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一套五册,分别是《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艺术中的理想》,是伊波利特阿德尔夫丹纳的讲课稿,由傅雷翻译。
全稿翻译历经了三十年,从1929年至1959年,正因为其精雕细刻的匠气,使时隔了近60年之后,仍然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艺术概论。
我想,作为读者,看到这洋洋洒洒的五大册,内心是怵的,不过一旦你跟随了丹纳的叙事逻辑,就发现不仅有趣,而且有料。
书的体制是夹文夹图的,文字方面简约但不简单,对文艺现象有着独到的见解,指出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的方向,对具体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指出了其成功及不足之处,而且为了避免说教的枯燥,几乎每隔两三页就出现一幅名画,不仅如此,对名画出名之处作了画龙点睛的解释。
每册书都有一页,暂且定义为“开场白”,如第一册《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中提及“我开始讲课的时候,先向你们提出两点要求,第一是集中注意,第二是你们的好意,这都是我极需要的”突出的是丹纳的博学与谦虚,联想到当下,我们对于艺术的学习,不能是人云亦云,更不能附庸风雅,把艺术当作自己的标签,就像穿着绫罗绸缎一样展示自己的高人一等,其实艺术对于学习者品行要求是极高的,你只有热爱才能有兴趣,也只有兴趣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才能学有所成。
虽然不是严谨的艺术史,但对于国人而言,西方艺术家的生平我们多半不了解,译者傅雷特辟了章节,对艺术家文学家译名原名进行了对照,这种方式有效地纠正了读者一边看正文一边看注释的不良习惯,把读者的关注力集中在艺术理论的叙述上,而不是对艺术家姓名与生平的识记上。
艺术品的本质不是孤立的,一方面是指欣赏艺术品要有总体的观念,不要过分执迷于色彩、结构之类,而要从色彩与结构的组合中洞察创作者的思想与品位,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一样,他不可能超越所生存的时代,作品是对现实的主观反映,现实是“像”,艺术作品是“镜”。
丹纳受到自然科学界的影响至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其艺术观,他从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希腊雕塑中引发的议论,完全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而且通过自我觉醒与比较研究,丹纳最终将艺术的性格与定位归纳为种族、环境与时代三个主要方面 ,继而在每种艺术形式中都提出了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
丹纳同时还认定了艺术欣赏并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而是将若干个欣赏者的结论归纳提炼到一起,就能形成一个较为固定、较为统一、较为客观的评价,如同当代的大数据,在样本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规律。
丹纳认为艺术的诸多形式是相通的,但是他的能力有限,相对而言只能对具有模仿性质的雕塑、诗歌、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而对于音乐、建筑则涉猎不多。
模仿不是艺术所要追求的,但是模仿却是艺术的起步,任何一位作家都有其成名作,而成名作与处女作的区分除了技艺的高低,还有思想认识的深浅,“像”与”不像”对于初学者很重要,但是对于功成名就者而言,就是一种束缚,他需要超脱需要提升,把内心的情感倾注于作品中,从而赢得与受众的互动与共鸣。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创作者有充分的特征选择自主权,师承只是告诉他应该表现什么、怎么表现,而没有对为什么表现给出确切的指引,相对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作者所表达的完全是内心的体验,只是读者,无论当时代的还是后世的,对于回到创作者所在的时代是无能为力的。
丹纳心中的文艺复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名家辈出,而且风格类似。
丹纳以山坡上的葡萄园为例,说最好吃的葡萄只有两三株,而绝大多数 葡萄由于受到泥土的性质、小山的屏障、水源的供应等因素影响而没有产生令人称赞的美味。
文艺复兴之所以在意大利兴起,源于这儿远离政治斗争,少受战火,更源于当时的创作者拥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从金银细工和雕塑中了解了隆起的肌肉、弯曲的线条以及骨头的接榫,他们要展示的是健康、活泼、强壮的人体,而不是那些风景。
在他们的笔下,风景是对人体的陪衬,人才是自然界的主人。
先一个时代,艺术尚未成熟,后一个时代,艺术已经衰落! 如果说意大利艺术所代表的是拉丁民族,那么尼德兰则是日耳曼民族艺术的源泉,丹纳指出一位合格的近代艺术史研究者,必须拥有辩证的观点,对拉丁民族及日耳曼民族的融合与背离要做到全面、深入的理解。
他定义的日耳曼人缺乏健全的头脑、完美的理智,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显得更安静更慎重,对快感缺乏追求,对内容的倾向性胜于形式,因此在艺术史中日耳曼人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正同一植物的几颗种子播在气候不同、土壤各别的环境中,任由它们自由生长,他们必然在时光的推移下产生不同的变种,如果气候与土壤的差异性越强,则此后的走向更是不可估量,而作为一位追求统一性的欣赏者而言,他需要的是包容与理解,而不是指责与嘲笑。
须知,要了解与爱好绘画,我们的眼睛需要对形体与色彩极度的敏感才行,如果不经过刻苦的学习与持久的练习,是无法在创作者与受众中产生同频共振的,这就是德国与英国没有产生一流绘画的原因,因为他们太理性、太冷酷、太执着。
相对而言,尼德兰则显得感性、温柔、和善一点。
丹纳心中艺术史最辉煌最独到的时代是希腊一派,而代表希腊的特色不是绘画,而是雕塑,客观原因是古代绘画在时代的推移下湮灭了,留下来的只能是风吹雨打不变型的雕塑,主观原因是一代时代的特色不可能平均分布到所有的艺术形式,就像我们提及唐朝,是诗,提及宋代,是词,并不是说宋代没有诗,而是在与词的对比下,诗显得过于单薄。
即使是把雕塑作为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但我们也必须冷静地看到,保存下来的古代雕塑与毁灭部分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只有朱诺的头像、朱庇特的头像可以作为当时当世巨型雕像的推测依据。
地图上的希腊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以欧洲部分的土耳其为底边,向南拓展,直入海中,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去孕育了那么早慧那么勇毅的民族,与地理位置相关联的是那儿的气候,天气温和宜人、冬无严寒,随之而来是生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那么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唯一值得费心费力的事情 就是点亮思想的 火花,建成艺术的殿堂。
艺术中的理想不是“大而全”的,而是“小而精”的。
当创作者谈到理想,必然充满情感,他能想象到的意境是线条与色彩无法表达的,那么理想的诞生正生逢其时,或者指尖轻轻地接触,或进合着双手,以理想的符号去洗涤自我的内心。
艺术品与现实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可以抓住最基本的或者最显著的特征,而不是像实物那般将特征融入到一团浑沌之中。
当特征移植至艺术品之后,特征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符号,相反将成为艺术品中最有意义 的价值所在,艺术品创作者从来不可能寄希望于特征的某个方面来充分表达理想,而理想的表达是众多艺术特征共同努力的结果,丹纳所揭示的“效果的集中”理论,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积极的验证。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