看h自己想吸毒吧!居然有人觉得应该取消国家的分别?卖国贼!居然有人质疑国家的权威?居然有人认为我没没必要爱国?卖国贼!居然有人认为我们人没有自由意志,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有猫饼!居然有人说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居然能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的思想?是你自己思想不坚定吧!居然有人说数学不能用反证法?你一个哲学家懂什么是数学吗!……刚接触哲学的我,觉得会这样想的都是有猫饼的人!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但是读了之后,却发现:诶他们论证的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卧槽这也行…好像真的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力反驳………嗯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学哲学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三观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跟我不一样的三观了,更可怕的是,他们还都能自圆其说,都能为自己辩护一番。

而我呢?没学哲学的我,守着自己现成的三观,不容许别人有一丁点的质疑,一旦三观不合,思想不一致,就拒绝交流。

真正被质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思想做一点辩护。

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

回想起来,在我刚上完哲学导论课程,甚至还没有阅读过任何原著的时候,我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

我开始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能接受别人不同的观念,听到不同三观的言论我不再无视,而会想想他究竟有没有道理。

这就是哲学带给我的第一点用处,思想的开放性。

2. 思维的批判性现在我们都说,人要有批判性思维,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blabla。

其实学哲学就是锻炼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还是举我自己的例子吧,这种东西不举例子就会说的很虚了。

为什么说学哲学能锻炼这种思维?因为哲学问题基本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去看各种论著就会发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能被哲学家说的头头是道。

当阅读不同观点,甚至完全相反观点的哲学论著时,起初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我,就会很晕,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啊,到底谁才是对的呢?显然,不可能相反的观点同时成立。

肯定至少有一方错了,那就要找出他到底错在哪里。

是他的论证过程错了,还是论证的前提有问题?然而哲学家都不是傻帽,他们的论证过程是极其有说服力的,使用的论证前提也都是显然不证自明的。

怎么办?这时我要想挑错,就要打破常规,要尝试去用批判性的眼光看那些“显然成立”的东西,要去质疑那些我们通常认为正确合理的东西,要对任何事情都问一句“为什么”。

不要没有理由的轻信任何事情,不要对任何事情想当然,不要轻易地认为任何东西“就应该是这样的”。

总之,在哲学的世界里,相互不一致却都能得到辩护的观点处处可见,我要去学习那些哲学家批判他们对手的细致思考,要学习他们质疑常规的眼光,不只是学习,还要去用批判的眼光看这些不同的哲学观点。

学哲学让我明白,不要想当然。

3. 思考的逻辑性哲学需要讲道理,不是光给一个三观就完了,哲学家要为自己的思想辩护。

讲道理自然需要逻辑,逻辑不是随随便便的。

在学哲学以前,我经常犯一些逻辑错误。

但读了哲学文本之后,我发现,哲学家的论证跟我以前那些思考方式真的很不一样:他们不关心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我从来没有听过某个哲学家批判他的对手说:你就是收了人家的钱才这样说的。

你这个偷过东西的人有什么资格谈道德?你不就是因为不喜欢美国才说民主不好的!你说要平等不就是因为你没钱!你说不要平等不就是因为你有钱!你说科学不可靠,那你自己搞一个可靠的啊,不然你就没资格谈论科学!等等。

我只听过哲学家说:xxx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

首先,他认为前提1是不证自明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不对的。

其次,他的论证过程依赖于一个隐性前提xx,这没有得到证明。

最后,他这一论证有逻辑缺陷,让我们整理一下他的论证形式xxx。

一个人说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跟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跟他收了谁的钱,都没有关系。

他们也不犯常见的逻辑错误,关于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哪些,知乎上早有相关的回答,我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学哲学就会发现,哲学家的讲道理真的比我们现实中很多论辩要高级得多。

这是其一,是他们用于思考的逻辑的正确性。

还有其二:哲学家思考的清晰性。

学哲学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庞大的问题,哲学家居然可以把它分成好几个小点来说,小点之下又有小小点…哲学文本真的能把复杂的问题讲的很清楚,能用清晰的逻辑顺序把哲学家自己的思考写出来。

我们只是去读,尚且都感到晕晕乎乎的了,更别说他们要想出来,还要写出来了。

他们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居然能保证自己不想晕了,实在是牛逼。

这就叫思考的逻辑性,不犯逻辑错误,并且想的很清楚。

4. 表达的清晰性上面三点都是“思维”上的提升,第四点是表达上的提升。

每个哲学家都需要对自己的哲学观点做两件事:说明自己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为它做辩护。

对于第一点,表达的清晰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哲学家需要在他的文本中,用清晰的语言讲清楚,他的哲学观点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不这样,他就会给其他人留下误解的余地,其他人可能会误解他的观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甚至可以抓住这一点,故意曲解他的观点。

