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宣布的授奖词是:“他在美国的歌曲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而鲍勃•迪伦的人生哲学是,到处露脸和人们的欢呼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做任何事情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做。
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文/矮木 诺贝尔文学奖一出来,自己也非常意外。
意外并不是因为鲍勃·迪伦不够格拿这个奖,而是因为习惯将诺奖视作严肃文学奖项的思维定势,不著作等身,吭哧吭哧写上大半辈子,不深刻地描绘一下人性的幽暗和人世的荒诞,斯德歌尔摩瑞典学院里那5把椅子,怎么会为你转身呢?但是反过来一想,拿上面任何一条比照鲍勃·迪伦的人生,他又无一不符合。
鲍勃·迪伦反思战争、记录历史、思索社会,严肃文学家们要用几十万字干的事情,鲍勃·迪伦叼着口琴、背着吉他,用他那副真的算不上悦耳的破锣嗓子,轻轻松松就完成了。
如果非要用功利主义的眼光比出个所以然,鲍勃·迪伦的贡献和影响甚至更为深远,就传播思想而言,还有什么比音乐更合适的呢?所以冷静下来,瑞典学院的老头老太们,这奖颁的,真是大气。
1一想到高中时期,翘课跑到学校外头的音像店,跟着大几岁的老板淘来的那些卡带里面,今天突然出了个诺贝尔奖,穿越、魔幻、甚至小小的得意。
算不上铁杆粉丝,之于当时十几岁时的自己,秃顶的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呛着粉笔面儿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几十块钱的随身听里面,鲍勃·迪伦唱着:愿你长大后正直无私,愿你懂事真实善良,愿你永远了解真理的方向,所到之处都有明灯照耀。
还有:我们为什么打仗?这么多年轻人死了,这么多母亲哭泣,现在我来问这个问题,上帝在不在我们这里?其实超级反感连夜刷屏的热闹,大家一副跟鲍勃·迪伦很熟的样子,但是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同一起跟着打口碟进入中国的歌手和乐队相比,鲍勃·迪伦他老人家,论流行不如披头士,论喧嚣不如枪炮与玫瑰,论悲情不如涅槃,对于急切地想通过所听的音乐给自己贴上特立独行标签的中国年轻人来说,鲍勃·迪伦显得过于四平八稳。
那鲍勃·迪伦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呢?众多评价里,还是崔健的更中肯:鲍勃·迪伦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
2简而言之,就是鲍勃·迪伦从来没被外界给他的定义束缚住。
你说他是民谣歌手,风头最劲的时候他唱起了摇滚乐,引得那个时代的追随者一同口诛笔伐。
当美国的摇滚乐终成气候,各种流派百家争鸣的时候,年轻的鲍勃·迪伦又收敛起那些狂躁和迷茫,找回木吉他唱起熟悉的流行小调。
人们把他视作民权斗士,革命者,先锋人士,音乐教父,他都不愿意接受。
与媒体和公众,几十年来,他都保持了足够神秘的距离。
但另一方面,对于音乐的探索从来没有停下,你以为这只是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爬过来的糟老头子,今年年初,他还出了张自娱自乐的翻唱专辑呢。
还有歌手朴树特别推荐过的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如果你能跳出对流行歌手的偏见仔细审视其中的文字,大约就不再会怀疑鲍勃·迪伦在文字上的灵气与才华。
从音乐层面来说,弹了半辈子吉他,鲍勃·迪伦仍算不上一流乐手,曾有乐评人评价他:三流吉他手,二流歌手,一流作曲者,绝代诗人。
在诺贝尔奖之前,他还拿过奥斯卡奖,金球奖,普利策奖,格莱美奖更是多得堆不下。
对老爷子自身来说,一个诺奖也许并没多少特殊意义。
但之于碎片化日益严重的当下,诺奖给了鲍勃·迪伦,最有正面意义的或许是,流行和严肃并不对立。
最关键的还是载体的表象之下,隐匿着写作者怎样的灵魂。
3据说昨天有上万个公号都在搜鲍勃·迪伦的歌,贴他的自传选段或者那些过了几十年但毫不过时的歌词,或者回到上世纪60年代,追溯如今被奉上神坛的他,是怎么从美国西部明尼苏达州梦想着成为摇滚歌手的犹太少年,一步步走到汇集了无政府主义者、垮掉派、革命者、左派诗人的纽约格林尼治村,走到舞台最中央,成为那个年代最璀璨夺目的明星的奇妙旅程。
