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目前的logo一年前,成立这个工作室有两个原因:“一身匠气”和“让Custom Shop 触手可及”,意思就是用最好的工艺,提供更多大众可以接受的定制服务。
可能很多人目前对“野”这个品牌还比较陌生,我并不是学制琴专业,也不是电子工程科班出身,17岁开始自学吉他,吉他弹得一般,也不是名师工作室出来的,如此大言不惭的写心路历程,着实让我感觉到羞愧难当。
得来不易的吉他可能就是制琴的原始冲动回忆一下,第一次接触摇滚乐是因为什么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不知道是听了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还是听到琴行里小伙儿弹的黑豹《无地自容》大失真前奏,总之,那个时候觉得弹吉他是一件完全有别于其他同学的事情,特别酷,而且觉得自己音乐天赋爆棚。
当时正好发小有个叔叔,古典吉他弹的倍儿溜,说一起去学习,可是得买一把吉他吧,我就回去找家长,结果被强烈反对了,然后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买了一把红棉的烧火棍。
也许是得来不易,那个时候就对这把吉他非常宝贝,练完琴基本上要擦拭一小时才会安心放好。
上了2节课发小就不想学了,我也就顺理成章变成自学。
高考之前,除了上课学习,基本天天跟这把烧火棍泡在一起,现在这把烧火棍依然保存完好的在我工作室里躺着,这一点可能就是我后来制琴的原始冲动。
第一把试做Jazz Master及效果器产品南京8年:最深刻的回忆、最大的收获和一辈子的遗憾后来去南京上大学,一呆就是8年,其中5年都是和Mr.Lady乐队在一起的。
之前我一直以为会跟着乐队一直走下去,完全不会想到会回老家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制琴师,做one man shop的工作室。
可能这些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因为算是比较自我的人,比较难融入群体,就算在Mr.Lady的5年里也是分分合合了三次,走完最后一次全国巡演,留下一张《一恋之初》的专辑就决定退出乐队、正式回老家了。
当时有家庭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建队初期非常合拍,都喜欢Larc~en~ciel,都爱J-Pop,五年时间的Mr.Lady对于自己来说,基本上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那时觉得乐队梦基本死了,觉得自己再也组不出Mr.Lady这样的乐队,后面的经历也确实证实了这个想法。
现在可能有很多朋友给面子,说还是喜欢2013年原始版本的吉他编曲最早接触的其实还不是手工琴,是手工效果器,大概是2013年10月期间,跟乐队去上海参加西岸音乐节,当时西岸简直就是神仙舞台:权志龙、五月天、张悬、苏打绿等大牌云集。
我们乐队在主舞台表演,一起同台的还有陈粒没单飞时的空想家乐队。
我们对这个演出非常重视,乐队的两把吉他和贝斯都要重新去配一套效果器。
当时键盘手伯庸的老师跟上海傲颂在线的老板老胡很熟,带我们去了傲颂在线的实体店。
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有了自己做效果器的念头。
2013年的上海西岸音乐节玩吉他的朋友都知道,效果器这东西大部分都是模拟电路,其实非常简单。
傲颂的老胡那会儿特别热情,拿出很多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手工品牌,随便让我们试,还拆了很多单块底盖,给我们看元器件版本啥的,那会儿完全不懂那些元件的种类,总之听老胡介绍的头头是道,又自己试了试,心里除了一直冒着“牛逼”这两个字以外,就一直想着是不是以后自己也能做出这些效果器,当时就是随便想想,完全不会意识到自己以后真的有能力做出了不错的产品,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可能潜意识就在脑子里埋下了制作效果器的念头,因此自那以后经常上班摸鱼看看一些电子模拟技术。
同样是拿吉他,多年之后方式却变了新乐队的到来和消逝,是“野”成立的最初契机2015年回到老家找到了一份音乐节项目经理的工作,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接触手工琴的,做音乐节需要分管舞台设备,所以那个时候经常逛吉他中国、谷估堂、音乐人攻略这样的网站,经常会看到手工琴和吉他修理调整的文章,那个时候学到了非常多的维修调整吉他贝斯的皮毛技术。
2017年遇到了一支非常年轻的乐队HOOK,3个小伙子很有才,而且音乐风格也很对自己口味,我仿佛看到Mr.Lady初建时期的样子,当时贝斯手和主唱来邀请我加入乐队帮他们弹吉他做编曲,我几乎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随后进入了短暂的乐队蜜月期。
当时我给乐队带去了非常多的新元素,基本上出来的歌都是自己一人“独揽大权”,虽然演出效果和作品质量很不错,但我完全忽略了乐队其他成员的感受,主唱慢慢的开始变的开始排斥,因此矛盾就接踵而至,也许就是自己一直抱有着“再组建一支像Mr.Lady”的想法,最终导致了HOOK的短命的悲剧。
HOOK其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乐队,只是自己的处理方式确实有问题在HOOK后期,也就是17年10月的时候,我辞了职,跟乐队所有成员开始筹备录制HOOK 的第一张专辑,自己掏了钱找了我们老家活塞Livehouse调音师东东来操刀为我们录制,也就是因为这张专辑成了我第一次接触制琴和效果器制作的契机。
一开始其实是因为我17年从日本背回来一把1993年日产的Telecaster,因为一次演出把插口给弄坏了,录制专辑又急着要用这把琴,所以就准备自己来维修。
转念一想,之前自己看过的那些改装维修的帖子,索性全部改了得了,就淘宝买了改装用的线材配件,第一次尝试把琴从头到尾全部改装了,最后改出来的琴非常满意,音色手感这些提升都特别明显。
所有琴的制作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制作的后来,乐队贝斯和主唱看我改的基本上可以媲美吉他维修工作室了,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就把自己的琴也给了我,做保养、电路改装啥的。
