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吉他对所有喜欢音乐的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标记。
那时的中国,十个年轻人当中有五六个人学弹吉他,盛况空前。
而今,指弹吉他再次在全球掀起吉他热潮,我们不禁想起,昆明那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吉他老炮们,是否还在弹着心爱的吉他? 有人曾说,有一把心爱的吉他,才不负青春。
当然,最好还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乐队,有位长发姑娘在一旁静静地聆听。
你手指上的茧,就是带你在音乐天空翱翔过的痕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个个都梦想拥有一把吉他,以谁会弹的歌曲多为荣,他们将借此获得姑娘的青睐。
当时的大学校园吉他社非常繁荣,夏夜的草坪、女生宿舍楼下,这些草根校园吉他手深情款款地弹唱,是那个时代大学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一景。
在昆明有这样一位医生,与旁人接触的时光几乎都穿着白大褂,鼻子上架着无框眼镜,啤酒瓶底儿一般厚的镜片下笑眯眯的双眼让人觉得格外儒雅。
少有的独处时光,他喜欢抱着一把吉他轻弹和吟。
那天,他小心翼翼翻出一张比记者年纪还大的节目单,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吉他协会主办的全国吉他名手独奏独唱音乐会的节目单。
“节目单里那些曾经熟悉而年轻的面孔,个别还活跃在吉他领域,很多人已经销声匿迹。
”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
不善言辞的他说不出大家想听的情怀,但短暂的采访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吉他,是戒不掉的瘾。
” 那一拨吉他热潮过后,吉他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年吉他开始再度回温,呈现出一番“民谣吉他普遍见,古典吉他弹奏水平高,指弹吉他风靡全球”的盛况。
云南吉他协会会长孙成海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吉他风靡的盛况,如今依旧无法企及,但现在已有大约超过三成的乐器爱好者选择学习吉他,已经占了非常巨大的比重,全昆明乃至全国吉他爱好者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孙成海表示:“吉他分为古典、民谣、指弹、夏威夷、电吉他等类型,指弹吉他介于民谣和古典之间,之所以近年风靡是因为曲子多为现代风格,受到年轻人喜爱。
周志铭在野蜂酒吧外面的马路上与吉他合影留念情怀 不少吉他老炮,依然撇不开对吉他的那份热爱。
或许生活中的他们再普通不过,胡子拉碴、穿着大短裤、骑着自行车……和你擦身而过。
翠湖边有个戴帽子的吉他手,每个周末下午1点半准时出现,抱着一把古典吉他,弹奏那些经典的中外名曲,一弹就是三四个小时,一弹就是三四年。
他拥有很多固定的粉丝,每次弹奏都有几百人观看。
用现在的话说,45岁的袁志升是个“网红”,他在翠湖边弹吉他的视频经过网络传播后,全国的粉丝有数十万人。
听他的吉他弹奏,成为这些粉丝来昆旅游必备的行程,甚至有不少省外的网友专门为他来昆明,听他弹两天吉他又飞回家,还有人称他是“翠湖边的文化名片”。
“上世纪80年,受到叔叔的影响,我认识了吉他,继而开始学习弹吉他,便决定要把它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
”袁志升说,最开始是以家庭聚会的方式选在翠湖,热爱音乐的一家人在闲暇之时自娱自乐地在翠湖边唱歌跳舞弹吉他。
“我的长辈非常喜爱文艺,但他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却又十分贫乏。
”两位长辈的去世,促使袁志升下决心把“在翠湖边弹吉他”当成一件固定的有意义的事去做。
他的主要目的是弹吉他给中老年人听,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
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一直坚持,乐此不疲。
说起和吉他的故事,袁志升兴奋地表示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上世纪80年代末,吉他风靡昆明,年轻人梦想着能拥有一把吉他。
那时候一个大人的工资也就40多元,一把吉他就要50多元,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袁志升靠着弹吉他在酒吧走穴,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吉他的热潮消减,很多吉他演奏者开始转向其他行业,做会计、当老师、搞投资,但是袁志升兜兜转转又回来了,如今依然在酒吧弹奏,每晚两三个场子,其中包括北市区一家最近很红的叫深夜食堂的店,他常出没。
把爱好当作职业是一种幸运,袁志升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但是这份幸运不是凭空而来,几十年来,他一直紧跟吉他的潮流:“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能跟不上时代,要想发展就必须紧跟潮流,还要钻研出一些带有自己风格的曲子。
