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更新。
两年前回答这个问题时,本意是让有想法进高校的同仁更多了解当今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状况与体会,同时不希望被转载,但偶尔搜索一下,发现还是有被转载的情况。
没有精力去折腾,索性匿名吧,反正不妨碍工作体验的分享。
1,高校名称:某某理工大学,武汉市的7所部属211高校之一,一本,非985。
这几年在少数大学排名中比较亮眼,主要原因在于材料学院的几位大牛教授贡献了相当高的表现不俗论文和引用率,但作为在校老师而言,我们和本市两所985高校的差距,心里是非常有数的。
总体来说,本校有材料、船舶、汽车等强势学科,但大多数专业的水准和定位,应该是在211中的中游位置的。
2,专业、入职时的学历、职位2012年合肥某校博士毕业,专业为基础学科中偏工程的一类,力学。
从现在的大环境来看,力学专业应属冷门,但相比纯理论的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应用面又稍广一些。
初始职位为讲师,应聘时文章情况是两篇SCI,未找导师推荐,无任何事先的人脉关系,直接通过邮件发送求职简历,之后获面试交流机会,即确定意向。
入职后,2013、2014、2015年度学院的引进人员材料都有留意,很明显,门槛在逐渐提高。
如果读博期间成果不错,可以尝试入职时特评特聘副教授。
目前数学系、物理系基本是非国内强势学科或国外博士不要,力学系人才引进难度稍大,要求没有那么高,门槛大体在国内力学强校博士毕业以上。
我个人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力学专业博士的就业渠道还是比较宽的,有各种科研院所(如航天、船舶)和企业(如有限元分析)作为可能的去处,并不局限于高校,这导致本身把求职意向锁定在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基数就相对少一些。
3,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申请、教学/科研比例等情况学校自2000年合校以来,一直在寻求发展,我入职时正好赶上比较平稳且有些许增速的时期,所以自己感觉环境和平台还行。
入校时的安家费10W,科研启动经费5万,这些都已兑现,其中安家费10W的条件是博士毕业所属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排名中为前20%,普通博士是2W,国内的博士毕业是这两类(不过貌似从今年起取消了10W这一类,国内博士毕业,统一2W,%>_<%);国外毕业的博士安家费就又多一大截,基本上是20W、30W和更高的档次,所以若有国外博士想回国发展(尤其家在武汉或湖北的知友),可以适当考虑。
项目申请方面,我目前拿了一个教育部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了两次,今年总算成功获批;同办公室两位同事,都是入职的次年就拿了青年基金。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自科命中率貌似和平均水平持平,当然也分学科,强势学科大概能到50%,其它学科目测在20-40%间,全国普遍情况是30%(这里不算医学部的数据,因为我们学校没有医学院)。
从三年前一起入职的同事发展情况来看,以我们学校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是可以给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撑的,谈不上拖后腿,只要自己持续努力,肯钻研和发掘idea,项目申请就有回报。
青年教师一般会加入骨干教授的课题组,我也不例外。
我目前所在课题组的老板,属于完全的学者型,不官僚,人非常nice,相当随和,对组里的年轻人的发展也非常关心和支持。
加入课题组差不多两年,一开始是自由探索,这学期逐渐开始协助指导研究生,负责分组讨论(因为课题组的方向比较多,所以按相近的分了2-3个组),算是切切实实的参与进来了。
这次评副教授,对每个人的科研经费是有要求的,我其它条件都超过了,唯独经费这块还缺一些,课题组老师们毫不犹豫给予了帮助,我想,能够加入这样氛围的group,是我的幸运。
