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此论题必须先明确一点,我们今天使用诸如“艺术学”“美学”“哲学”等汉语词汇表述的学科划分,只是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外力的冲击下,依据西方分科模式所建立的学科系统,使这些学科从经史子集及其伦理为中心的大一统古代文化中剥离出来的。
长久以来,中国古典学术基本处于闭合的文明系统自然成长(并以深厚内力化解印度佛教冲击),而百年来“艺术学”“美学”“哲学”之类学科的建立,则是外力撕扯下支离中国古典学术的产物。
故依中国古典学术的话语看,“艺术学”、“美学”、“哲学”不过《庄子》书中所预言的又一次“道术为天下裂”,这些学科形态在中国实质上是无根的。
上述提示虽然略显偏题,但至少提醒我们,要深入讨论“艺术学”、“美学”、“哲学”的关联,我们是无法依托汉语思维的,唯有深入西方的学术传统,才能看出这三者的关联。
从时间上讲,这三门学科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哲学、美学、艺术学。
这个时间关系与逻辑关系同一,美学脱胎于哲学,艺术学独立于美学。
具体思想史事件如下——德国鲍姆加通1750年出版《埃斯特惕卡》,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术语,成为美学学科发展史上的“美学之父”;一百年后,德国的费得勒主张将美学和艺术学区分开来,也因此被后世称为“艺术学之父”。
我们首先看哲学,因哲学这一学科在西方渊源最早,古希腊时代的哲学(philosophia)作为系统的知识与终极的真理追求,一切知识以哲学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若从这一学科的问题意识上讲,其产生代表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把捉这个世界,在此意义上哲学可谓“一切学科之母”,人类各种学科的逐步分化,是15世纪以后的事情,复合型的古典人文艺术哲学逐步分解为“学科”(拉丁文discipline),众多分化独立的学科,是工场手工业开端的分工与职业行会的教育对应体,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对世界的条分缕析的深入认识。
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便诞生于上述学科分化的大背景下。
德国鲍姆加通1750年出版《埃斯特惕卡》,日本与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学” 。
鲍姆加通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术语,称之为“感性认识的科学”,与追求逻辑确定性“理性认识”的哲学有别,“感性认识”追求“明晰的”(clear)“完善”(perfectio),感性认识明晰化臻于完善程度即美。
于是,他便成为美学学科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地位的人。
艺术学独立于19世纪后期,费德勒极力主张应该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二者是相互交叉而又互相独立的两门学科。
从我们现代学科的视野看,美学不只研究艺术审美,还研究更为广泛的现实审美。
但是美学又不研究艺术中的一切问题,而只研究其中与审美经验有关的部分。
从研究方法上讲,美学虽然研究艺术审美,但研究的基础和归宿都指向更为普遍的现实审美,它并不停留在、更不归结为艺术本身。
艺术学研究艺术是对艺术作具体全面的研究,它始终不脱离艺术对象,从而不上升为对审美的普遍抽象。
就此而言,我们大抵可以把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理解为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的关系,就好像数学与统计学的关系一样。
上述西方思想史上的史实无可置疑,但现代学科建制下,此三者的关联越发模糊,尤其是20世纪以来,哲学内部流派五花八门,似乎渐渐丧失其自身的规定性,而美学这一学科从建立伊始就面临着合法性危机,今“以艺术学代美学”之论调甚嚣尘上,故为避免陷入诸端思潮之争,只从可靠的学术史角度去谈此三者关联。
但还需要再多言一点是,中国古典学术传统并无如此学科建制,所以要想真正建立中国现代艺术学、美学、哲学,就必须明白这些学科的概念与中国传统未必相融,相融的只能是各个学科术语所指向的人类共通的人文体验和精神气质,只有在此共通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即东西方文化之汇通交融。
下一篇:吉他弦断了多少钱一根?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