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最初的回答,更新了三点:1. 增加了对第一个问题的评论;2. 增加了第二部分中的第4点“表达的清晰性”;3. 增加了对“学了哲学和正常人交流会有麻烦吗”这个问题的回复。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哲学有什么用”和“学哲学有什么用”不一样。
对于前一个问题,哲学有没有用,我不好说。
我说有用,也会被喷。
我说没用,也会被喷。
这个问题就不回答了。
虽然不回答,但还是想多说几句。
当我们说“哲学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这个有用是针对谁有用的?“有用”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对学哲学的那个人有用吗?如果是针对学哲学的人有用,那具体指的是什么?是指哲学可以让学哲学的人赚更多钱吗?还是指可以给他各种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是指可以让他活得更快乐?还是别的?是指对别的学科有用处吗?如果是指哲学对别的学科有用,具体是指什么?是指哲学可以指导别的学科发展?还是指哲学可以解答别的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终极问题”?还是指哲学的方法可以用到其他学科上去?还是别的?是指对整个社会有用吗?如果是这样,那具体是指什么?是指哲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指哲学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还是指哲学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还是别的?当我们问“哲学到底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到底在问什么?最好把这一点说清楚,不说清楚是没办法回答的,贸然回答不清不楚的问题很容易挨喷。
以这个问题为例,如果我回答“有用”,那么就有人会说,哲学又不能造出宇宙飞船,又不能让我赚钱,又不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如果我回答“没用”,又有人会说,哲学确实让我活得更明白了,哲学对科学是有意义的,哲学对于社会的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完全就是由于问题本身的模糊性导致的。
所以我选择不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学哲学”和“哲学”不一样,前者是一个行动,后者是一个学科。
当我们问“学哲学有什么用”的时候,显然我们不是问“学哲学对于社会、对于其他学科”等等的用处。
通常我们问“xxx行动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显然是在问,xxx行动对于做出这个行动的主体有什么用,可以给这个主体带来什么好处?因此,当我们问,“学哲学有什么用”的时候,我们是在问,学哲学这个行动,对于这个做出行动的主体来说,有什么用处。
相比于“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学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至少会清晰一些,因为我们至少知道,这个“有用”是针对学哲学的人来说的。
虽然“有用”这个词的语义还是很模糊,但是我们至少有了一个回答的方向——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学哲学这个行动可以给他本人带来什么。
这里就说一点,学哲学会对一个人的思维带来极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思想的开放性、思维的批判性、思考的逻辑性。
并且,学哲学会让一个人学会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1. 思想的开放性这个概念太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吧。
刚学哲学的时候,我心里早就有自己固定的三观了,当面对那些哲学问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居然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那你活着干嘛,怎么不去死?居然有人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身边的只是幻像?真中二!居然有人觉得科学是不对的?有本事你自己搞出来啊!居然有人觉得东西只有在我们看的时候才存在,不看的时候就不存在?有猫饼吧!居然有人觉得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德标准只是我们人类演化博弈中暂时达到的均衡?这样认为的人肯定都不守道德,都道德败坏!居然有人觉得法律可以不遵守,觉得法律不合理?你去犯个法试试看啊!居然有人觉得被强奸怀孕的女性没有资格堕胎?居然有人觉得上帝这种虚幻的东西是存在的?你把它叫出来给我看看啊!居然有人觉得色情、毒品都不应该禁止,应该合法化?你肯定就是自己想看h自己想吸毒吧!居然有人觉得应该取消国家的分别?卖国贼!居然有人质疑国家的权威?居然有人认为我没没必要爱国?卖国贼!居然有人认为我们人没有自由意志,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有猫饼!居然有人说语言不只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居然能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的思想?是你自己思想不坚定吧!居然有人说数学不能用反证法?你一个哲学家懂什么是数学吗!……刚接触哲学的我,觉得会这样想的都是有猫饼的人!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但是读了之后,却发现:诶他们论证的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卧槽这也行…好像真的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力反驳………嗯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学哲学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三观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世界上有太多太多跟我不一样的三观了,更可怕的是,他们还都能自圆其说,都能为自己辩护一番。