综合来说,在学校的科研任务分两条线,一个是自己申请和承担的项目,刚开始几年肯定是自己投入和干活,以后带研究生了,慢慢就能和学生一起完成;另一个就是课题组大老板分解的子课题或子项目,这个对协作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需要指出的是,最好两方面都不要落后。
教学/科研比例,这是本校比较多老师吐槽的一个情况,和其它学校对比后,不得不承认,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量要求偏高,老师的年均工作量是300个学时达标,300个学时是什么概念?大家回想一下,大一时的高数课算学时最多的了吧,基本是一周6学时,那一个学期按20周算,一般只有15个周有课程安排(后面是考试、课程设计、实习等),那么这一门课总学时有90,也就是大概要上3门高数课才勉强达标。
然而,很多专业课是没有这么多学时的,一个周2学时、3学时的课比比皆是,那么怎么才能上满300学时一年,大家自行脑补。
不过目前学校对新入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采取差别化考核,第一年全免(即不用上课就合格),第二三年免一半(即150学时合格),第四五年免20%(即240学时合格),从第六年起才按300学时的额定量执行,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新教师在前五年的教学负担,腾出较多精力计划并执行自己的科研工作和职业发展。
教学工作量方面唯一的利好是有其它的任务折算,除了上课,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都有数量不等的课时,另外,带研究生、当班主任等,也都可以折算。
所以呢,如果上不了或不想上那么多课,可以多带几个毕业论文或研究生。
当然,这个也是双向选择,有时学生不是你想带,想带就能带的:)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利用上课的机会和学生多接触,让学生多了解你,能提高毕业论文题目被选中的概率。
科研方面,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也不纳入必须的年度考核任务。
这个和我目前所知道的其它同等高校一对比,真是业界良心!我同学在合肥某工科大学,平时偶有交流,得知他们那边副高每年必须进账科研经费20万……20万!而且是每年!达不到的话,就类似我们这边教学工作量没完成定额,对考核有影响。
这个数据对大多数没有稳定横向项目来源的老师而言,绝对是压力巨大!从这一点看,我们学校的科研政策还算不错,按我们平时总结的就是:“教学有要求,科研凭兴趣”。
老师们的科研追求基本就是和职称以及奖励挂钩了。
目前来看,我们学校,至少我们理学院的职称评审要求真不算高,副高只要求省部级项目,正高也只要求国家级项目,但不要求必须是面上基金,青年基金也可以,文章方面,一般副高4篇SCI,正高10篇SCI左右。
就我所知,这个条件比别的学校略低,但是有些别的杂七杂八要求,比如博士毕业也要求考英语,还有到外单位实践锻炼一年等。
我今年是凭借的1个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篇SCI、1篇EI、1篇国内核心,雅思6.5分,一年的实践经历,等等,最终顺利晋升副教授,实际上自身条件比规则要求略微超过了些。
不过据说明年马上规则要变了,副教授大概青年基金是必需的,正教授则至少面上基金,其实我觉得也确实得这样才匹配,接下来慢慢积累吧。
4,工资、福利(安家、买房、子女上学等等)我前三年讲师职称,人事代理制度(我入校时,学校的规定是博后出站或海外一年以上经历的给事业编制,去年起貌似有变化,国内的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博士毕业,也可能拿到事业编制,当然,这两个“一流”,要具体看人事处的认定,个人估计还是按教育部学科评估的排名来),月工资到手6000,各类保险都有。
就武汉的消费水平来讲,大概刚刚够日常花销,其实……我们家房贷有部分商贷,一个月还2200左右,去年孩子出世后,请阿姨每个月的费用不少于2500,这样下来……算算我还能剩几百(⊙﹏⊙)b至于接下来转职副教授后每月能涨多少,还不太确定,目测涨幅顶多也就在1000到1500之间吧。
