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将开始安利6本书,每一本都会给出我具体的理由,这都是我大浪淘沙淘下来的6本:1-《图说中国绘画史》/高居翰高居翰应该是目前美国最著名的中国绘画史研究专家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最知名的。
这本书里面的选图非常严谨,基本上都是有据可考的真迹。
在我看的众多书籍里面只有陈远志的《教你中国绘画史》的图片严谨度可以与之一拼,但是后者花了大量的文字来介绍图片来自于哪里,史料陈述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枯燥。
图片来源微信读书《图说中国绘画史》这本书的讲解特点正如他序言中所说一样,以图片为主进行解说,不掺杂过多的历史事件——在众多美术史书籍里面的确是异类。
本书特别适合画过一点点素描,但是却没有画过国画的人来看。
作者完全是站在一个西方绘画语境体系来看待中国作品的。
比如他点评《洛神赋图》里的山丘和树木时,会说这画的像一堆蘑菇,质疑中国传统画论中对它的高超评价。
“传顾恺之,12世纪或13世纪仿本,洛神赋局部。
”“在早期热爱自然者的眼里,香菇似的树,圆缓的山丘,在童稚的表现手法中,必定变换成了茂密的树林,高大的山脉吧。
”评语很含蓄,读起来会有一种温和的讽刺感。
却时常引起我的一些共鸣——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到大学素描的人来说,我也一直是这么看待这些作品的:每当我看到传统画论里的一些点评时,我总是会怀疑我的眼睛。
而高居翰作为一个著名学者,他来把这些质疑十分直白的提出来。
对我来说,是内心里基于西方美术体系下观赏国画时的疑惑,得到了赞成。
这本书基本上是以西方绘画的视角来看待国画。
所以他会对宋代的写实山水特别推崇,点评明朝吴伟的山水画时,关注点也在他对人物的动态速写上。
吴伟,渔乐图,局部,纸本设色。
这些关注点,恰恰是传统画论中一直忽视的点。
这本书让我非常舒适地把中国绘画作品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它以时代为章节,把每一个时期绘画风格变迁的过程,简要地呈现了出来。
以西方绘画的逻辑,对画作也做简单的评判,同时对于他难以说清楚的绘画风格也保留了相当的尊重。
但是,作为美术老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他两个缺陷:1-对国画的赏析始终有一种门外汉的感觉:高居翰本人在写这本书时,中国画绘画经验貌似比较少,许多对画作的点评可以看出来,他没有了解国画材料的一些特性和技法特点(这本书是他早年的作品,近年来我在一些其他的论文和书籍里感受到他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
)这方面我推荐,大家最好买一些国画材料,画一些国画,带着一点体感再来看国画,感觉会不一样。
技法类入门的书在淘宝上有很多,我就不做什么推荐了。
2-他从一开始就把书画同源的理论给排除了,主观剔除了中国书法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这么一个重大的因素被排除以后,中国绘画的魅力其实是降了至少一半。
中国绘画就变成了水墨版素描的存在了,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更好的方便高居翰,用西方绘画的理论来做对比欣赏。
但是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我们欣赏的国画是残缺品。
关于书法历史,我特别推荐石川九杨的《写给大家看的中国书法史》,说是写给大家看的,其实这本书适合练习过毛笔字的人来看。
封面不小心被我弄没了,不过这个书脊还是可以看出名字的。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梳理出,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看这本书可以对中国绘画的风格有一个更加清醒的局外人认知,如果我们在看这本书之前,已经对中国绘画史有一定了解的话,就能够很快的意识到书法风格的变化对绘画的影响有多大。
综上所述,高居翰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的准确:不是写给专业作者来看的,是专门写给对国画一无所知的小白入门书。
2-《中国绘画史》/陈师曾图片来源微信读书对于古文功底比较弱的人来说,这本书读起来可能不是特别顺畅,他的行文特色和民国时期众多书籍一样,是一种半白话文的状态。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面的审美观念代表着民国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中国传统绘画评论家的审美趋势——崇宋。
这本书也是中国人写的“中国绘画史”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
他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宋以后走下坡路。
这个思路影响了很多史论家的美学观点。
台湾美术史学者俞剑方在评论宋代绘画的时候,几乎原样照搬了陈师曾的话。
民国那一批的美术史论家主要都是依据史料记载中的文字来写中国绘画史的,这种不考据实物真假的做法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他们文章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在现在已经被证明是后人伪造)相比之下,俞剑方的《中国绘画史》优点在于,他非常清楚地区分了自己的观点和史料,并且对历朝历代的画家的师承关系以及家属关系做了细致梳理。
在他的书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流派的传承及其影响。
这本书比较老了,已经绝版了,竖排繁体。
总体来说,陈师曾的行文是比较主观的,他的亮点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那一段,通过举例,说明了绘画中线描技法的变化和书法变化是一致的。
深刻意识到了中国书法对绘画的技巧影响——这也是画家和评论家写绘画史的区别,前者会更加注重技法上的变化和联系。