当然,还有他26岁时那场或许名不副实的车祸,和不到30岁就在伍德斯托克度过的那段脱离了纽约灯红酒绿的半隐居生活。
而后他闭门读书,提前告别了上世纪60年代的所有喧嚣,转而走进历史,走进那些真正伟大的灵魂深处,直到成为其中一员。
如果拿20多岁的鲍勃·迪伦的书单比照我们如今的年代,你能轻易觉出我们的时代在变得越发无知和苍白。
这些标志性的时间地点是人们理解鲍勃·迪伦的密码,但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远超出了时间地点所能做出的一切限制。
4 比如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诺奖的消息一出,我们的汪峰老师直接在微博里喊了句“我的神”。
在汪峰还没变成今天这个为人指点迷途的音乐导师之前,在他还是个迷茫的正常的摇滚青年时期,你能轻易在他早期的作品里找到鲍勃·迪伦的影子,甚至模仿着老爷子在中国流传最广的那首《Blowing in theWind》,汪峰还出过一张名为《信仰在空中飘扬》的专辑。
所以你一定要理解汪峰早期的追随者们对他现在的愤怒和不齿,大哥你当年也是冲着鲍勃·迪伦去的,怎么就能堕落到今天逮住谁就问一嘴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无趣大叔呢?再比如老被放在一起说事儿的崔健,即使到了今天,鲍勃·迪伦都不是那种躺在成名作里不思进取的家伙,事实上,昨天夜里被大家刷屏的《Blowing in the Wind》他26岁之后就很少再唱。
他讨厌被定义,可是崔健们却不能,《一无所有》《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唱了几百遍几千遍,所以提到鲍勃·迪伦的时候,崔健的眼馋显而易见:鲍勃·迪伦就是鲍勃·迪伦,他没有定义,但崔健不能,崔健是这个教父,他被钉在标签上了。
52011年4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鲍勃·迪伦戴着他标志性的礼帽出场,西服松松垮垮地附在70岁的当代音乐活化石身上,舞台简单到只有白色幕布和一束简单的追光。
2011年4月6日晚,鲍勃·迪伦首度登录中国内地,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
回过头看,那一次大部分国内媒体的表现挺丢人的,因为新闻报道里几乎清一色的是,崔健郑钧朴树齐捧场,印象里当时就有粉丝表达不满: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歌手和诗人,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怎么也不需要徒子徒孙来拔份嘛!所以说,早在诺贝尔奖之前的几十年,鲍勃·迪伦就影响了一串最终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
他的粉丝团里,除了我们熟知的这些歌手,还有已故的乔布斯。
乔帮主的iPod歌单里,鲍勃·迪伦的专辑有12张。
但是老头子却不买乔帮主的账,曾公开批评过苹果的产品。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鲍勃·迪伦的粉丝,几年前给戴着墨镜上台领奖的老爷子颁奖时,奥巴马发表了一串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鲍勃·迪伦回应给他的只是一个礼貌的握手和微笑,最后总统先生只得讪讪地说:如果他做了别的什么,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所以包括这篇在内的社交媒体上的狂欢重要吗?对于一个任性而自由的人来说,外界的一切,撑死了也就值一个礼貌的握手和微笑。
老爷子自己说过的一段话再贴切不过:到处露脸和人们的欢呼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做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我做任何事情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做。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