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陈愕之 的答案做点补充;由于自己没有受过音乐美学训练,所以建议与其他答案一并阅读~首先自律论和他律论这个久远的争论可以跳过了(较真的话,这确实也是个很关键的点)然后我想补充的点是,很难有纯粹的“绝对音乐”一方面是因为人类总是会在想象,而出于各种原因,想象通常带有一定的共性共性首先可能来自于大众观念中对某些文化/民族特征的对号入座,例1:听到古琴就容易想起中国古乐例2:听到管风琴就容易想到教会音乐例3:听到高山流水式的五声音阶容易让人想起中国古乐例4:听到噢苏珊娜式的五声音阶容易让人想起扬基傻老冒【什么这也是长期的艺术发展和人群的社会实践所做出的总结同时,这些共性也来源于人对于某一类事物性质的通感;用一句最俗的话来概括,就是“艺术是相通的、审美也是相通的”打个比方,涉及到统治阶级啊、某种等级森严的制度的音乐什么的,一般那种音乐听上去会比较慢、节奏感很弱、而且很“无趣”例1:格利高里圣咏例2: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再比如,涉及到某种神秘、巫蛊文化等的音乐,可能听上去就会比较“粗野”或者比较“让人不那么舒服”例1:日本传统音乐(如雅乐)- 日本传统音乐为什么推崇减音程和不协和音程?例2:原始主义音乐(对,春之祭,说的就是你)我可以把春之祭的旋律拿来新歌里用么?再打个比方,艺术所表述的内涵也与其他因素挂钩例1:音乐携带的兴奋与悲伤等情感,一定程度上与某个民族所表述这种情感时的说话腔调有类似之处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例2:音乐的“高雅”/“低俗”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理解难易度与门槛,而且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品酒等)也与此相似 音乐也有高雅低俗之分么?例3: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两者在结构上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有人认为建筑结构设计和音乐有着某些关系吗?所以我想说的点是,文学化情感化描述古典音乐(其实是任何种类的音乐)都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这种根据来自于人的审美共性,所以完全认为“音乐什么都不能表现”是有失偏颇的更可能的情况是,音乐可能可以表现比较泛化的情感,这种泛化的情感在同一文化圈下的人群中往往能得到有效的通感与共鸣,但更具像的描述就更可能会陷于玄学范畴了~更新:近来再看阿多诺的《音乐,语言与创作》,这篇文章似乎也有相关讨论,建议一读,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对里面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文章请见:【搬运】阿多诺的《音乐,语言与创作》英译版-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