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请问文学的尽头是哲学吗?
时间:2020-04-03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文学的尽头当然不是哲学,文学走的和哲学相反的道路。

第一部分:哲学尝试着去除语言中的歧义,使人能够在更普遍的基础上交谈。

它从古典时期开始就试图定义事物,将意义,形式,罗格斯看作是中心。

文学尝试着从语言中的歧义中获得一种神秘直观,揭露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情感。

它的语言形式,是在能指(的范围)和所指(的对象)间形成一个非此即彼的滑动断层,从而给与神性和精神的容纳空间。

文学最终会导致诗歌,而诗是纯粹个体化的精神体验。

神性和精神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是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时候就早已被人类体验到。

原始人的表达能力有限,语法不丰富,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梦和精神看作是生活的重心,在岩壁上画上符号,用符号表达自己的情感。

象征符号和诗歌具有相似之处,就是能指范围很大,并且意义取决于人的主观认知。

那个时候,美是简单的,是随手获得的,是直观的。

然而当语言的进步,以及词汇的丰富,形式的语言占满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思想和生活。

甚至是内心思考都需要用到形式语言(思考无法不用到语言)。

从而,词汇越来越多,语言结构越来越复杂,定义越来越确定。

从而将符号,诗歌,梦境,精神,美从人类的世界中挤出。

从此人类的思想和社会都被"确定意义,去除歧义的语词占据。

"从而,诗歌和梦退场了,人类的精神和神秘直观从此退隐。

人类无法体验到自然神性。

于是,人的思维成为一种形式语言的奴隶,思维被语言重新编程了,开始技术化,机械化的运作,一个词必然对应一个普遍的约定俗成的对象。

从此,美成为难的。

人必须暂时忘记自己的固定形式思维,才能够短暂直观到美,美蕴含在象征符号里,意义的非确定性里。

在严格的技术语言中,美是难的。

而文学,诗歌是一种救赎。

将人从人造的语言体系中拯救出来,给人精神上的自由,使人重新认识到自己的神秘直观。

文学,诗歌是林中路,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小路。

因此,文学的目的不是追求语言(or词汇)的准确和堆积,而是追求一种"意义的非确定性","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缝隙(滑动)", "给人提供新的可能性", 从而将遮蔽真实的"自然物的存在"的"通过后天形式,技术语言构造的事物的形式的世界(固定的,这个词必须是这个意思,语法必须是这样使用)"消解。

就好像消解附在眼球外的白膜一样,使人真正直观到原初的"思"。

文学是通往神性的道路。

神明藏在被遮蔽的存在之后,只有当移开面前的"人造的,技术语言形式",才能够认识到自然的存有,最终直观神性。

这也是为何自称通往神性,通往神秘精神的经院哲学被人诟病的原因。

因为经院哲学是人造语言的最高体现,每个词的同名异义都会列出,并且将词汇辨析达到最精密的水平。

然而他确实是人工的,形式语言占据了整个天,地,人,神,的四重空间。

让每个事物都有了一个固定名字,有了形式,有了机械化的目标。

当语言固定下来后,人类精神的不确定性便衰弱了。

神性存在于语言的缝隙中,它的表现是诗歌和文学。

神性难以存在于固定的,"被人指定,归类的形式语言"和论证中。

经院哲学方法观,最大的可能是通过精密的形式语言创造了一个人造的神,而这个作为存在者的神,却遮蔽了"自然的,原初的"天,地,人,神的自然空间。

文学走的是哲学相反的道路。

文学揭露真理。

哲学为技术奠基。

文学是真正的神学。

这在海德格尔后期的文学转向中可以明显看到,但这并不是经院化,哲学化的神学,而是面对一种原处的思的,走入黑暗丛林的勇气。

后记 1我文章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

然而我文章里写的,和加谬他们的,虽然目的不同,然而起源是相同的,都是后现代社会意义崩塌后,词与物脱节了(比如流行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产生),这种情况下是保持乐观,还是悲观。

说认为这种脱节是荒谬,虚无,还是具有神性的表征。

第二部分:人类在一个"事物的世界"中感到驾轻就熟,他可以从概念上把握去定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在"存在的世界中"却存在害羞和心神不宁。

因为存在是一种行为(进行存在),而不是一个事物。

—吉尔松哲学有神论,特别是神学,是人的一种存在行动,对自身的处境的认识,和"跳出概念,直面自身的精神"的勇气,和"我与外界的主体间的联系",对万物的谦卑。

而非一种流俗的科学观念,这种流俗的科学观将世上的一切都使用概念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人站在万物之上,拷问自然,甚至暴力的对待一切事物,从而掩盖了"存在"的空间。

神学是"我直面存在",流俗的科学是"我塑造概念"。

流俗的科学,是理性的运作,是通过语词和概念来建立的世界,理性的运作不得不通过概念和词汇运作,是我能随时把握的那个世界。

神学是一种"操劳",是从"语词和概念"的缝隙钻出去,面对原初的思,本源,以及存在。

神学是存在于各个主体间的关系,我的精神的向内分析,是一种诗歌。

后记2以上是我和"物理主义还原论"缠斗多年的一些心得。

流俗的科学并不能将"人类一切情感感受和行为"还原成物质原因和神经科学的原因。

人类情感感受和行为背后的因缘,需要通过宗教神学和哲学来解释,并且人类词汇(概念语言)不足以表达更深入人心的内容,往往需要"默观"和"象征"的方法去认识。

这也是为何人类依然需要宗教修行和"象征符号",或者文学的原因。

这是一个方法论问题。

评论区的知友 @jebsbhsuwvdkshqg 说出了我的心声:"不仅如此,存在甚至是科学的源头,唯有对存在进行限定后,科学才有可能。

树本身大于我们对树的所有判断,比如树是高的,树是绿的……树本身仅仅代表着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而科学正是首先把这无限可能性限定为树是树的形式,也就是A是A,然后以此为基础构造逻辑概念体系,树的属种等等。

因此存在是科学的源头。

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家,存在的家,我们不仅要使自己从概念中返回到自身的存在,并且也要让他人他物返回自身而存在,实现存在与存在之间的相遇。

而上帝就是那个绝对的存在,上帝让我们得以能够退从一切概念判断、世俗关系中退身出来,而守护在祂身边,守护在绝对的存在身边。

"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