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bson吉他越来越贵,但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如果你关注了吉他世界网新开的《知周》栏目,你一定注意到了Gibson近期正在出售厂房,并且终止了对一项音频业务的继续投资,同时他们也在减少音频产品的SKU,总之就是开源节流。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明年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但情况依然非常不乐观。
行业巨头Gibson拥有辉煌的历史,公司已成立100多年。
在延伸阅读中,你可以快速了解到这个品牌过去100年里所经历的几个重要时期。
值得思考的是, Gibson走到了今天这般危险的境地,并不是因为它跟同行们一样保守。
恰恰相反,Gibson是乐器行业投资转型最为激进的公司之一。
当大部分中国人开始了解到Gibson这个品牌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几易其手。
从1986年至今,Gibson的掌舵人一直是Henry Juszkiewicz。
Henry Juszkiewicz琴友对Henry褒贬不一,即便在国外也是如此,但如果没有他,Gibson这个品牌甚至可能已经消失了。
正是他的第一次改革拯救了濒临破产的Gibson,也是因为他的第二次改革,Gibson才被拖入了债务深渊。
Henry Juszkiewicz出生在阿根廷,5岁才随父母搬到美国。
他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76年毕业后他又在哈佛获得了MBA学位。
投资Gibson之前,他曾短暂地在跨国集团工作。
1981年他自立门户,通过收购、改造业绩不佳的企业,实现套利。
1986年,Henry Juszkiewicz的朋友给他打来一通电话,告诉他一个新的套利机会:老牌吉他企业Gibson正在寻找收购方。
此时,Gibson处于Norlin工业集团控制之下,因为这个母公司缺少音乐家精神, Gibson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热情,加上80年代初萧条的乐器市场以及键盘合成器对吉他行业的冲击,Norlin于1984决定出售Gibson,但三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买家。
“Gibson在我接手时已经接近破产。
”Henry Juszkiewicz说。
资料显示,如果Henry没有出手,Gibson将在3个月后破产。
“当时的Gibson就像一个缺乏音乐灵魂的空壳,每天制造着连员工自己都不想买的产品。
更可怕的是,Gibson的管理层中竟然没有一人会弹吉他。
”但Henry会弹吉他。
他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十几岁就开始作为吉他手参加现场演出,大学期间玩乐队,也一直保持着弹琴的习惯。
经过前几年工作的锤炼,Henry Juszkiewicz已经学会了如何给暮气沉沉的企业注入活力, 而Gibson让他决定结束之前“买进卖出”的套利生涯,专心把这个吉他品牌做好。
为了重振Gibson,Henry做了这么几件事:一:几乎解雇Gibson所有管理层。
Henry认为,没有音乐家精神和激情的管理层,是Gibson衰落最重要的原因,改造Gibson必须引入新思维。
在延伸阅读中,琴友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评估自己当时做法的。
二:回归Les Paul等经典产品。
Henry对Norlin时期的Gibson产品嗤之以鼻,刚到Gibson就当众砸烂了他认为不合格的吉他。
他认为,要让消费者重拾对Gibson的热情,必须要打造高品质的经典复刻版,与Epiphone等子品牌划清界限,让消费者回忆起Gibson是如此经典的品牌。
三:全面提价。
这是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做法,而且提价幅度高达20%~45%。
因为,Henry通过调研发现了消费者的心理——价格下降只会让消费者更不愿购买Gibson。
事实证明,Gibson提价的确促进了销售的增长,此后Gibson保持着每年12%~15%的提价幅度。
这三板斧下去之后,Gibson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乐器行业也立刻记住了刚刚三十岁出头的Henry Juszkiewicz。
而随着U2、Metallica、Guns N’ Roses和Bon Jovi等等摇滚明星在八九十年代的风靡,吉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Gibson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Guns N’ Roses乐队,其主音吉他手Slash在今年成为了Gibson历史上第一位全球品牌Henry曾在接受采访时称,从1986年到2014年,Gibson保持着年营收平均增长30%的速度。