而我呢?没学哲学的我,守着自己现成的三观,不容许别人有一丁点的质疑,一旦三观不合,思想不一致,就拒绝交流。
真正被质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思想做一点辩护。
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
回想起来,在我刚上完哲学导论课程,甚至还没有阅读过任何原著的时候,我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
我开始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能接受别人不同的观念,听到不同三观的言论我不再无视,而会想想他究竟有没有道理。
这就是哲学带给我的第一点用处,思想的开放性。
2. 思维的批判性现在我们都说,人要有批判性思维,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blabla。
其实学哲学就是锻炼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还是举我自己的例子吧,这种东西不举例子就会说的很虚了。
为什么说学哲学能锻炼这种思维?因为哲学问题基本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去看各种论著就会发现,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能被哲学家说的头头是道。
当阅读不同观点,甚至完全相反观点的哲学论著时,起初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我,就会很晕,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啊,到底谁才是对的呢?显然,不可能相反的观点同时成立。
肯定至少有一方错了,那就要找出他到底错在哪里。
是他的论证过程错了,还是论证的前提有问题?然而哲学家都不是傻帽,他们的论证过程是极其有说服力的,使用的论证前提也都是显然不证自明的。
怎么办?这时我要想挑错,就要打破常规,要尝试去用批判性的眼光看那些“显然成立”的东西,要去质疑那些我们通常认为正确合理的东西,要对任何事情都问一句“为什么”。
不要没有理由的轻信任何事情,不要对任何事情想当然,不要轻易地认为任何东西“就应该是这样的”。
总之,在哲学的世界里,相互不一致却都能得到辩护的观点处处可见,我要去学习那些哲学家批判他们对手的细致思考,要学习他们质疑常规的眼光,不只是学习,还要去用批判的眼光看这些不同的哲学观点。
学哲学让我明白,不要想当然。
3. 思考的逻辑性哲学需要讲道理,不是光给一个三观就完了,哲学家要为自己的思想辩护。
讲道理自然需要逻辑,逻辑不是随随便便的。
在学哲学以前,我经常犯一些逻辑错误。
但读了哲学文本之后,我发现,哲学家的论证跟我以前那些思考方式真的很不一样:他们不关心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我从来没有听过某个哲学家批判他的对手说:你就是收了人家的钱才这样说的。
你这个偷过东西的人有什么资格谈道德?你不就是因为不喜欢美国才说民主不好的!你说要平等不就是因为你没钱!你说不要平等不就是因为你有钱!你说科学不可靠,那你自己搞一个可靠的啊,不然你就没资格谈论科学!等等。
我只听过哲学家说:xxx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
首先,他认为前提1是不证自明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不对的。
其次,他的论证过程依赖于一个隐性前提xx,这没有得到证明。
最后,他这一论证有逻辑缺陷,让我们整理一下他的论证形式xxx。
一个人说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跟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跟他收了谁的钱,都没有关系。
他们也不犯常见的逻辑错误,关于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哪些,知乎上早有相关的回答,我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学哲学就会发现,哲学家的讲道理真的比我们现实中很多论辩要高级得多。
这是其一,是他们用于思考的逻辑的正确性。
还有其二:哲学家思考的清晰性。
学哲学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庞大的问题,哲学家居然可以把它分成好几个小点来说,小点之下又有小小点…哲学文本真的能把复杂的问题讲的很清楚,能用清晰的逻辑顺序把哲学家自己的思考写出来。
我们只是去读,尚且都感到晕晕乎乎的了,更别说他们要想出来,还要写出来了。
他们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居然能保证自己不想晕了,实在是牛逼。
这就叫思考的逻辑性,不犯逻辑错误,并且想的很清楚。
4. 表达的清晰性上面三点都是“思维”上的提升,第四点是表达上的提升。
每个哲学家都需要对自己的哲学观点做两件事:说明自己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为它做辩护。
对于第一点,表达的清晰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哲学家需要在他的文本中,用清晰的语言讲清楚,他的哲学观点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不这样,他就会给其他人留下误解的余地,其他人可能会误解他的观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甚至可以抓住这一点,故意曲解他的观点。
对于第二点,清晰的表述也是重要的。
因为辩护实际上就是论证,当哲学家们想做出十分复杂的论证时,为了不把自己搞晕,也为了让别人能看懂,从而更好地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哲学家需要用清晰的语言来进行论证,否则达不到辩护的效果。
