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价格品牌,吉他教学教程,吉他曲谱视频
关注520吉他网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 有哪些可称得上教科书式构图的影视画面?
时间:2020-04-12     来源:网络资源     标签:

看以上的答友多谈到西方导演的作品,其实,中国导演里也有厉害的啊。

我认为除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出来做教科书,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也绝对是值得好好欣赏的。

记得当年看电影时,就对这个镜头的印象非常深刻。

整个画面极其的和谐,而且充满了细节。

现在回头再看截图,发现色彩的层次极其的丰富。

关键是在气质上,我认为完美地展现了一种不张扬、不夸饰的民国风。

整个光线的处理是偏光,人物和家具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色调基调为黄色,除了图中几个鲜艳的红灯笼之外,没有过多的光源。

色彩温和,质感饱满。

简直就是一幅油画。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张艺谋拍出了他早期作品的高峰。

相较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显得十分内敛。

在气质上也反映了民国时代,大户人家,家规严谨,“食不言、寝不语”的氛围。

在剧情的张力上,其实充满了悬疑感。

例如,女人们争风吃醋的对象——老爷,一直都没有露脸。

而贯穿剧情的“红灯笼”,也成为了很多画面的主角,增添了电影的诗意和神秘气息。

李安曾经称赞张艺谋的电影最会使用“红色”,而红色是电影技术里十分难表现的颜色。

我觉得,除了《红高粱》之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也制造了一种美学的巅峰。

这种大面积红色的使用,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但在剧情的要求下,是合理的。

这种红色,代表了欲望、嫉妒、谋杀、神秘,可以说是整部电影要展现的人性中的罪恶。

而在这个镜头里,红色的铺天盖地,简直是一种恐怖效果。

女主角仿佛走进了一个红色的、血腥的噩梦里。

再来看看,导演对于空间和建筑的表现。

这种对称的,画中画、景中景的构图,难道不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美学结构吗?我认为,张艺谋作为一个中原汉子,对于传统的、黄土地的中国特色的美,是很有感知力和表现力的。

他的大红大绿就是能够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里的张力和生命力。

这一点是很多其他中国导演不能超越的,他后来拍的《英雄》、《十面埋伏》包括《黄金甲》,无论剧情和故事内容如何,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大中国”之美的展现程度,是不能被否定的。

下面来看看人物的画面:论人物的描绘,当我再回头去给电影截图时,我简直惊呆了!这服装、姿态、构图、用色,明暗,这画面难道不像是陈逸飞的油画吗?巩俐当年也是美丽的清新脱俗,不加粉饰也落落大方。

这张的构图和上面一张可以对比起来看,在对称的建筑框架下,人物的不对称重心布置,服饰色彩的和谐处理。

关键是整体的和谐,发型,眼神,手势,在完美的光线下显得韵味十足。

还是“毁灭性”的大面积红色的布置,充满了神秘的气质,预告了暗藏玄机的氛围。

《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于1991年,是张艺谋个人导演的第四部作品,也在64届奥斯卡上入围了最佳外语片奖。

那个时候的张艺谋电影的语言已经形成,还没有被商业化的操作支配,电影还是比较忠实于艺术的表现力和人性的挖掘上,艺术处理也着重从色彩和构图渲染人物内心和剧情张力。

我觉得这种画质和手法下的人物形象真实、有力,细看巩俐脸上和衣服上的光线,隐隐约约的红色主线,唯美而内敛。

我觉得这种对称的,直白的,真实的打光和构图也成就了张艺谋早期的现实批判主义的叙事风格。

人物脸上的斑点都看得清楚,头发的凌乱和衣服的褶皱,都是一种真实和谐的美。

活脱脱一个纯粹的民国风情画,比现在的商业电影里人物华美虚假的拍摄手法好太多。

布景,构图,光源,人物的位置,由远景拉入近景。

从场面走入人物内心。

场景的空间感,明暗对比的把握,人物布局的线条比例。

包括墙壁上的光影,天花板上的细节。

就是一个字,美!最后上一张总结此电影语言的截图。

图中的三房太太和丫鬟都站在自己的屋外,望着同一个方向——他们的都在盼着同一个男人,同一个耀眼的红灯笼。

古宅子的格局层层叠叠,一砖一瓦都流露出有钱人家的讲究,也看到传统家族的规矩。

几个女人的衣着,姿态,眼神也各显风采,并在气场上显露出自己的个性和地位。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这一个画面正好应了这个主题——女人们看起来平静如水,其实内心里各有所想、心怀鬼胎。

在一个密不透风的背景里,一个绝对对称的空间布局里,几个女人层次不齐的出现打破了视觉的平衡,但是在色调上、光线上、画面的质感上又是那么的和谐。

气质上犹如陈逸飞的油画,民国风真实可信,细节处透露玄机。

这几个女人就这么一直站着,望着,盼着,算着,最后一个个都香消玉损。

这个“妻妾成群”,盼君而归的画面是多少中国男人的梦想,这个镜头展现了这种传统文化里的和谐与不和谐,几个女人这么一致的、一直的望着你,望的你反而不敢靠近了,头皮发麻。

真希望今天的电影导演们也能认真研究下电影语言。

且不说有《小时代》、《栀子花开》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捞钱的电影,起码电影语言对于什么是“美”的概念应该有所反思。

电影里的人物可不可以不要都是像广告里的一样,每一个都化妆过度,每一个都是苹果光,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商业投入或者广告植入。

我不是盲目地崇拜民风范儿,但对于什么是“美”,“美”的态度和角度,希望新生代中国电影在这方面还能退后一点,看看这批老电影的处理和讲究。

希望你们觉得有用。

欢迎从知乎转发链接去微博/微信。

但如果要转载去《知乎日报》以外的其他媒体平台,麻烦私信联系我===============================================欢迎关注艺术杂志:《布林客·BLINK》(微信号:blinkzine)and Follow 我的视频就去:哔哩哔哩 / 油管,了不起的苏小姐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文章页顶部广告位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