3-《中国艺术》/剑桥大学柯律格图片来源微信读书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不仅仅着眼于纸本绘画,他还写出了不同材料绘画的发展,包括瓷器绘画,木版画等等。
让我意识到了:不同画种之间有发展速度差,发展速度快的引领着其余绘画艺术的变革潮流。
瓷器绘画和木版画的风格演变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压缩版本的纸本绘画的演变。
瓷酒罐,釉下彩青花,画浪漫戏剧《西厢记》的场景。
约1320—1350年这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尊重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他写出了明代以后的中国拍卖市场发展环境。
比如:在明朝,当时最贵的作品书法作品可以卖到1000两白银,其次是瓷器,最后才是绘画。
唐伯虎第一张画曾经卖到200两白银——这个钱可以在帝都买一栋带大画院的豪宅。
同时这本书对历史的梳理也比较新,大部分中国绘画史都截止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但他和冯志远一样,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艺术也做了相当篇幅的描述:明确道出了新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就是中西结合下的中国绘画和西方油画的学习。
中国绘画中西结合这个主流下有两条主线:以徐悲鸿为首的古典油画和中国画的结合,《徯我后》,布面油画,徐悲鸿,1930—1933年以林凤眠为首的西方抽象艺术和中国文人画的结合。
《裸女》,布面油画,林风眠,1934年但是这本书有点忽略了以齐白石,张大千为首的复兴传统绘画的流派,对这一部分的介绍过于精简。
不得不说有点遗憾。
总的来说,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所有中国绘画史中最严谨最完整的一本。
非常适合用来做学术研究。
上述这三本中国绘画史,各有千秋,侧重点不一样,基本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三本书。
高居翰侧重图片解说,陈师曾侧重史料评述,柯律格侧重考古和社会环境变迁。
剩下的各种中国绘画史,都基本上是在这三种特色各种演变或者结合,我就不一一推荐了。
接下来我再推荐三本,这三本就不是历史的书了。
是不同艺术家写的书。
他们都是以个人实际的体验来看待中国绘画,大部分是感悟之言。
前三本书是对中国绘画的一种宏观浏览,接下来这三本书是一种更加微观的细节体验:1-徐小虎《话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图片来源微信读书这本书是徐小虎和王季迁的对话录。
徐小虎高超的访谈技巧,让王季迁的很多核心思想得以呈现。
王季迁与徐小虎在金王娴歌家中,2003年王季迁让我非常好地理解到了笔墨(意指笔触余下同)的抽象。
“中国人非常深刻地领悟到了笔墨的抽象,但是没有体会到设色与构图的抽象。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很难深刻体会董其昌和赵孟頫的美感,这也是读高居翰的书的时候很难明白的点。
疏林远岫图 董其昌 天津博物馆藏这使得我依旧很困惑,为什么中国的绘画,在宋元以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宋元以后大量的仿古画魅力究竟魅力何在?而借由王季迁所说的笔墨这个关键点,这一切的困惑得到了一个关键钥匙解答,我才得以看懂了中国绘画史的后半段。
王季迁在示范临摹中国化的过程他明确地道出了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成就,他们是使得笔墨进入抽象领域并发扬光大的艺术家。
一个有趣的题外话:高居翰和王季迁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前者推荐后者在大学里任教,高先生的学术气度还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王季迁和高居翰合影,1970年代书中每每谈论画家的历史成就时,会碰撞出许多非常精彩的论断和感悟,我在这里展示一二原话,供大家参考:“之所以有时代风格,是不同时代的人变了。
以前的东西也很美,只是现在再用他不合适这个环境了。
”“笔墨特质与画家个人风格的发展或转变无关,唯一有关的是画家的个性、天赋和其本性。
”“元代弹的是二重奏、三重奏,王原祁则像个小的室内交响乐,声音丰富得多。
你说得对,他以抽象笔墨作出纯笔墨之美。
”这本书,从绘画角度来说,最令我备受感动的是他对平淡天真的解释。
我相信这对许多想要追求自己独特风格的画家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和许多美院老师一样,他认为一个画家通过绘画,不是为了追逐名利。
画家最重要的是通过绘画重新认知自己,做自己本来的面目。
这个在中国绘画里面的说法就叫做“平淡天真”。
接下来的区别点就在于,许多人为了做自己,而反对学习别人的风格——甚至出现了一种主张不学绘画,靠本能绘画的原生艺术主张。
但是王季迁马上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问题:刻意地为了做自己而不做别人,实际上还是没有做自己,是活在主张做自己的这个价值观下的。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哪怕你就是想临摹别人,成为别人的那个风格,那也是没问题的,因为画家在临摹的过程中,也会流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人是无法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的。
我之所以喜欢某个人的风格,想成为这种风格,那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绘画风格部分地唤起了内心里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不断学习别人风格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衍生出自己的见解和笔墨。
“艺术家虽然在模仿前代的大师、学习前人的笔法,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原作品的本质和表现。
