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轻音乐》曾经做过一期独立音乐专题,但那期杂志早被我卖给了收废纸的……独立音乐不是风格。
字面意思指脱离四大主流厂牌,制作、发行的音乐。
如果以该含义,七十年代纽约地下朋克便是独立音乐了。
但我们现在所说的“独立”概念起源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成型于新世纪。
九十年代独立音乐逐渐脱离字面意义。
典型例子是Nirvana的成功。
Nirvana出道于独立厂牌Sub Pop。
1991年签约DGC Records,DGC从属于主流厂牌。
Kurt Cobain决定离开Sub Pop是个大事件,当时有很多主流厂牌追逐乐队。
从Nevermind开始,Nirvana成为主流厂牌乐队;而且Nevermind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那么Nirvana是主流流行乐队?别说乐队粉丝,我也不能同意,毕竟Kurt Cobain是永远的叛逆图腾嘛。
既然不看风格、不看厂牌、不看商业成绩,那么决定“独立音乐”的是什么?是“气质”——我知道这样说有点奇怪,但如果你是独立乐迷,应该能理解。
这一气质的起源来自好几个方面,一是八十年代alternative rock的兴起,美国代表是R.E.M,腐国代表是The Smiths。
alternative rock包含indie但两者不划等号,alternative rock 偏向风格指涉,九十年代后有一大堆贴alternative rock标签的流行摇滚乐队。
你可以说OneRepublic是alternative rock但不能说它是indie rock。
另一个起源是八十年代大学校园电台在播放曲目时有意避开商业热门乐队,而选择更小众的独立厂牌乐队,R.E.M便是典型的受校园电台青睐的早期alternative rock乐队。
校园电台的偏好形成了College rock风格——此前我对college rock理解有误,我的错。
那帮校园电台主播从某种程度上完善了独立音乐小众气质,即使后来他们选择的乐队获得商业成功。
进入新世纪后媒体的态度也很重要,NME和P4K的审美倾向代表了indie music,相对而言,《滚石》更倾向主流。
尤其是成立于九十年代中期的Pitchfork,虽然很多人看不惯“逼叉的傲娇”,但在独立音乐概念模糊化的新世纪,它成功帮助听众界定“谁是我们的人”。
九十年代后独立音乐的概念逐渐模糊化。
主流厂牌或收购独立厂牌,或自创子厂牌,或直接签下乐队:Radiohead(曾经)和冷耍是EMI,Mumford & Sons和The 1975是环球,The Strokes所在RCA Records隶属索尼唱片,莉娅喵刚签入华纳唱片……对“独立音乐”的判断,有点像……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徒用个人意愿解读《圣经》,“我说你是,你就是咯”。
比如你问我最近大红的21 Pilots是不是独立摇滚,我肯定回答“不是”;那么近年争议很大的The 1975呢?我倒可以接受它是独立摇滚乐队。
James Blake和The Weeknd都是从地下进入主流厂牌,James Blake还是“我们的人”,The Weeknd则不是。
另一个例子,阿呆虽然还是字面意义上的独立音乐人,但气质上与独立音乐渐行渐远。
有评论认为她应该与贝阁唱片分手,签入主流大厂比如哥伦比亚唱片。
对于非独立乐迷,区分独立、主流音乐意义不大;对于独立乐迷,这相当于某种…文化认同。
就像你说自己是金属迷或者黑炮迷——等等,黑炮包含在“独立音乐”范畴里吗?从风格上不是,但气质上非常接近。
你要说是那就是吧。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