对于第二点,清晰的表述也是重要的。

因为辩护实际上就是论证,当哲学家们想做出十分复杂的论证时,为了不把自己搞晕,也为了让别人能看懂,从而更好地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哲学家需要用清晰的语言来进行论证,否则达不到辩护的效果。

并且,清晰的论证也有助于自己整理思路。

(其实对于某些哲学家来说,表达的清晰性并不是一定值得追求的。

因为某些哲学家研究的是“超越性”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达到,那再追求语言的清晰性就没有可能了,他们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来做哲学。

不过这跟非哲学工作者无关,非哲学工作者在现实中应当追求表达的清晰性。

至少,在撕逼、观点交锋、论辩、会议、咨询等等需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的场合,或者需要陈述自己的理由的场合,清晰的表达都是值得追求的。

)比如,我在本回答开头写的那些话,就是在说,“哲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不清晰性,问问题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想知道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观点。

既然是在表达需求,那就应当表达清楚,否则人家是没办法回答的,因为人家不知道你到底在问什么。

学哲学,看哲学文本,写哲学文章,都会训练一个人的清晰表达能力。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刚上哲学导论课程的时候看过一篇“哲学论文写作指南”,里面的内容我基本忘光了,但是有一句话我大概一辈子都会记得:你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用尽可能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要把你的读者当成是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最好把他们当成小学生,这样你才能真正讲清楚。

还有一句:你的读者没有义务读懂你的文字。

让你的读者理解你的文字,这是你自己的义务。

这就是学哲学带给人的第四个好处:更清晰的表达。

=============其实开放性、批判性、逻辑性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而表达的清晰性主要是为了防止misunderstanding。

由于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想,并且都能得到看似合理的辩护,我们必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要能包容不同的思想。

但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所有的思想,因为这些不同的思想之间会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必须用一种质疑的态度去看待它们,去看待它们的辩护。

而我们要想质疑,就必须有逻辑,我们要保证自己想的没有错,要保证自己不把自己搞晕了。

总的来说,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哲学爱好者来说,对于非哲学工作者来说,学哲学的用处大概就一句话:思维包容一点,不要想当然,凡事都得好好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清楚,别乱喷人。

================看到评论区 @罗元 问“学了哲学和正常人交流会有麻烦吗”,我的回答是,可能会。

本来是不应该会的,因为学了哲学会锻炼更清晰的表达,清晰的表达难道不应该使交流更顺利吗?但是现实情况是,确实经常感觉学了哲学的人比较难交流。

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些哲学学多了的人,会习惯性地用严谨清晰的方式说话。

但是日常的交流根本不需要那样严谨的清晰性,这是因为,日常交流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交流的双方都知道自己和对方都处在同样的情境下,这时交流双方拥有共同的信息,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假设“对方是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了,那样只会降低交流的效率。

举例来说,我们问“现在几点”,这个问题如果脱离语境的话其实很不清晰,我们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是采用中国的东八区时间,还是格林尼治时间?要精确到分还是秒,还是毫秒?要回答年月日吗?不考虑语境的话,我们应该这样回答:按照我们所处的东八区时间,现在是公元2016年xx月xx日x时x分x秒。

但我们并不会这样回答,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显然应该按照东八区时间来嘛,显然不用说年月日啊,显然不用说秒啊,直接说几点几分就行啊。

在这种情况下,过于追求清晰性是没有必要的,那只是浪费时间。

但是哲学学多了的人有时候会忽略了这一点,包括我自己,有的时候习惯性地假设对方是没有什么知识背景的人,习惯性地说很多文字,生怕表达不清楚。

这就导致有时候会认为“学哲学的人不好交流”。

还有一点是,我上面说了,在撕逼、观点交锋、论辩、会议、咨询等等需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的场合,或者需要陈述自己的理由的场合,清晰的表达是值得追求的。

简单说,就是当你要说意见或者讲道理的时候,清晰的表达是值得追求的。

但,现实中需要摆观点讲道理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我们的交流并不是为了说意见或讲道理,而只是交流而已。

有些学多了哲学的人经常忽视了这一点,平时跟朋友、跟亲人聊天的时候,也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用十分严谨的语言跟人家讲道理。

其实人家就是想跟你聊个天,你何必用哲学论证的态度去对待轻松的日常聊天呢?还搞得人家以为学哲学的人都这样 =_=(我自己也经常犯这种错,不过现在意识到了,正在慢慢改正…)但是并非所有学哲学的人都这样。

只要能分得清日常交流的场合和要摆观点讲道理的场合,能判断交流的对方拥有何种程度的信息背景,那么学哲学的人也可以好好说人话的:)所以我对 @罗元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能会。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