”他把自己如今弹奏的风格定义为“流行古典”:“古典有点呆板,但恰恰是这点呆板成就了古典吉他独特的魅力。
” 让人欣慰的是,当年同一时代一起玩吉他的朋友如今依然还会聚在一起。
“以前是为了养家糊口玩音乐,现在是为了情怀而聚。
”对于现在的袁志升来说,弹吉他已经不是赚钱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岁月如歌的情怀。
袁志升因在翠湖边弹吉他成为“网红” 延续成长于小县城的孙成海,1986年第一次听到了吉他的声音,他的同学弹奏了首《爱的罗曼史》,瞬间让他着迷:“好听得不得了。
当时的乐趣就是比拼谁的吉他会响,谁会的歌多。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吃饱穿暖之余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成了人人羡慕的事儿,那种纯粹的吉他演奏氛围是一种精神享受。
一年冬天,空气凛冽,孙成海的心里却如火般热烈,父亲发了不到两百元的年终奖,耗“巨资”54元实现了他的愿望,让他拥有了第一把吉他。
“我记得非常清楚,54元,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了。
”为了学好吉他,他曾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赛格威亚中心”吉他班旁听,三年后来到昆明继续学习,每到开学前,他便和赵海彪等人在云南各高校“巡演”。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很倦怠,每天教学生同样的东西,甚至很多天都不想再听到吉他的声音。
”孙成海说,但自己对吉他还是放不下,安静了几天便又会格外想念,感觉手痒心也痒。
虽然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很难有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但依然执着练琴。
这么几十年,他将自己的根扎在了云南,也将吉他扎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走进柏声吉他艺术中心,有吧台、沙发、舞台、玻璃琴房,墙上挂着精美的吉他,环境优美得不像是个吉他培训学校。
孙成海说:“我们希望能够打造的是一种新的吉他培训模式,在里面不单可以学习弹吉他,还能交流、表演。
”孙成海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沙龙活动,邀请一些和他同一时代的吉他老炮来和学生交流,仿佛是两个时代的惺惺相惜。
当年一起玩吉他的朋友如今遍布各个行业,一个朋友下海经商,收藏了不少价值数十万元的吉他宝贝,每次买到一件新宝贝,必会约局邀大家共同品鉴。
“吉他于我而言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我的大半生都和吉他拴在一起,这是一种幸福的捆绑。
”孙成海说。
初心冒着淅沥的小雨,穿过瓦仓路,找到“关门营业”的野蜂酒吧。
这个开了16年的酒吧,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回忆。
还没进门,就看到门口挂着另外一个牌匾“昆明音乐家协会吉他分会会员俱乐部”,原来,孙成海所说的吉他老炮的据点,正是此地。
“关门营业”是野蜂的一大特色,能踏进这道门的都是爱音乐之人。
若你有时间到里面坐一坐,隔壁那桌闷声喝着啤酒的大叔,或许正是退隐已久的吉他大师。
两支话筒,一把吉他,只能容下一两个人的小舞台赫然出现在眼前。
工作日的晚上,酒吧里人不算多,窗边一个长发女生正在弹着吉他,周志铭在一旁略微指点。
大部分日子里,周志铭可不那么悠闲,系着围裙穿梭在空间不大的酒吧内,熟练地为客人点单递酒,他笑着说,自己是个会弹吉他的服务员,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这座城市里的一位吉他老炮。
周志铭十几岁时在哥哥同事的手中见到了吉他,觉得格外的酷,于是开始学习吉他弹唱。
“现在回头看,根本就是乱弹啊,那时候没有书籍,没有专业老师,都是听着磁带,在吉他上自己找音符。
”在资讯不发达、娱乐方式不多的年代,周志铭对吉他这个“舶来品”显得格外痴迷,用他的话说:“上世纪80年代,十个年轻人当中一定会有五六个人学习吉他,无论男女,用风靡二字形容绝不过分。
”周志铭和同一年代的人几乎只是“野路子”,没有上过正规的课程,全靠互相交流,自己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他玩了十年的乐队,当过吉他手,做过吉他培训教师,直到2002年野蜂酒吧诞生。
“演出教学有些乏了,想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也为吉他琴友提供一个音乐交流的场所”。
周志铭不无感慨地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我相信,那一拨吉他老炮,无论在哪个行业风生水起或落寞西山,但在吉他面前,大家的那份初心依然。
爱音乐的人都很随性,继而随心” ————文章转自网络————–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