并且,清晰的论证也有助于自己整理思路。
(其实对于某些哲学家来说,表达的清晰性并不是一定值得追求的。
因为某些哲学家研究的是“超越性”的东西,这种东西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达到,那再追求语言的清晰性就没有可能了,他们必须用另一种方式来做哲学。
不过这跟非哲学工作者无关,非哲学工作者在现实中应当追求表达的清晰性。
至少,在撕逼、观点交锋、论辩、会议、咨询等等需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的场合,或者需要陈述自己的理由的场合,清晰的表达都是值得追求的。
)比如,我在本回答开头写的那些话,就是在说,“哲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不清晰性,问问题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想知道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观点。
既然是在表达需求,那就应当表达清楚,否则人家是没办法回答的,因为人家不知道你到底在问什么。
学哲学,看哲学文本,写哲学文章,都会训练一个人的清晰表达能力。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刚上哲学导论课程的时候看过一篇“哲学论文写作指南”,里面的内容我基本忘光了,但是有一句话我大概一辈子都会记得:你要把你的观点和理由,用尽可能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要把你的读者当成是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最好把他们当成小学生,这样你才能真正讲清楚。
还有一句:你的读者没有义务读懂你的文字。
让你的读者理解你的文字,这是你自己的义务。
这就是学哲学带给人的第四个好处:更清晰的表达。
=============其实开放性、批判性、逻辑性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而表达的清晰性主要是为了防止misunderstanding。
由于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想,并且都能得到看似合理的辩护,我们必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要能包容不同的思想。
但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所有的思想,因为这些不同的思想之间会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必须用一种质疑的态度去看待它们,去看待它们的辩护。
而我们要想质疑,就必须有逻辑,我们要保证自己想的没有错,要保证自己不把自己搞晕了。
总的来说,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哲学爱好者来说,对于非哲学工作者来说,学哲学的用处大概就一句话:思维包容一点,不要想当然,凡事都得好好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清楚,别乱喷人。
================看到评论区 @罗元 问“学了哲学和正常人交流会有麻烦吗”,我的回答是,可能会。
本来是不应该会的,因为学了哲学会锻炼更清晰的表达,清晰的表达难道不应该使交流更顺利吗?但是现实情况是,确实经常感觉学了哲学的人比较难交流。
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些哲学学多了的人,会习惯性地用严谨清晰的方式说话。
但是日常的交流根本不需要那样严谨的清晰性,这是因为,日常交流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交流的双方都知道自己和对方都处在同样的情境下,这时交流双方拥有共同的信息,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假设“对方是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了,那样只会降低交流的效率。
举例来说,我们问“现在几点”,这个问题如果脱离语境的话其实很不清晰,我们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是采用中国的东八区时间,还是格林尼治时间?要精确到分还是秒,还是毫秒?要回答年月日吗?不考虑语境的话,我们应该这样回答:按照我们所处的东八区时间,现在是公元2016年xx月xx日x时x分x秒。
但我们并不会这样回答,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显然应该按照东八区时间来嘛,显然不用说年月日啊,显然不用说秒啊,直接说几点几分就行啊。
在这种情况下,过于追求清晰性是没有必要的,那只是浪费时间。
但是哲学学多了的人有时候会忽略了这一点,包括我自己,有的时候习惯性地假设对方是没有什么知识背景的人,习惯性地说很多文字,生怕表达不清楚。
这就导致有时候会认为“学哲学的人不好交流”。
还有一点是,我上面说了,在撕逼、观点交锋、论辩、会议、咨询等等需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和需求的场合,或者需要陈述自己的理由的场合,清晰的表达是值得追求的。
简单说,就是当你要说意见或者讲道理的时候,清晰的表达是值得追求的。
但,现实中需要摆观点讲道理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我们的交流并不是为了说意见或讲道理,而只是交流而已。
有些学多了哲学的人经常忽视了这一点,平时跟朋友、跟亲人聊天的时候,也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用十分严谨的语言跟人家讲道理。
其实人家就是想跟你聊个天,你何必用哲学论证的态度去对待轻松的日常聊天呢?还搞得人家以为学哲学的人都这样 =_=(我自己也经常犯这种错,不过现在意识到了,正在慢慢改正…)但是并非所有学哲学的人都这样。
只要能分得清日常交流的场合和要摆观点讲道理的场合,能判断交流的对方拥有何种程度的信息背景,那么学哲学的人也可以好好说人话的:)所以我对 @罗元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能会。
下一篇:哲学是什么?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