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持续的在自己能力圈边界附近做事,谨慎而聪明的选择所做的事情,尽可能做一件成一件,以良好的做事结果形成正反馈,不断强化「我行」的认知。
这句话,其实包含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意思是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成事」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心理优势。
心理优势就是蕴藏的里层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陷阱: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进入社会,勇敢的尝试,屡败屡战,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结果却屡屡碰壁,最终成为一个意志消沉的中年人。
原因就在于,他没能把这样一个正反馈建立起来,心理优势逐渐消磨光,做什么事都没有了自信。
当然,这高度概括的一句话,实际上要我们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2持续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越大,你就会遇到越多的「做一件成一件」事的机会。
如果能力圈太小,即使你非常聪明,会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可能机会也不多。
在空耗心力的等待中,磨灭了锐气。
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你的英语好,会有更多对外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更多的磨练,渐渐的建立涉外工作方面的自信。
如果英语不好,你可以选择其他方面,比如分析策划,来强化自己的心理优势。
但如果遇到必须自己面对,没有太多选择的工作时,正反馈可能被打破,你的自信也可能受到挫败。
比如你必须独自面对国外的客户时,也许你的语言能力不足以支撑正常工作交流,这可能给你带来不适与恐慌,下回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你也许会继续面临不自信的困扰。
选择的智慧很重要,但我们的人生时不时会面临需要硬扛的场合。
这时候,你的能力圈多大,决定了你机会的多寡,和你心理优势的强弱。
3持续学习不是盲目投入时间和精力,摸透某个领域的规律非常重要。
盲目投入时间和精力不一定会扩大你的能力圈,你必须找到科学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有所成。
如果方法不对,也许努力的越多,偏离正确道路越远。
接着上一条的例子,学习外语中,我认为懂得在二语习得理论下学习,比传统的背单词记语法的模式要有效的多。
又如,如果你在体制内单位做事,摸透体制内办事的规则,多考虑下不同人的态度和影响力,比闷着头一门心思提升业务能力,成事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体制内,本就不是靠非市场化的业务能力说话的。
4谨慎聪明的选择自己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
你必须得承认,有些事情,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却还是做不好。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建议你选择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这当然也不容易,需要:a.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
什么事情自己能多快好省的做好,什么事情自己下大功夫也只能凑合,什么事情自己拼了命也做不成。
这不是拍脑袋就能想明白的。
要明确自己的能力边界,需要多次的尝试和及时的复盘反思。
做完一件事,结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大部分人,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反而会陷入归因谬误:事情做成了,这是因为我能力强。
事情做不成,是因为资源不够,运气不好,总之是客观条件不足。
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归因谬误中打转,你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
靠运气办成的事,觉得是靠能力,下次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可能被打脸。
自己能力不足,办不成的事,觉得是客观条件所限,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可能还会往前冲,主动揽活,觉得这次能成,结果还是被打击。
恕我直言,这是大部分普通人年龄渐长而心志消沉的重要原因。
学学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从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三个方面,好好的总结,摸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b.面对远超自己能力边界的事情时,有设定合理目标的智慧如果一件事远超自己的能力边界,但做成后的收益又很丰厚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搏一搏」。
人生能有几回搏。
高三时候,很多教室里会挂着这一句话,鼓励学子们努力一把,改变命运。
这句话有道理,是因为高三还有一年时间,你可以大幅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边界。
但如果是在高考前的一个晚上,给你拼命灌输这句话,会有用吗?相对你要做的事情(明天的考试),你的能力边界已经基本锁定了。
再拼搏,也无法扩大能力边界半分。
那么这时候,就要有设定合理目标的智慧了。
这人世间的事情,有的只有两种结果,「成」与「不成」,比如销售,卖出去了,就成;快要卖出去,但客户最终还是犹豫了,就是不成。
这类事,如果远超你的能力边界,你就要有放弃的智慧。
做了也不成,反而打击你的心理优势,那不如不做。
但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两种结果,而是在两种极端情况间,有无数的中间地带,比如高考。
你考了状元,清华北大;你没考那么好,一本二本也能上。
这种事,你需要有设定目标的智慧。
简单说,如果你只有上一本的实力,那么上了985,就是巨大的成功;上了普通一本,就是正常发挥;上了二本,没玩好,但大学继续努力,依然有机会。
如果你把目标直接定为清华北大,但能力又有所不济,就会屡受打击。
打击多了,自然伤自信。
c.更多的选择自己能力圈边界附近的事情,投入精力,成长提升。
“跳一跳,够得着”。
如果都做自己非常轻松就能搞定的事,比如工作中的机械重复事项,比如高中生还在算四则运算,自然不会有损于你的自信,但也不会让它有所增加。
能力圈没有扩大,遇到事的时候,你依然会受打击。
所以尽可能做能力圈边界附近的事。
根据事情的缓急,选择不同的事情。
比如,一件事情很急,马上就要有结果。
如果这事在你能力圈边界上,或者边界里边一点点,那么你可以做。
能办成事,就能形成正反馈。
如果这件事在你能力圈边界外一点点,你估摸着,加两天班,现学现卖,能拿下,那也可做。
如果这事离你能力圈边界颇远,那算了。
反之,一件事不那么急,有一年半载的时间可以落地,那么,即使它目前超过你的能力圈边界,但你还有大把时间制定计划,学习提升。
未来,你预期它可以进入能力圈中,那么此事便可为。
最忌讳的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5用持续的成功建立正反馈,让自己的自信不断增长。
遵循了以上几条原则,你应该能取得更多的成功。
让这些成功不断浇灌滋养你的自信,直到它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不可能事事成功,总有你觉得能成、但最终又不成的事情,毕竟我们对自己总有误判,何况外界环境对事情成与不成还有极大的影响。
这时候稳定预期、做好归因就是必要的了。
成功与失败,也是你动态调整自己能力边界的依据。
多说一句,如果做事涉及到合作,那么你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对事情的成败会非常重要。
要么适应环境,要么更换环境。
比如,自己的风格不适应体制内,事情总是办的不漂亮,好好思考下,也许体制外会适合你。
当然,必须是仔细分析后,确定是外因而不是自身原因占主导时,才能做出更换环境的判断。
同时,职场中,跟对领导也很重要。
有些领导,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做一件事,成一件。
跟着他,你的心理优势,无形中也建立起来了。
有些领导,就缺乏这种“成就力”。
他可能非常擅长办公室政治,擅长职场生存,所以一直也能保住自己的位置,但你跟着他,未必能建立职场自信,只是靠着他还勉强混着。
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你怎么办?所以跟着能成事的领导,非常重要。
最后,增强自信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提升的漫长过程,并不能靠鸡汤或鸡血,给自己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只能产生让周边人无法理解的「迷之自信」,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失调,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
只有理性的判断、持续的努力、科学的归因才能帮你建立真正的自信。
咱们不急,慢慢来。
公号:皮球研究所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