这家他用500万美元收购的公司,高峰时年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
如果说在20世纪,Henry Juszkiewicz实现了Gibson的重生,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他则寄望于这个品牌可以走得更远、更领先。
此时,他找到了新的三板斧:收购、生活方式和科技,而这三板斧劈开的却是债务危机的大门。
1.收购收购,是Henry最熟悉的商业手段,这也是当他开始为Gibson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时,最先采取的手段。
2001年,他主导了Gibson对美国百年钢琴品牌Baldwin的收购,并在随后两年在中国收购了两家工厂作为生产基地,把中国作为主要的钢琴产地和市场。
他曾表示,Gibson在中国市场的主要收入是依靠钢琴,吉他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Gibson对Baldwin的收购取得了成功,但对于Henry来说还远远不够。
除了鼓、贝斯等乐器公司,他还想扩张到电子消费品和专业音频设备领域。
2008年金融危机短暂打乱了他的计划,但在此后他迅速重回了收购步伐:2011年,Gibson收购了世界知名DJ产品制造商Stanton;2012年,Gibson注资日本消费音响厂商安桥(Onkyo);2013年,Gibson战略投资了日本专业音频视频设备厂商TEAC,并成为大股东;2014年收购了飞利浦旗下的娱乐音响业务,这是Gibson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大约在1.5亿美元左右。
Gibson人士曾表示,随着不停收购,该公司75%的合并收入来源于消费电子产品。
而所有收购的目的只有一个——让Gibson不再是一个吉他品牌,而是音乐生活方式品牌。
2.生活方式试想,在阿里巴巴刚刚上线淘宝网的时候,Henry已经提出要把Gibson打造成一个音乐生活方式品牌,足见Henry的目光看到的是15年,甚至20年之后,领先于他在吉他行业的竞争对手。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Gibson要做音乐产业的Nike。
正是为了实现音乐生活方式品牌的目标,Henry才把收购的触角从吉他延伸到整个乐器领域,再到专业音频制作以及消费级音响,可以说只要跟音乐消费相关的领域,不管是听音乐、演奏音乐还是制作音乐,他都要进入。
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Henry决心跟未来展开豪赌,连Gibson的商业口号都变为了“弹奏、记录、聆听”。
与贾跃亭做汽车相似,Henry的赌注太大了,他的野心让公司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如果公司新老业务如他所预期的增长,尚且还好,而一旦市场下行,Gibson的资金风险就被迅速放大。
3.科技这个部分我们会稍微多说几句。
Gibson对吉他科技化、智能化的改造起步非常早,2006年Gibson推出了带有Midi功能的HD6X,在2007年发布了一款名为Robot Guitar的产品,主打自动调弦的系统。
对于一家世界大牌吉他公司来说,Gibson仍能保持着这样的创新意识是令人钦佩的。
但这些产品的市场反响却非常冷淡,尤其是自动调弦产品,让Henry终于遭遇到了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挫败。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维度来理解Gibson在科技化上遇到的瓶颈:(1)产品价值:购买Gibson的群体除了认同其使用价值外,更在乎的是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中,后两种价值会随着时间沉淀而增值,前一种则几乎是保值。
但是科技产品恰恰相反,是随着使用和技术进步而必然贬值。
没人愿意花更贵的钱,去买一把会贬值的Gibson。
Henry为产品注入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产品价值,是其失败的最为重要原因。
除了Gibson,很多国际大牌都面临着这个难题。
这能不能通过建立廉价的子品牌来解决呢?后面几点会给出我们的分析。
\(2)使用频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乐器是使用频率很低的产品,与工作离不开的笔记本电脑,或者随时拿在手中的智能手机相比,消费者更能容忍手动调弦这种低效的操作,而且自动调弦系统给吉他增加了一个操作界面,并且需要充电,其实是看似高效、实际增加了消费者体验的负担。