当时贝斯的一把AtelierZ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日本人做的顶尖贝斯从工艺到用料,真的是把我给震到了,随即我就上网找AtelierZ的制作纪录片啥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Suhr、Tom Anderson、Fender Master Built以及日本飞鸟厂出品的吉他贝斯的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其中Suhr的相关经历和Fender Custom Shop的几段纪录片几乎可以说是影响我后面成立个人工作室的直接原因,当时有一个这样的迷思:是音乐成就了乐器,还是制琴师成就了音乐和乐器?这个问题我估计有想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制琴师这个职业,太过于吸引我了。
最早的两个作品,分别用我和女友的宠物来命名的 当时录专辑需要一块压缩和法滋效果器,可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投入一大笔钱用于录音和搭建乐队的返听设备,没有更多的预算去购置单块,于是乎就想着自己做两块。
因为,都是模拟电路嘛,想想也没啥难的,自己本身从初中到大学,对电子模拟这类的东西非常拿手,随即就查资料,买元器件,自己画电路印刷电路板,由于父亲和家里大伯有一家小的变压器厂的缘故,所以认识很多的进口元器件的供应商,并且厂里有很多完善的设备工具可以使用,于是顺利的就完成了Bear Hug和Fuzz factory的复刻,事实证明,效果器在专辑录制过程中的音色表现非常完美,录音师甚至拿我现场录制的音色告诉主唱,啥叫吉他音色?我这个就叫吉他音色……基本所有元件,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由于这种奇妙的成就感,让我最终下定了决心,自己搞一个工作室,其实工作室“野”这个名字是我女朋友给我取的,因为她觉得这个字跟我的性格还有背景很贴切:野路子嘛,个性又比较不守常规,取个“野”字再合适不过了。
当下就决定了工作室的名字,初期工作室做效果器其实还处于试试看的状态,订单量其实非常少,产品种类也不多,权当下班以后做着玩,主要重心还是放在了乐队上,但是后面发生了两件事让我最终决定退出乐队,正真自己干one man shop的工作室。
正式转型,“野”工作室是在失败之上成立的2018年年初,HOOK基本已经在解散边缘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期间我大伯有个做进口木材生意的朋友来无锡做客,我恰巧在厂里给效果器壳喷漆,他看到了就来跟我聊天,这一聊还真是不得了。
原来他是专门给青岛的一些乐器厂提供乐器木材的,也就是制琴师一直说的TONEWOOD,当时就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Suhr和Fender的资料,随即也觉得,自己似乎也可以成为一名制琴师,那天晚上几乎一晚上没睡觉,一直在想工作室和乐队的事情,最后决定:退出乐队,专心经营“野”,并且决定开始涉足制琴。
从选材到切割及最终打磨,遵循严格的制作工序我第二天上午就买了去青岛的高铁,和我大伯的朋友联系,初步的去工厂里看看,去了吉森(也就是现在EPIPHONE工厂)还有3个独立的制琴工作室,花了大概有8个月的时间,青岛潍坊两地几乎跑了个遍,算是深入学习制琴的一段经历。
这期间基本上一有空就去油管看一些教程,也向国内一些制琴师偷师,也试做了几个琴型。
那个时候,Todd Krause、John Suhr、Tom Anderson、Somogyi、Jeffrey Yong对我影响都非常大,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态度,都已经慢慢的深入到我的目标中。
制琴师这一群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态度和理念,也都比较自我,对技术理念的理解还有声材的运用,都有自己独到的技术。
“野”所有木材全部进口,最流畅的切割和打磨让木材变的更加美丽“野”正式开始其实应该是去年的10月份,在几位大哥的支持和帮助下(特别感谢Fender加州运营部的Herber为我提供精准的图纸和参数标准),基本上确定了供应链,还不打不相识了一个EH效果器配件供应商。
基本上整个工作室体系完善后,我就开始着手把自己的卧室改成了工作室,配合完善的工厂设备,就算正式营业了。
到目前为止,“野”工作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性价比都很高,定制产品基本上都超出了很多客户都预期,也一直保持着全部工序由自己独立手工完成。
小批量制作的模式能够保证乐器的材料到工艺都能够完美。
随着跟木头打交道越来越多,就越来越喜欢“制琴师”这个称号,觉得无论是做乐队也好,还是做制琴师也好,只是形式不同。
从之前两个乐队失败的经历来看,制琴师确实更适合自己的个性,完全属于自我世界的创造,之前的那个迷思也成为了我一直想探索下去的根源。
对于one man shop的模式,我可能也会一直保持下去,“野”工作室也会一直秉持自己的理念一直做下去。
一些作品,除了相关的金属配件,拾音器和护板都是独立手工完成拾音器是一把琴的心脏,野工作室产品可以按照喜好自由选配从空空如也的卧室到工作室,Suhr也是从自己家厨房开始的我一直告诉自己:既然自己不能完成音乐梦了,那就把自己做的乐器交到那些追梦人的手中吧。
之前朋友圈看到好多人转发了一篇名为“不要用业余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的文章,个人觉得那纯粹是扯淡。
只要自己充分热爱一项事物,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是可以从业余走到专业走到极致的。
任何大师的路都是自己走过来的,无法复制也无法适用在任何人身上,只有自己去探索了,去克服种种的困难,磨练自己的技术和意志,自然而然会有独到的东西出来。
我给自己定下了10年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把“野”这个品牌做到有多成功,而只是想把“野”路子做到极致,仅此而已。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