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理书中的论述一般是:旋律小调(Melody minor)上行时演奏自然大调降3音,也就是1 2 b3 4 5 6 7 1,下行的时候演奏自然小调1 b7 b6 5 4 b3 2 1。
记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描述也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一个音阶上下行的居然弹得不一样?这也太奇怪了吧!其实我们只要再深入学习,了解一下旋律小调的演变过程就很好理解了。
旋律小调的演变过程大致如此:我们都知道自然大调(Major scale)音阶的六级上形成的音阶就是它的关系小调(relative minor ),67123456,音程关系是全半全全半全全,按调式的思维以把六级音为主音重新排练就是1 2 b3 4 5 b6 b7 。
五级形成的顺阶七和弦为5 b7 2 4,是小七和弦,不具备属的功能,也就是没有导向主和弦的张力。
因为(降七音)b7到主音1音程相差一个全音,比较稳定,没有导向音(guide tone)的作用,而且五级的形成的小七和弦本身就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属七和弦中内置的三全音(tritone)的所带来不和谐感。
所以自然小调的五级小七和弦并没有属的功能,无法提供解决回主和弦的趋势。
于是为了让小调也有听起来解决的终止式(就是属到主的功能变化),人为的把自然小调的b7修改为还原7,这时五级的顺阶七和弦5 7 2 4又变成了紧张的属七和弦,解决回一级小七的时候就很舒服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典音乐里,平行大、小调里的两套和弦经常随意混搭切换使用,因为只要一个五级属就立马可以回来了!流行音乐里经常只使用大调本身的七个顺阶和弦,也是为了简化音乐,让音乐更通俗易懂,听觉感受更轻松。
因为这个降七音变为还原七,使得五级和弦变为属七的改动是为了满足和声上功能的需求,所以这个音阶称为和声小调(harmonic minor),即1 2 b3 4 5 b6 7 1。
有的同学看到这里估计已经不耐烦了,你讲了这么多,还是没讲到点子上啊?这个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又有啥关系呢?上面那么多如果能理解,就可以继续了。
上面讲到和声小调是为了满足和声上的需求,人为改造出来的一条音阶。
首先讲一下狭义上音阶的概念,古典时期对音阶的理解还非常朴素,认为音阶就应该像台阶一样,一格一格,大小适中。
太大容易扯着裆,太小要走半天累死人。
音阶也一样,要满足两个要求:不能太大,不能出现大于等于小三度(三个半音)的跳音。
也不能太小,不能出现连续小二度的半音。
否则听起来就不舒服,不顺耳。
如果练习过和声小调音阶的朋友就知道,没听过也可以赶紧拿乐器出来弹弹,和声小调音阶里b6级到还原7的增二度(三个半音),听起来绝对让你印象深刻,咖喱味非常浓郁。
那些欧洲优雅的古典音乐绅士们听着这个声音仿佛感觉到蛇 要出来跳舞了,表示非常难以接受。
不行不行,这样改一下虽然和声OK了,但旋律不OK。
于是开动脑筋,你不是b6到7的增二度让我非常不爽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b6也给整还原了,这样就变成了1 2 b3 4 5 6 7 1。
由于这次改动是为了满足旋律上听感的要求,所以把这条音阶称为旋律小调。
这样听起来终于和声,旋律都舒服了。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这条旋律小调音阶,上行弹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1 2 b3 4 5 6 7 1,听起来很小调。
下行回来就不像那么回事了。
特别是弹1 7 6 5 4还没到b3的时候,音阶都弹了一大半了,听起来也太像大调了!这可不就是自然大调一摸一样吗。
然后又想办法继续改啊,于是就出现了本文最上面的说法了。
。
在现代音乐理论里,由于旋律小调以及它所衍生出来的七个调式音阶在爵士乐里的广泛使用。
旋律小调已经独立出来称为爵士小调(Jazz minor),就是自然大调降三音,上下行都是一样的弹法了。
如果有同学感兴趣但依然不理解可以在回答下面留言,改天有时间再录个视频讲解一下。
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必须要靠听才能感受,文字的力量还是太苍白了。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