而这个消费者不愿意买单的技术,却让Henry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
(3)成本控制:在吉他原有的功能结构中注入科技元素的成本之所以高,原因在于当时行业本身缺少技术积累,可集成的技术有限,所以研发成本高;吉他市场规模太小,没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供应链成本;乐器在音准、音色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加大了科技应用的难度。
Henry曾尝试给Gibson产品强制配备自动调弦的系统,以摊薄成本,但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不得不草草收场。
另外,高成本也是Gibson没有通过廉价子品牌来实现科技化的原因。
(4)迭代消费:当消费者开始认为吉他是一个可以迭代消费的产品时,Gibson的科技化转型也许能够成功,但Gibson的品牌调性、吉他低频使用的产品特性 以及难以压缩的成本,都让这种“成功”像是一个白日梦。
如果要让这个梦变为现实,中国吉他品牌成功的机率可能比Gibson还要大一些。
当Henry大肆收购之时,他对Gibson的高速增长应该是持乐观态度,至少他是这样说服了投资人和银行,但实际形势却急转直下:原本应该支持Gibson扩张版图的传统业务收入出现了下滑。
比如Gibson吉他,在科技化之后的新款乏人问津,二手Gibson交易却变得空前活跃。
自2014年完成对飞利浦家庭影音业务收购之后,Gibson的年收入快速从21亿下滑到去年的17.25亿,而根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报告,Gibson今年营收可能继续大幅下滑到12亿美元。
事实上,穆迪在2014年后也一次次下调了对Gibson的信用评级,目前Gibson处于Caa3级,意味着着Gibson有可能债务违约,或现在就存在危及本息安全的因素,与实际违约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穆迪投资者服务部高级信贷官Kevin Cassidy表示,这是因为Gibson经营疲软、资金流动性差、资本结构不可持续,而导致后者的原因,正是其对明年即将到期的债务缺少稳定的融资能力。
这两笔债务总计超过5亿美元,分别于明年7月和8月到期,因此我们看到Gibson近期抛售厂房、控制成本,来为明年的债务筹集资金。
穆迪认为,这些举动虽然能让Gibson的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从目前的10倍下降到8倍,但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根据外媒的报道,Gibson甚至在跟飞利浦家庭音响业务的潜在买家进行沟通。
这家日本公司名为Funai Electric,2013年曾有意收购飞利浦家庭音响业务,但双方当时没能达成合同,最后眼看着Gibson抢走了飞利浦。
Funai Electric与Gibson两家公司四年之后再碰头,一方面说明Funai Electric收购飞利浦之心不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Gibson所处的资金困境。
Gibson和Funai的谈判结果并未公布,但套用足球界的话术:留给Henry Juszkiewicz的时间不多了。
未来8个月将是对Gibson再融资能力的考验。
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Icon,Gibson引入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但投资人依然可以去了解Henry对打造音乐生活方式品牌的深层思考,再决定是不是要加入他的豪赌、成为Gibson的股东。
即便如此,琴友们请不要幻想Gibson会降价。
如前文所述,除了部分科技化的吉他产品之外,降价并不是Gibson的风格。
在某种程度上,Henry Juszkiewicz堪称为行业先知,他为吉他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带领Gibson走出了八十年代的困境。
但他不是个称职的产品经理,而且在市场现实面前,不得不说他的步子迈得太大。
“我计划用15年,把Gibson打造成全球NO.1的音乐生活方式企业。
”2006年的Henry如此描述他的野心。
6年之后他表示,Gibson必须放慢速度,要控制一下。
“技术是美妙的,但并不是总能让消费者满意,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市场推广费用。
” 他今年7月接受采访时说。
调整好步伐当然是件需要大智慧的事,而且运气同样很重要,但我觉得Henry Juszkiewicz眼中的未来是可以实现的,只是未必是发生在美国,也未必是由Gibson来完成。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