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3357 字阅 读 需 要9min人物介绍解小石,1963年生于新疆,现居西安,手工吉他制作师,音乐人。
2009年收到“美国加州手工吉他交流会”的邀请,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此交流会邀请的中国人。
众多音乐界大腕都曾向他发出“订单”。
▎采访手记采访那天是一个清冷的冬日早晨,金色的阳光照过来,打在村子老旧的砖墙上,放眼望去,尽是瓦砾、野草和天空。
解小石系着一块灰色围裙,穿牛津纺布质地的工装裤,悠哉悠哉地招呼我们走进他的房间,半长的头发随意绑在脑后,掉出一撮垂在耳边,像个轻车熟路的日本浪人。
除了“不速之客”的来访,他在这里基本就是工作、做饭和睡觉。
谈离群索居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他更像一个自娱自乐的理想主义者。
事实上,他并不是外界所言传的行踪神秘的隐士,他的工作室就位于长安区的一个村庄内。
这间工作室,解小石使用了12年,内部恒温恒湿,算不上干净,处处可以寻见这些年使用过的痕迹,但各种物品都被归置得整洁利落,作吉他用的工具、在桌子和角落里各得其所。
两个小时的探访,让人觉得感怀的是,所谓工匠,他在某一领域里并非全无选择,他可以离开,可以在困苦和逆境中选择停下来,但是没有,为什么?这是最初想要获得的答案。
但在一番长聊过后,就清楚地知道,有些问题已经不需要答案了。
那些发光发热的人,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光芒;做不做主角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完全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了,这比其他一切来得更宝贵。
壹 |至情至性的理想主义者做吉他这件事于解小石来说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起初来西安,他做美耐瓷餐具生意。
只是至真至性,性格使然,在种种尝试之后他选择退了出来。
宅在家里没事儿,年轻时又是乐队吉他手,他就心血来潮到琴行买了一把打发时间。
弹了一个多星期,总觉得手感不好,就托店主到上海带了一批材料,回来自己捣鼓改装,结果改造后的琴音色大为提升,他才开始想要尝试自己做琴。
解小石称那次偶然是「冥冥中的安排」。
“以前弹吉他就总想研究里面是什么样,没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去弹好琴,老想着把它拆开看一看。
”是这样的巧合,让他踏上了手工吉他制作师的道路。
2003年,彼时国内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好在亲戚在加拿大,解小石就托其从书店罗列了相关书籍的目录,从中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
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圣经”的教材书《吉他制作》。
但寄来的资料全是英文,看不懂,他就找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翻译,整整一个暑假全部手写下来,解小石从头到尾看了不止十遍。
△《吉他制作》手抄稿谈起这段经历他依旧历历在目,到如今纸张已有些许破损,但解小石还是饱含深情小心翼翼:“我准备把它校对一遍,誊到电脑里,再参照理论自己写本书,也是给后人留一点东西吧,一些外国直译的书,工具名词太生僻,大众看不懂。
”2004年第一把标有用贝壳嵌成“X”字样的吉他诞生了,也是从这第一把“X”吉他开始,解小石与“亚洲第一吉他手”江建民结识。
彼时他手里刚好有一把做好的琴,江建民对它独特的琴声印象极深,随即请解小石做了一把。
后来周华健找江建民录音时,也对这个吉他的声音也很好奇,就打电话给他,解老师笑称:“他(周华健)的声音比较透,我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很高兴就给他免费做了。
”解小石把这种交互称为缘分,“所谓缘分和共鸣,就是首先他喜欢我的琴,其次我喜欢他的歌,两个人相识一定是靠那个缘分。
”他讲话自成一种节奏,随着双手摆动手指翻飞,一双深陷的眼睛盯住你,像一对无底的洞。
一位大半辈子用来做吉他的手工匠人,字字句句言谈真切,沉默或大笑都至情至性。
作为唯一一位被世界手工吉他顶级峰会邀请到的中国人,解小石感受颇深。
在此之前,他认为最好的琴只出自于马丁,结果到了美国加州,他发现那里一百多位制琴师,个个都有自己的风格、思想和性格,不仅仅是工厂琴那样简单的模仿和套用。
