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尔策尔·约翰·内波穆克Maelzel Johann Nepomuk,1772—1838,是德国著名的机械师,制有百音琴(Panharmonicon即机械乐队)、助听器和节拍器等。
节拍器(Metronome)早期的样式在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此后人们不断尝试改进。
1816年梅尔策尔基于荷兰发明家温克尔(D.N.Winkel)的设想,制作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取得了专利,还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
为了专利权,比梅尔策尔早一年就设计了类似装置的温克尔与之对簿公堂。
虽然温克尔最后赢得诉讼,但梅尔策尔节拍器早已传世使用。
作曲家们习惯在乐谱上注明诸如 =M.M.60的字样。
其中M.M.就是Maelzel 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
据说,贝多芬是用梅尔策尔节拍器来标示作品速度的第一位作曲家。
他还为梅尔策尔节拍器写过一首卡农《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贝多芬《第八交响曲》慢板乐章开始的主题也是基于此曲演变而来。
有几位20世纪的作曲家干脆将真正的节拍器音响写进了总谱,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Ligeti)为100个节拍器而作的交响诗,还有英国作曲家戈登?克罗斯(Gordon Crosse)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游戏场》(PlayGround)。
机械节拍器是根据钟摆原理而制,内置发条驱动,摆杆上游码可上下调动,以调整速度,并和面板上的刻度相对照,可知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
1938年,电子节拍器问世,大家不必再劳神费力去上发条。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功能越来越多,速度计算也更精确。
节拍器不仅有其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器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对节拍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有度地使用它,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拍器最基本的功用恐怕就是确定速度。
练琴的时候,用它确定所演奏乐曲的准确速度,从而逐渐建立敏锐的速度感,这对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习惯上更看重一个人的音准感、节奏感,而忽视速度感。
但是速度对音乐来说是何等重要。
速度要是把握得贴切,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直觉地抓住音乐情感,激起正确的体验;没有良好的速度感,不能正确理解乐谱上的速度提示,便违背了作曲家的意图,不可避免地扼杀了体验、扼杀了情感。
- 夏天的风 姑娘 老男孩 理想三旬 月半小夜曲 生日快乐 其实 那些年 光阴的故事 少年 后来遇见他 那女孩对我说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火红的萨日朗 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冬眠 关键词 芒种 往后余生 关山酒 年轮说 小镇姑娘 烟雨行舟 记念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来自天堂的魔鬼 学猫叫 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 不仅仅是喜欢 浪人琵琶 卡路里 带你去旅行 红昭愿 纸短情长 最美的期待 体面 小跳蛙 悬溺 侧脸 山楂树之恋 我的名字 失眠飞行 有可能的夜晚 追光者 请先说你好 流浪 东西 星球坠落 我的将军啊 烟火里的尘埃 答案 心如止水 我们不一样 嘴巴嘟嘟 晴天 成都 告白气球 南山南 女儿情 天空之城
报歉!评论已关闭。