每个新的艺术家最后都发展出自己的笔墨风格。
”正是这一段见解,让我对中国的仿古画,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才恍然大悟董其昌和王时敏等人在临摹古人画作时,其实是借得古人画作传达自己的笔墨趣味。
王原祈临摹倪瓒的仿作这其实透露了一个态度,不要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革新而革新——西方的绘画史总是一个画派推翻另外一个画派而写成的,这就非常容易传递一种绘画要变革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本身,其实就影响了画家做自己的本来面目,回归平淡天真。
接下来我从我个人的角度说说他的一个明显问题——过于看重笔墨的地位,将笔墨上升到了评判中国绘画好坏的首要地位,甚至对一些优秀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视而不见。
我个人揣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画家,他更知名的地位是鉴定专家。
他深刻地揭示了笔触的魅力和艺术性。
与之相关的笔触对应的哲学美和技巧过程美都有解释。
核心思想是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通过笔触释放个人的平淡天真。
但是,构图、形体和颜色,这些图像的形式美元素,应该受到和笔触美一样的尊重。
笔触美和形式美构成的整体气质,才是一张作品最深刻的独特印记。
笔墨虽然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特点,但不能因此认为所有的中国绘画作品都应当以此为重点来审评,我相信还有不少的优秀作品并不是以笔墨为重点来经营的。
他们应当受到同等的平等对待。
想要把构图、形体和颜色玩得精彩,也是非常难,它们并没有比笔墨更低级。
2-韦羲《照夜白》图片来源微信读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绘画的散文杂谈合集,文笔非常的好。
陈丹青为其作序说:“韦羲的白话文写作,允称优异。
他写的是古典山水画,但他深知,除了审慎用典,他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用词、如何用字。
”同时陈丹青对于一个艺术家所写的艺术史,也正是我所期盼的一种状态。
“它须由画家所写,否则总嫌挠不到痒处;它须写得好看、有文采,不能是庸常的中文;它该有锐度、有性情,弃绝滥调,是作者果然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的阐发,易言之,它须能读到作者这个人。
”这也正是我看完了史学家的艺术史,再过来看艺术家文章的原因。
这本书前面相当长的一段内容,是在散文般的回忆中诉说自己是如何接触中国绘画,并被中国绘画所影响的。
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范宽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把我劈为两半,一半在遇到它之前,一半在遇到它之后”当作者写出这段话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溪山行旅图的时候,也是这种感受。
“山令人幽,水令人远。
古人叠石成山,筑地为池,把山水移入庭院,朝夕晤对,念的正是这份幽远。
”这本书以散文般的叙述方式,从范宽溪山行旅图开始。
一篇一篇的,诉说起了自己的看画感受和理论推断。
作者非常精准的道出了中国绘画发展规律的特点:“中国绘画发展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始终有两条脉络在同时发展,新与旧穿插,写实和写意同行,繁复与空简并存,这也是中国绘画最特别的地方,即平面与三维两种截然相反的绘画方式并存同一画面,结果是不彻底的立体,不彻底的平面”同时也非常有创见性的,在中西对比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的上下半场概念。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一样经历了完整的演变迭代,只是彼此的上下半时长度不一样,中国起步晚,但是早熟;西方起步早,但是晚熟。
”而且对每一个不同时期的主流画种的点评也非常的有见地,妙语连珠,精彩不断。
比如将皴法用点线面的逻辑来分类,从而推论出元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由面进入到线的的转折点。
中西绘画的动静对比也非常有意思,他说中国的绘画是动态的高潮,这一点我也非常的认可。
关于中国绘画中“真”的区别见解也非常好:“古人绘画有三种境界,曰得其形,得其神,得其真。
若从这个真字来看文人画与禅宗画,则文人画的真是平淡天真的真,禅宗墨戏的真是直见本体的真。
”以上的讲述只是他众多精彩内容中的一部分。
从我目前阅读的大量绘画书籍和文章来看,本书对中国绘画解读中,我个人认为最特别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他别出心裁地重新解读了传统山水绘画中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对中国绘画的空间特点做出了非常精彩的阐述。
解释了中国卷轴画空间布局优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清明上河图》纵深空间模型,这也是中国绘画的纵深空间的基本模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倾斜地面示意这种时空拼贴法,以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为例,其实是把不同时间段,不同角度的景观,拼贴在了一张画面中。
这样的空间处理手法,19世纪末塞尚也干了同样的事情。
二是他对高居翰《气势撼人》这本书的部分观点的反驳很有见地,引用历代画作指出了中国晕染画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中国对于明暗体积的画法,其实一直都有。
指出明代的许多绘画技法变革并不主要是受西方绘画影响的,西方绘画引进对明代绘画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次要地位——这也是很多绘画史书籍里面非常容易忽视的一个线索。