因此解小石对音色和审美,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想要输出、表达的,都是基于一个很温润的、一直沉在下面底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不会变的。
贰 |目标放在那,我还在一步一步往上走一直到今天,解小石仍习惯称自己为职人、匠人。
彼时媒体甚至有言,他是大师。
然而在他看来,所谓大师,是在某一领域作出革命性改变的人,他会成为大师,但不是今天,目标放在那,他还在一步一步往上走。
而他心目中对工匠精神最好的理解,是「你以为我在工作,其实我在玩。
你以为我在玩,其实我在工作。
」说到这里语气是有克制的,却分明感觉到有一种很热的东西在他胸腔里。
最初做琴的那5、6年,他的水平和技术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很长一段时间学习模仿音色和工艺。
“我想象上面小一点,下面大一点,可能会出现这样声音,结果还是工厂琴的音色,一直在那个怪圈里。
”就这样一步步改变,废琴一把、一把做了70多把。
有一天,诶,这是我要的声音了,音色温暖,延音绵长,弹完之后琴弦一直在振动,所谓余音绕梁,就是那种感觉。
设计固定下来后,他再把结构、尺寸组合到一起,现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葫芦”,上下都是圆弧,就这样做不断推翻、不断实验,逐步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过往他最昂贵的琴,一把价值1万多美金,最低的也要人民币两万五千元起。
解小石感慨:“人家都说一位制琴师做一百把琴他的才能凝固思想,可能我属于比较有天赋的,不到一百把就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
”在他看来,决定吉他声音的因素有十几种,扣子的颜色、缝纫技术、针脚、材料……而制琴师一定要有思想,那部分不只是情感或性格,一定要理性论证,论证就会融合自己的想法。
叁 |父亲是一辈子的老师解小石讲起往事,1968年的大陆贫瘠,家乡新疆也几乎没有自行车,彼时幼儿园放假,3岁的解小石跟着母亲去化工实验厂上班,当天恰好样品检验员来厂里,把自行车停在门口。
“我当时一看上面链条可以做火药枪,兴奋极了!拿了两把扳手噔噔就开始拆,当时不知道链条中间还有接口,全拆完了链条拿不下来,我就头大了!硬生生的给人家装回去。
”说到儿时的事情老解像孩子一样兴奋。
小学三年级父亲到北京去出差,去二手市场买航模发动机、电动机回来,给哥哥玩,他们都不感冒,就他一人对航模着迷。
或许跟父母的启蒙有关,解老师的姥爷是修表匠,解放后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厂里修仪表。
而跟他极为要好的父亲在去年年底去世了。
临去世前半年,他玩聊微信、QQ、上网下围棋,性情自由。
说到家乡和父亲,解小石的眼里饱含思念 。
怀念那个时代,或许正是怀念那种质朴又充满生机年代里,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向往。
▎采访实录人物西安:你认为一把「好琴」最重要的是什么?解小石:手感。
以前认为音色好琴就好,其实手感会更重要。
过去弹一些劣质琴,人手指全部都是扭曲、变形的,养成习惯就再也改不掉。
人物西安:有没有想要给自己做一把琴?解小石:我一直想给自己做一把绝世好琴。
之前都是给顾客做,按照他们的思想,或者没具体要求的(客人),按照我的想法给他们做。
可有些东西必须实验后才行,总不能在顾客身上做实验吧?所以每做一把琴或美过一段段时间,我有了想法都全部记下来,这些东西全部要付诸实施的时候,一定会给自己做把琴。
人物西安:你对自己还有期待吗?解小石:当然有期待。
那个期待是还有一条相对向上的路,还在往上爬。
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就像推个小独轮车,小车不能倒,一倒这事就完了。
想偷懒放一段时间,或者挣点钱再回头干,绝对不行。
▎采访后记高超而富于人格魅力的手艺人不计其数,需要被记录、传播的更是足繁不及备载,因而此次采访,对解小石老师心里是敬意和深情交替升腾的。
经历时间洗练后,所谓工匠,其实并不仅仅是单一、专注、传统的,在这层性情之上,还有不可替代的可爱个性。
原来,他并不是想象之中固守着在那里敲敲打打的匠人。
他有萌的一面,也有敏感的一面,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又极为细腻而且带着一份烫手的温度。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