学校年终有年终考核和分配,情况大概是如下:教学酬金部分,由超过300的学时数确定,称之为超教学酬金,每学时50块,所以即使一年超200学时(也就会总共上500学时)也就1w来块,由此可见教学有多廉价……反过来讲,要是一年没上到300学时会怎样,那就由正变负,把相应的欠缺学时数的费用扣掉,我第二年时就是没注意,课上少了,导致我那年的年终奖由本来的几千块变成了300多……所以,如果不是科研大拿,有钱任性的话,一般还是会追求个不过不失,足够300学时的。
科研酬金部分,由每年的个人头上的经费决定,注意是经费,不是项目,也就是如果别的老师有大项目,分解一些经费给你,那这部分也是能给你带来收益的。
经费又分纵向和横向两类,纵向国家级15%,省部级10%,横向6%,你一年给学校挣了多少经费进账,那么相应的比例就是你的年终奖。
想象一下,某些大教授一年有个100w的项目估计没多大问题吧,如果是国家级项目,那就是15w,如果是企业合作,那就是6w,但一般能拿100w纵向的老师,拿横向大概在300w级别……论文、专利、获奖等,酬金另算。
我以前一直以为这部分收入不是很高,直到我今年年中看到科技处在内网上挂的一个全校的科研奖励明细时,我才知道原来有的老师光靠论文引用的奖励就能成为年度百万富翁……具体不说了,总之,做高影响工作,发高质量论文,学校不亏待。
由此可见, 在我们学校要想过得滋润,拿项目、发paper是必须的,它直接和你的年终或奖励收入挂钩。
福利方面,现在有很多误解,以为进高校还有分房,实际上大多都没了。
我们现在是货币化住房补贴,每个月大概1500左右,但这个钱有滞后性,也就是今年能领去年的,明年能领今年的,一年申请一次。
公积金我们不高,我现在公积金是每月扣1000,差不多统共2000存入公积金账户。
也就是说除了工资外,每个月有3500左右的公积金+住房补贴。
买房,学校组织过两次团购,大致是市价6k的团购价位4k8,但位置在武汉三环旁,我由于爱人单位离我们学校太远,不可能买,就没关注。
子女上学可以上附属幼儿园和附小,但没有附属中学。
不过据说我们学校附小质量还不错,每年都有一部分可以考入华师一附中等武汉最好的几所中学。
5,对比与体会从收入来看,与同学历的其它行业人员相比,高校和企业肯定没得比,我硕士一个班的同学,08年毕业工作到现在,有收入50w+的,大部分基本也都在30w,我全部加起来大概一年10-12w。
然而,从上面可以看出,大牛教授们肯定是很给力的,中等偏上,能自己拿到项目,每年保持个十来万经费进账的学术骨干,应该说日子也能过得比较滋润。
所以这个行业,就是你研究做得越好、论文发得越多——项目收成就越多,然后经济收益就上去了。
当然,作为一般的国内高校博士毕业,如果是从讲师任教做起,头3-5年还是比较辛苦的,若在这期间拿到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评上副教授以后,基本就算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顺利起步了。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疑惑了,既然收入和别的行业差距这么大,为什么还有如此之多的人要挤破了头往高校钻呢?我个人的理解,这涉及到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有效工作时间上,实际上,在学校里,和设计院、大公司等相比,真正很忙的加班还是少的,有很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可以陪伴家人或安排其它事项,弹性大。
我爱人怀孕至孩子出生,每次产检我都陪同,孩子一岁以前生过两次病,去医院我从不缺席,更不要说老家有亲戚来往探望时,接送任务也都可以安排得和工作任务豪无冲突,等等等等,很多方面的便利不是用物质收入可以衡量的,就看你觉得是否值得了。
拿我们学校的教学来说(这在武汉同等高校中还算任务多的),一个老师平均下来,一个星期的累计课时最多8-16个小时,也就是一至两个工作日,真正你要按时间表执行的工作时间就这么多,其它都看你自己心情,想努力做好科研,就多投入些,那总会有收益和汇报,想就这样得过且过,也基本ok,甚至你不喜欢科研,也可以去开展副业,如培训机构上课、国教或继续教育学院上课,挣的外快也 不少。
另外,大学里的自然环境、与学生相处的环境、人际环境,等等,大多数时候也都是不错的,我想这就是原因。
基本就这样吧,我很热爱这份职业,也一直在努力成为让学生喜欢,让自己满意的高校教师。
下次要再更新补充,就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_^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