惠崇 溪山春晓图 局部最后,从个人感受上吐槽一下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从我系统学习的需求来看,这本书太散了,我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就是他日常文章的合集。
里面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内容。
最后几十页对整个中国绘画史的一个梳理也显得非常仓促,我揣测这一部分可能是被告知要出版时,应编辑要求临时写的。
不过瑕不掩瑜,总体来说还是很推荐的,前提是你先看完了中国绘画史,对中国绘画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基础。
3-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之道》这应该是我推荐的书里面最大最贵的一本了。
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西方美术史基础,对抽象绘画持有包容心态。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大卫霍克尼《大水花》系列成名之后的创作旅程。
(大约是从70年代到90年代的过程)大卫‧霍克尼 《大水花》(A Bigger Splash) 1967为什么要在中国绘画史的书籍里面推荐这么一本书呢?因为这本书非常生动的,以大卫霍克尼的创作视角描述了中国绘画空间技法诞生的过程。
这本书一开始,大卫霍克尼就带着两个核心困扰出发:他想摆脱写实空间的束缚,摆脱画面中静止元素的主导。
从用反透视的手法作画到舞台空间设计,再到相片拼贴,这一系列创作旅程的改变——大卫霍克尼在向我们深刻的揭示,究竟什么才是真实?为歌剧《浪子生涯》设计的布景模型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摄影技术是自然主义倾向下写实绘画的延续,它是材料手段的终极胜利。
他形象地把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比喻为透过钥匙孔去观看——本质上是一种偷窥,是一种静止的画面。
然而人的观察方法是有很多种的,摄影和西方古典绘画只是其中一种。
他也对什么是二维平面提出了质疑,这个世界上存在绝对的二维平面吗?《马尔霍兰车游:通往工作室的路》,1980年其中非常精彩的一个见解是他认为,绘画描绘的图像比照片更真实,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笔迹。
笔迹是不同时刻的观看体验的记录。
“一张照片表面的每一个局部都是同时留下的,但是画就不一样,艺术家的手越过画面,就有了时间因素,一根线条是有时间的,它有起笔中段和结尾,这个过程产生了空间”拼贴,菲尔斯滕贝格宫,巴黎,1985年这和王季迁对笔墨的见解几乎异曲同工。
“笔墨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元素,而是动态的、有作用的系统,这也是一个艺术家用笔的心印。
”王季迁认为,观看一张画,不能完全静态地看待最后的效果,要通过画面上的笔墨痕迹去想象这个绘画的作画过程,这整个过程才是一张作品的全部。
二者都是从绘画的过程出发来看待绘画的,都意识到了画家留下来的痕迹是其中的关键展现。
但不同的是大卫霍克尼是从透视空间的角度推导出来这一步,而王季迁是从书法绘画的角度延续了笔触的重要性。
大卫霍克尼是重新发现,王季迁是重新确认。
正是由于大卫霍克尼对绘画整个探索过程和中国古人的探索过程是如此的相似。
所以,当大卫霍克尼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中国卷轴画的时候“……深为所动,跪地看画长达4小时,同时与策展人迈克·赫恩讨论长卷是多么神奇地处理了空间、时间和叙事,它是如此激动人心,充满魅力。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呈现了一个艺术家成长过程的规律,大部分时候艺术家都是在无意识的作画中前进,他们在画完之后停下来观看的时候,才会察觉到自己做了什么,而且通常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能意识到。
更多的精彩的内容不在此详述了,推荐大家去阅读体验。
相信这些书能够给大家不少启发,至少我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绘画史我最想推荐的6本书。
从宏观到微观,从叙述到感悟。
相信这6本书能够让大家对中国绘画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附:目前看过的一些其他中国绘画史相关书籍和论文推荐,以下书籍各有千秋,有不少启发,不过大多都印证了已有的观点,那种突破性的颠覆感稍微少了一点点。
当然是偏见,因为我遇见它们的先后顺序不一样。
现在挑选一些,供大家学习参考。
书籍:《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出书店1989年版。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迈克尔·苏利文:《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冯民生:《意象与视像: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论文:潘耀昌:《西洋透视和中国界画》,《新美术》1986年第4期。
王镛:《凹凸与明暗——东西方立体画法比较》,《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李少文:《空间·时间·空白——学习民族绘画的点滴体会》,《美术研究》1981年第1期。
陈绶祥:《近大远小、以大观小、变时变空:中国画透视刍议》,《美术》1982年第7期。
王可平:《心师造化与摹仿自然——中西方绘画创作法则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上一篇: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下一篇:您看书挑出版社吗?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