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耳虫说下去。
比较简单的总结可以看:耳朵虫_互动百科 这种现象相对正式的名称是“不自主音乐想象”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INMI),也有称“音乐想象性重复” (Musical Imagery Repetition)。
耳虫听着有点恶心,中文全称又别扭,下面就都叫INMI吧为什么有时脑中会不由自主地"放音乐"? 一般而言,平时接触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INMI;无论这种接触是自己主动、有意识地去听,还是被动、无意中经常听到(例如某首歌流行的时候大街上走到哪听到哪)。
有研究 (Hyman et al., 2013) 发现,音乐方面的从业者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出现INMI,算是对前一句话的一些佐证 关于INMI的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目前的研究不多。
目前我能找到的稍微相关的研究 (Kraemer et al., 2005)发现,无外界声音刺激而出现类似INMI的时候,大脑中和听觉处理相关的部分会被激活。
可能的机理是大脑误以为接收了外界声音刺激而激活了和听觉处理有关的部分,使得人有脑中放音乐的感觉在图书馆时脑中会有轻音乐循环,考试时尽是快节奏的Music(切克闹啊) 有研究 (Hyman et al., 2013) 发现,当人在进行一些相对更耗费脑力的活动时,会相对更容易出现INMI。
考试肯定属于这种活动,至于图书馆就不好说了。
另外下面这幅图 (来自同一个研究)也能佐证对于学生来说,进行学习类的活动时非常容易出现INMI。
至于为什么两种情景下音乐类型不同,就不知道了如何避免 不太了解出现了之后怎么应对,只能说说如何避免。
其中一种做法是避免接触恶搞作品和当前流行作品,具体来说就是: 少上ab站、少听/看最炫民族风、鸟叔、Nobody、Everybody、小苹果、蓝蓝路、金坷垃一类的音乐/视频(对于知道这些是什么的人来讲,可能有些像“别想大象”;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讲,只能说请忍住你的好奇心)参考资料Hyman, I. E., Burland, N. K., Duskin, H. M., Cook, M. C., Roy, C. M., McGrath, J. C., & Roundhill, R. F. (2013). Going Gaga: Investigating, creating, and manipulating the song stuck in my head.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7(2), 204-215.Kraemer, D. J., Macrae, C. N., Green, A. E., & Kelley, W. M. (2005). Musical imagery: sound of silence activates auditory cortex. Nature, 434(7030), 158-158.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